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93037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35682.8

    申请日:2014-06-20

    Abstract: 提供一种管接头,得到高的密封性,并且在构造上,在温度循环环境下也能得到充分的耐久性。包括接头主体、套形螺母、嵌合在套形螺母内的近似圆筒状的套筒,在接头主体的管体安装部与外螺纹部之间具有供管体的末端插入的插入槽。在插入槽内配置有被形成为与套筒的末端侧端面对应的近似环状的弹性体。接头主体的外螺纹部和套形螺母的内螺纹部拧合时,套筒的末端侧端面抵接在弹性体的轴向的一端面并将弹性体压缩,从而弹性体利用自我反弹力将套筒的末端侧端面在轴向按压。由此,套筒的基端侧内周面经由从套形螺母的嵌合面受到的反作用力而将管体在其径向压缩。

    管接头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93037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80035682.8

    申请日:2014-06-20

    Abstract: 提供一种管接头,得到高的密封性,并且在构造上,在温度循环环境下也能得到充分的耐久性。包括接头主体、套形螺母、嵌合在套形螺母内的近似圆筒状的套筒,在接头主体的管体安装部与外螺纹部之间具有供管体的末端插入的插入槽。在插入槽内配置有被形成为与套筒的末端侧端面对应的近似环状的弹性体。接头主体的外螺纹部和套形螺母的内螺纹部拧合时,套筒的末端侧端面抵接在弹性体的轴向的一端面并将弹性体压缩,从而弹性体利用自我反弹力将套筒的末端侧端面在轴向按压。由此,套筒的基端侧内周面经由从套形螺母的嵌合面受到的反作用力而将管体在其径向压缩。

    内圈
    36.
    发明公开
    内圈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05229361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80026293.9

    申请日:2014-03-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圈,即使该内圈被倾斜地压入管内,也能够防止流体渗入管与内圈之间。在被压入树脂制管(4)内的内圈主体(3A)的外周部(3G)上形成的扩径部分(3f)的顶端侧形成有顶端变窄的外周扩径面(3a)的内圈中,该外周扩径面(3a)被压入管端部(4C)而使该端部(4C)扩径变形,外周扩径面(3a)的沿着内圈主体(3A)的轴心(P)的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凸曲面,该凸曲面分别通过成为扩径部分(3f)的最大径部位(3b)中的管压入侧的顶端的第一部位(e1)、成为管压入侧的顶端的第二部位(e2)、位于第一部位(e1)与第二部位(e2)之间且相对于轴心(P)的直径与管(4)的外径(D)相同的第三部位(e3),并且第三部位(e3)处的外周扩径面(3a)的切线(L)与轴心(P)所成角度α为30~60度。

    无菌性联结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6457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80027839.8

    申请日:2013-03-14

    Abstract: 在此披露一种包括一个第一联结装置(100a)和一个第二联结装置(100b)的无菌性联结安排(50)。该第一联结装置和该第二联结装置是基本类似的,各自具有限定一个正面和穿过其中的一条流体通路(108)的一个主体(102)。布置在每个联结装置(100a,100b)的该主体上的一个第一连接特征可被提供用于使这些无菌性装置对齐并联结在一起。每个联结装置还可以包括被接收在该主体(102)中的一个密封构件和可去除地联结到该主体正面上以覆盖该密封构件的一个薄膜(400)。该第一无菌性联结装置还可以包括可去除地附接到该主体(102)上并且连接到该薄膜(400)上的一个可旋转保护盖件(300)。该保护盖件(300)在平行于这些正面的一个方向上远离两个被联结的主体(102)的去除导致这些薄膜(400)的去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