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26797C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02152711.3
申请日:1998-02-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6/10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2004/028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领域,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能够在循环寿命末期防止锂在负极上沉积、循环性能好并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该二次电池包括:含有活性物质和导电材料的正极,该活性物质由含有锂的过渡金属的氧族化物构成,负极,和与所述正极和负极相接触的电解液;所述导电材料包含炭黑,该炭黑具有石墨晶体积聚在其外部的中空外壳结构,具有约200ml/100g以上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量,用氮吸收法得到的表面积为500m2/g以上,且孔隙率为35%以上,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活性物质,所述炭黑的含量比例在0.3重量份到1.2重量份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592978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02806437.2
申请日:2002-11-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1/42 , C01G53/42 , C01P2002/52 , C01P2002/54 , C01P2006/40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它由正极、负极及非水电解质构成,上述正极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由化学式Lia(Co1-x-yMgxMy)bOc(M为选自Ni、Mn及Al中的至少一种,0≤a≤1.05、0.005≤x≤0.025、0≤y≤0.25、0.85≤b≤1.1、1.8≤c≤2.1)所示的含锂复合氧化物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495946A
公开(公告)日:2004-05-12
申请号:CN02152711.3
申请日:1998-02-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5 , H01M6/10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2004/028 , Y02E60/122
Abstract: 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能够在循环寿命末期防止锂在负极上沉积、循环性能好并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可再充电的非水解液二次电池中,正极包含活性物质和导电材料,导电材料采用凯提恩炭黑、凯提恩炭黑和片状石墨的混合物或凯提恩炭黑和乙炔黑的混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4306C
公开(公告)日:2004-03-31
申请号:CN99800928.8
申请日:1999-06-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1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Abstract: 作为使用非水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用负极的粘结剂,如使用以往的橡胶系高分子,则存在电池低温放电特性差,及负极板的剥离强度显著低下的问题。本发明中,作为含有由碳材料和粘结剂组成的负极的二次电池用负极的粘结剂,使用了混合选自苯乙烯含量在20%(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粘结剂(A),和选自苯乙烯含量在8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的粘结剂(B)的混合物。藉由使用本发明由碳材料和粘结剂组成的负极,可以得到其涂膜剥离强度优异、容易操作的负极板。其结果,可以高效高合格率地制得低温放电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272965A
公开(公告)日:2000-11-08
申请号:CN99800928.8
申请日:1999-06-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1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5
Abstract: 作为使用非水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用负极的粘结剂,如使用以往的橡胶系高分子,则存在电池低温放电特性差,及负极板的剥离强度显著低下的问题。本发明中,作为含有由碳材料和粘结剂组成的负极的二次电池用负极的粘结剂,使用了混合选自苯乙烯含量在20%(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粘结剂(A),和选自苯乙烯含量在80%(重量)以上、100%(重量)以下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的粘结剂(B)的混合物。藉由使用本发明由碳材料和粘结剂组成的负极,可以得到其涂膜剥离强度优异、容易操作的负极板。其结果,可以高效高合格率地制得低温放电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247640A
公开(公告)日:2000-03-15
申请号:CN98802493.4
申请日:1998-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83 , H01M4/0404 , H01M4/0416 , H01M4/043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4/602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6/10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使用能够吸收、放出锂的石墨材料作为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的负极材料,该负极材料通过使用选自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中至少一种粘合而成。使用该负极,并通过配备能够再充电的正极和非水电解液,可以提供一种负极合剂的剥离强度大、操作性优良、在大规模生产工序中的可靠性高,而且具有优良低温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A
公开(公告)日:1998-06-24
申请号:CN97190264.X
申请日:1997-03-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 , H01M2/34 , H01M4/64 , H01M6/10 , H01M10/0431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二次电池,包括由薄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遍布一隔离体而相对置,从而组成的一个电极组,其目的是显著地增强安全性,而不牺牲电池容量,且不增大部件的数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正电极集电体的金属箔进行电学连接到正电极,正电极集电体金属箔的暴露部分通过隔离体覆盖负电极位于外侧的电极组的整个外层表面,最外侧由隔离体环绕,所构成的电极组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放入负极性的电池容器中,因此,在挤压电池的苛刻条件下,能够完全消除电池起火和击穿的偶然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850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780000910.8
申请日:2007-08-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至少具有:负极(2),其具有在负极集电体(14)的外周面沿卷绕方向离散形成、且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柱状的第1负极活性物质(15)、和离散形成于内周面上的柱状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16);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具有包含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以及隔膜,其介于正极和负极(2)之间;其中,具有将卷绕时在负极(2)的第1负极活性物质(15)间形成的空隙率和在第2负极活性物质(16)间形成的空隙率之差设定在1.1%以内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032044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680000906.7
申请日:2006-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73 , H01M10/0587 , H01M10/4235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具有出色的抗短路性能,能够防止因坠落所造成的容量损失,并且在电池特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平衡。该圆柱形锂二次电池包括:圆柱形电池罐;电极组件和非水电解液。电极组件具有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多孔耐热层。电极组件具有一个中心空腔,其中插有一根空心轴。空心轴具有一个沿其整个长度延伸的狭缝。空心轴的外径A和狭缝的宽度B满足关系式:0.1≤B/A≤0.6。
-
公开(公告)号:CN10190201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28923.4
申请日:2001-03-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S5/3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863 , H01L29/2003 , H01L29/205 , H01L29/66462 , H01L29/77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具有有源区域和绝缘氧化膜,有源区域由生长在衬底11上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组成,绝缘氧化膜由在有源区域周围的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氧化而成。在有源区域上形成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栅电极与有源区域呈肖特基接触、延伸到绝缘氧化膜上,并在氧化绝缘膜上具有栅电极的引出部,源电极和漏电极是欧姆电极,设置在栅电极栅长方向的两侧并与栅电极有一定间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