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93955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7301.8
申请日:2013-04-0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涉及手性双偶氮苯类及聚氨酯系列化合物制备,特别涉及一种手性双偶氮聚氨酯热光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本发明先用含有羟基的双偶氮苯4,4'-二(4-羟基-苯偶氮基)-苯(BHPB)和(R)-3-氯-1,2-丙二醇反应制得具旋光性羟基的双偶氮苯预聚体(BDPDB),再将预聚体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催化作用下制备而成。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均匀,薄膜表面平滑;分子中含有的手性基团使聚合物具有中心不对称性,提高了偶氮苯聚合物的非线性性能,增强了偶氮苯聚氨酯材料的热光性能和热稳定性。本发明得到新型旋光双偶氮聚氨酯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光系数,为研制具有低驱动功率的新型数字热光开关提供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182300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10096036.X
申请日:2013-03-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涉及非均相催化剂,尤其涉及一种凹凸棒土负载碳酸钾的非均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柴油催化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凹凸棒土负载碳酸钾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酸处理天然凹凸棒土原料制得改性凹凸棒土,然后将其作为载体,碳酸钾作为负载物经高温焙烧制备而成。所述催化剂制备方法简便,催化效率高,催化生物柴油后易与产品分离,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催化活性高,可多次重复使用,与传统的均相碱催化相比,降低了对设备的高要求和设备腐蚀程度,减少了反应工序和工业废水,很好地解决了均相催化剂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生产成本。所得产品符合国内外现有生物柴油的质量标准,可代替石化柴油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100811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710025591.8
申请日:2007-08-0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D06M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用淀粉浆料的改性制备技术,其特征是通过氧化淀粉、有机硅偶联剂和浆纱助剂同时加入的一步反应法获得;也可通过氧化淀粉与有机硅偶联剂在较低温度下先采取有机硅改性氧化淀粉,再采取浆纱助剂形成交联结构的分步法来实现,即在强力搅拌下,将氧化淀粉和水放入四口烧瓶中,加入有机硅偶联剂,缓慢升温至30℃~110℃之间,恒温搅拌反应40分钟~8个小时;再加入浆纱助剂丙烯酸树脂KT和聚乙烯醇PVA,缓慢升温至45℃~150℃之间使改性淀粉浆料糊化,得到有机硅改性淀粉浆料ST-Si;本发明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两者之间以及它们与浆纱助剂之间的交联反应,增强了浆料中的各组分之间及与纺织纱线间的结合力,增长了贮藏期,减少了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0577704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710025593.7
申请日:2007-08-0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脲醛树脂的改性制备技术,其在强力搅拌下,按照化学计量比,在催化剂存在下,一次性加入尿素、甲醛、水和氧化淀粉;或者通过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存在下先形成脲醛树脂,再用氧化淀粉交联的分步聚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45~110℃,回流过程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酸,继续恒温反应40分钟~3个小时,使溶液pH值维持在3.0~6.5之间。然后用碱性物质调节pH值到7.2~9.8之间,继续搅拌15分钟后停止加热,反应结束,得到具有一定固含量的改性脲醛树脂产品。本发明优点是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加了两者的交联反应,从而降低了树脂中的游离醛含量,增长了贮藏期,减少了环境污染。所制得的产品在室温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且高固含量使其具有节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777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27562.3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穿戴气凝胶复合膜,由辐射保温层、隔热保温层和光热转换层复合而成,其中,所述辐射保温层为低表面能高红外反射率纤维层,纤维之间的孔隙500~1000nm,辐射保温层的厚度10~50μm;所述隔热保温层是气凝胶基底膜,气凝胶的孔径范围200~500nm,膜厚度100~1000μm;所述光热转换层是经亲水改性后的高太阳光吸收率材料构成,孔隙10~200nm,光热转换层的厚度10~100μm。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制得复合膜不仅可以降低在人体微环境调控方面不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而且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避免空间局限性,有利于提高穿戴者的穿戴舒适度。本发明的材料来源广、易制备、环境友好以及节能低碳,有望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139639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0021894.8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D06M11/74 , D06M15/333 , D06M11/83 , D06M15/13 , D06M15/03 , D06M15/15 , D06M23/16 , C23C14/35 , C23C14/20 , D06M101/20 , D06M101/06 , D06M101/10 , D06M101/34 , D06M1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北极熊的保温原理提供了一种通过对人体红外辐射以及太阳辐射进行选择性调控,而研发的具有辅助保温功能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所述的室外保温复合材料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红外辐射损失,吸收太阳辐射热能,辅助提高体感温度。在室外环境下达到太阳辐射吸收的最大化和人体自身热辐射损耗的最小化。在户外防寒保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31586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811632421.0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析氢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水解电催化剂,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含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衍生的分级多孔磷化铜/碳(Cu3P@C)水解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电解水析氢。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以氧化亚铜作为合成Cu‑MOF的Cu源,以偏磷酸钠作为磷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Cu‑MOF,经高温煅烧对MOFs进行原位磷化形成分级多孔的Cu3P@C催化剂。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工艺简单、条件相对温和、催化剂得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利用本发明所公开方法制得的Cu3P@C电解水催化剂,具有多孔、高比表面积、活性中心分布均匀且暴露比高等优点,将其作为析氢电催化剂可以提高催化反应的接触面积,提升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92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0510.0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LDH基复合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含镍污泥的LDH基复合材料,包括污泥和LDH纳米片,LDH纳米片的尺寸为400~800 nm,质量百分比含量不低于10%,其中所述LDH纳米片为Ni‑Al LDH、Mg‑Al LDH和Zn‑Al LDH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与污泥均匀混合。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含重金属的固废污泥制备功能材料,将污泥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重金属污泥难处理的问题,而且该材料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可用于催化、吸附和化学分离领域;其制备方法简单经济、无二次污染产生,适宜工业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072851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1293403.9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8F230/04 , C08F220/06 , C08F230/06 , C08F222/14 , B01J20/26 , B01J20/30 , C07C51/47 , C07C62/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利用和化工分离技术领域,涉及羟基铁表面引发硼亲和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氯化铁与硝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水热反应得羟基铁;将羟基铁溶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均匀;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5g:30mL的比例,将KH570溶于乙醇溶液,加入含羟基铁材料的乙醇中,加热回流、离心、洗净,真空烘干得乙烯基改性羟基铁;将其溶于去离子水,加入过硫酸铵与甲基丙烯酸;在乙腈溶液加入莽草酸、VPBA、交联剂EGDMA、AIBN反应即得。本发明以羟基铁材料为基底,在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引入双重识别机制,使得具有顺式二羟基结构的莽草酸在表面富集,有效分离。在富集分离以及纯化具有顺式二羟基结构的天然产物领域,本发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97345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34858.7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利用和化工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醋酸纤维素硼亲和印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N‑甲基吡咯烷酮、醋酸纤维素、PVP、PEG‑400和去离子水在30~60℃反应5~20 h,静置12 h,刮制出涂膜,冷冻干燥;将所制备的醋酸纤维素膜浸入无水乙醇中,另配制乙醇溶液,加入KH570,充分混合均匀滴加入浸有醋酸纤维素膜的无水乙醇中,50~100℃回流、洗净,自然干燥;将接枝KH570的醋酸纤维素膜浸于无水乙醇中,加入莽草酸、VPBA、交联剂EGDMA、引发剂AIBN,氮气气氛中50~90℃反应6~36 h,干燥即得。本发明将所制得的醋酸纤维素硼亲和印迹膜应用于提取环境植物及废弃物中的莽草酸,在富集及纯化具有顺式二羟基结构的天然产物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