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盖开闭装置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61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368494.X

    申请日:2022-11-03

    Inventor: 金子健一郎

    Abstract: 不通过各臂的构造变化而将盖的完全打开位置处的供给口前的间隙确保得大且提高相对于盖的完全打开位置处的外力的臂刚性。车辆用盖开闭装置具有:基部,安装于车身;开口部,使得用于向车辆供给能量的供给口露出;盖,将开口部封闭;以及连杆机构,使得盖在规定关闭位置与规定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连杆机构具有各自的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基部且另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盖的第一及第二臂。第二臂与第一臂的转动同步地转动,在推力方向上观察可以位于第一臂的转动轨迹内。第一及第二臂分别具有:重叠部,在盖打开位置处彼此在推力方向上重叠;以及止动部,在盖打开位置处彼此在转动方向上接触而限制盖进一步的打开动作。

    车辆用外饰品
    42.
    发明公开
    车辆用外饰品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973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245323.8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车辆用外饰品具有装饰主体部以及加热片材。装饰主体部具有多层在前后方向上层叠而成的层构造。加热片材具有透明的片材基材以及加热线。装饰主体部在最前部具有透明树脂层,在与透明树脂层相比的后方具有装饰层。透明树脂层具有一般部以及外缘部。一般部的前表面具有一般面。外缘部具有以大于一般面的弯曲程度而弯曲或屈曲的曲面。片材基材具有:主体部,其配置于透明树脂层的前方;以及伸出部,其从主体部的周缘部延伸。主体部以及加热线中的布设于主体部的部分仅配置于一般面的前方。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59989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339583.0

    申请日:2021-03-30

    Abstract: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10)具有气囊(29),该气囊(29)的外周壁(30)由如下部件构成:驾驶员侧壁部(39),其能够承挡驾驶员;以及车身侧壁部(32),其支撑于环状部(R)的环状面(RP),且具有膨胀用气体的流入用的开口(34)及安装部(35)。气囊具有:外气囊(31);以及内气囊(65),其在外气囊内膨胀,且具有能够将膨胀用气体向外气囊供给的供给口(68、71)。内气囊与外气囊相比先完成膨胀,外气囊因从供给口供给的膨胀用气体而膨胀。内气囊在膨胀时使得后部(65b)侧比环状面的后端(Rbe)侧更向后方凸出,且作为相对于环状面(RP)的高度而使得后部(65b)侧比前部(65a)侧更高。

    燃料箱的开闭装置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62587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1910910898.9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在将喷嘴插入通路包围的壳体,具有向大气敞开的第1开口,在供壳体组装的罩主体,具有喷嘴插入口、以及与第1开口相对的向大气敞开的第2开口。在此基础上,在安装于第1开口的排液口形成部件的凹陷壁,使得在第1开口侧凹陷的凹部形成为与第2开口连续,且具有排液口。而且,在凹部以通过以转动轴为基点的阀主体的转动对排液口进行开闭的方式相对于凹陷壁而保持排液阀。

    方向盘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669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539428.8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一种方向盘(W1),在转向操纵时把持的把持部(R1)配置有能够检测出把持的传感器层(13)。把持部具有:芯材(4);覆盖层(10),其以将芯材的周围覆盖的方式通过模塑成型而配置,由聚氨酯泡沫构成;传感器层(13);以及保护层(16),其将传感器层覆盖。传感器层由涂模剂(28)形成,该涂模剂(28)由含有导电性材料的聚氨酯类涂料构成。涂模剂涂敷于覆盖层的成型模具的模具表面。在覆盖层成型时,将由涂模剂构成的传感器层配置于覆盖层的表面侧。

    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5237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230271.0

    申请日:2022-03-09

    Inventor: 深川钢司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将加热线设置于传感器罩的方法受到限制的情况的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传感器罩的发热构造应用于发送接收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电磁波的车载传感器的传感器罩。上述发热构造具有设置于传感器罩的加热线(8),该传感器罩位于车载传感器的电磁波的发送方向的前方。在上述发热构造中,通过针对加热线(8)的通电而使得该加热线(8)发热。上述加热线(8)具有两个电极部(11)以及多个并列部(12)。上述两个电极部(11)具有规定的长度,且相互隔开距离而配置。上述多个并列部(12)以将两个电极部(11)连结的方式互相平行地延伸。上述电极部(11)的线宽设为大于或等于多个并列部(12)的线宽的合计值。

    发光元件
    49.
    发明公开
    发光元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8834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601264.9

    申请日:2021-12-24

    Inventor: 永田贤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了隧道接合并发出深紫外光,抑制形成隧道接合的n型层和p型层对光的吸收的发光元件。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发光元件(1),其具备n型接触层(12)、发出深紫外光的发光层(13)、由包含Mg的AlGaInN构成的p型层(15)、与p型层(15)进行隧道接合并由n型半导体构成的n型接触层(16)、与n型接触层(12)连接的n电极(18)、以及与n型接触层(16)连接的p电极(17),p型层(15)和n型接触层(16)的带隙大于发光层(13)的带隙,p型层(15)的与n型接触层(16)接触的部分的Mg浓度、和n型接触层(16)的与p型层(15)接触的部分的供体浓度较高。

    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及发光元件的氢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3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25807.5

    申请日:2022-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不会使发光元件的输出降低的情况下可以从由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p型层提取氢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发光元件的氢的提取方法,即使在p型层由高Al组成的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情况下,仍能够有效地提取氢。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发光元件1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针对发光波长为306nm以下的发光元件1,在施加反向电压或是比发光元件1的阈值电压低的正向电压的状态下、或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从外侧照射波长为306nm以下的紫外光,实施热处理,将p型层中的氢提取到发光元件1之外的工序;在650℃以上的N2气氛下或500℃以上的N2+O2气氛下实施将p型层中的氢提取到发光元件1之外的工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