一种临床医学用菌群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669231U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20289887.9

    申请日:2019-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医学用菌群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圆台体形状,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壁上转动套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转动套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显微镜,所述显微镜的顶端内部套接有目镜。本实用新型一个检测板上设置多个检测盘,能够很好的对比不同环境的菌群,减少了更换检测板的时间,提高了菌群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能够很好的在固定轴上转动,能够很好的使物镜进行转动,提高了物镜的横向检测范围,调高检测效率减少载物台的移动。

    一种可视微创生物信号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151458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0470505.9

    申请日:2016-05-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微创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工作镜管、内窥镜和肌电检测电极,其中工作镜管的内部设有相互平行的成像通道和电极通道,内窥镜设置于成像通道内,肌电检测电极设置于电极通道内,该肌电检测电极包括医用套管针头、电极及两个内径不同且相互套叠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医用套管针头固定于外套管的一端,电极固定于内套管上,内套管一侧的电极导入医用套管针头中并且该电极的前端与医用套管针头的针尖端相平齐,内套管另一侧的电极尾端通过导线与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将肠肌电与内窥镜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镜下观察与肌电检测两项指标的有效结合,在动物试验中可用于诊断动物疾病。

    一种基于新型刺激电极的离体脑片电信号记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794632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471466.4

    申请日:2016-05-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刺激电极的离体脑片电信号记录装置,包括脑片记录槽、脑片储存槽、气体供给装置、灌流给药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电极固定及操作装置、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和解剖显微镜,所述的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上固定两个微电极,该微电极从脑片记录槽的顶盖上插入到哺育槽内,微电极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两个微电极分别为刺激微电极和记录微电极,其中刺激微电极为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铜复合材料电极。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旧式的离体脑片记录装置不能自动控温、孵育槽较小、使用不方便、由于各种情况引起的震动使记录不准确以及没有高效刺激微电极等缺陷。

    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630964U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20063547.6

    申请日:2015-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体脑片神经网络振荡记录系统,包括脑片记录槽、气体供给装置、灌流给药装置、电极固定及操纵装置、神经网络信号记录装置;所述脑片记录槽为长方体形状的容器,容器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开有通气孔,后侧的弧形部分开有混合氧气输入口和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混合氧气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气体供给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循环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灌流给药装置,所述人工脑脊液循环的管路上设置有蠕动泵。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进型的离体脑片神经网路振荡记录系统,对传统的记录系统进行了诸多改进,通过混合氧气和人工脑脊液循环通入,使脑片长时间储存且保持其生物活性,可诱导出稳定的长时程的神经网络振荡活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