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05642A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880004470.8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Abstract: 环形切片皮带(10)包括作为核心材料的机织织物(14)。机织织物(14)覆盖有表面层(16)。由表面层(16)形成的至少一个切片表面(10S)进行粗糙化处理。因此,切片表面(10S)具有合适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切片表面(10S)与晶片或条片的接触面积较小,所述条片是积聚的芯片,从而限制了摩擦阻力。此外,也防止了芯片与切片表面(10S)的不需要的附着产生的故障,并且增加了芯片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568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80042464.2
申请日:2006-11-09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王国华
IPC: H05B41/282 , H05B4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183
Abstract: 本发明的荧光灯的点亮装置具备:以20kHz以下的低频(f)进行极性切换的极性切换电路(5);与极性切换电路5的输出线路连接的多个荧光灯(71……7n);均流电路(6),由与荧光灯(71……7n)的另一端连接并包含用于使各荧光灯(71……7n)流过相等的电流的电容的恒流电路(61……6n)构成。由于以20kHz以下的低频(f)对荧光灯进行点亮,所以难以受到杂散电容的影响,能够使荧光灯(71……7n)接近显示装置的外壳(8),还能够使布线更长地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0420134C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380110845.6
申请日:2003-12-18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王国华
IPC: H02M3/155
Abstract: 在引导从交流电源(1)通过整流电路(2)所供应的直流或者从直流电源所直接供应的直流的线路正侧和负侧,串联连接开关元件(M1、M2、M3),用高频信号对上述开关元件(M1、M2、M3)进行开关控制,在连接点(a)和负载端子(c)之间插入电感器(L1)、电容器(C1),在连接点(b)和负载端子(d)之间插入电感器(L2)、电容器(C2)。对开关元件(M1、M3)进行开关的相位相同,并且对开关元件(M2)进行开关的相位成为反相。即使不使用变压器,不仅仅是对直流的绝缘,也可以充分确保对交流的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01142470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580049162.3
申请日:2005-03-18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森本英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5/2412 , G01D5/2417 , G01L1/142 , G01L5/165 , G06F3/0338
Abstract: 提供一种操作性较好、误操作较少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在变位电极(40)和保持为预定电位的开关用电极(E11)~(E14)以及接地的开关用电极(E15)~(E18)之间形成开关(SW1)~(SW4)。此外,在与变位电极(40)之间构成电容元件的电容元件用电极(E1)~(E5)上分别连接开关(SW11)~(SW15)。在判定电路中,判定开关(SW1)~(SW4)的状态。在开关(SW1)~(SW4)的至少一个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只对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对应的电容元件用电极(E1)~(E4)输入周期信号,在开关(SW1)~(SW4)全部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只对与Z轴方向对应的电容元件用电极(E5)输入周期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0337796C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03103768.2
申请日:2003-01-18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胜田高司
IPC: B25J13/00
Abstract: 在一种机器人系统中,安装在机器人(R)的手腕处的工具(3)和控制盘(4)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的。分别设置若干个作为包含信息通信的工具(3)侧的电源的蓄电池(1)和对其充电的充电器(2),在蓄电池中设置自动切换装置(1a),通过该自动切换装置(1a),蓄电池在必要的时候,从工具(3)侧向充电器(2)侧移动,或者是与其相反的方向移动,当装配在工具(3)侧的蓄电池(1)电量变少时,该蓄电池(1)移动到充电用的空闲的充电器(2)上去,工具(3)侧安装上已充电的另一蓄电池(1)。在该机器人系统中,对机器人的动作范围限制较少,不易造成生产·作业线的停止。
-
公开(公告)号:CN1266449C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00820128.5
申请日:2000-12-27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森本英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338
Abstract: 在基板(20)上形成电容元件用电极(E1~E5)与接地的基准电极(E0)。在与这些电极(E0~E5)相对的位置上,设置随着外部操作的检测构件(30)沿Z轴方向移动而沿Z轴方向位移的位移电极(40)。位移电极(40)和电容元件用电极(E1~E5)与基准电极(E0)之间分别形成电容(C0~C5)。各电容元件(C1~C5)对于外部输入的信号和电容元件(C0)构成串联连接关系,通过检测检测构件(30)移动时的电容元件(C1~C5)的静电容量值的变化来获知检测构件(30)的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628409A
公开(公告)日:2005-06-15
申请号:CN03803475.1
申请日:2003-01-31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王国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5/293
Abstract: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压源中,当电解电容器(C1)的电压超过预定正电压电平(E1)时,接通开关晶体管(Q1)以使该电解电容器(C1)保持预定电压电平(E1),而当电解电容器(C1)的电压降低到低于预定电压电平(E1)时,断开该电解开关元件。当电解电容器(C2)的电压降低到低于预定负电压电平(-E2)时,接通开关晶体管(Q2)以使电解电容器(C2)保持预定负电压电平(-E2),而当电解电容器(C2)的电压超过预定负电压电平(-E2)时,断开该电解开关元件。因此,在作为上限的预定电压电平(E1)与作为下限的预定电压电平(-E2)之间,控制输出电压(V3)。
-
公开(公告)号:CN1472519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3146496.3
申请日:2003-07-11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森本英夫
IPC: G01L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7/2605
Abstract: 在FPC的第1面上形成电容元件用电极,同时,在第2面上形成位移电极。并且,通过在连结部中弯曲FPC,使得在第1面上第2面相对,在电容元件用电极和位移电极之间构成电容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461943A
公开(公告)日:2003-12-17
申请号:CN03138533.8
申请日:2003-05-29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nventor: 森本英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9/0072 , G01L1/142 , G01L1/144 , G01L5/165 , G01L5/223 , G06F1/3215 , G06F3/044 , H01H25/041 , H01H2025/048 , H01H2239/006 , H01H2300/022 , Y10T29/49002 , Y10T29/49005 , Y10T29/4902 , Y10T29/49103
Abstract: 本发明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中,在移位电极与电容元件用电极之间构成电容元件。移位电极上方隔开地配置随着方向按钮的移位可与移位电极接触的恢复开关用可动电极。对方向按钮进行操作时,首先,恢复开关用可动电极移位、与移位电极接触,之后,二者维持接触状态进行移位。移位电极移位而改变与电容元件用电极之间的间隔时,电容元件的静电电容值变化,根据该变化确认力。这里,在从移位电极和恢复开关用可动电极不接触状态向接触状态移动的过程中,输出信号必定跨过阈值电压进行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947150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611254567.7
申请日:2012-03-29
Applicant: 新田株式会社
IPC: C08L23/08 , C08L67/02 , C08L75/04 , C08L77/06 , C08L77/12 , C08L77/02 , C08L23/26 , C08L23/16 , F16G1/14 , B65G15/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75/06 , B65G15/32 , C08G18/4277 , C08G18/4854 , C08G69/40 , C08G69/44 , C08G2350/00 , C08G2380/00 , C08G2410/00 , C08L23/0869 , C08L23/16 , C08L23/26 , C08L53/025 , C08L67/02 , C08L67/025 , C08L75/04 , C08L75/12 , C08L77/02 , C08L77/06 , C08L77/12 , C08L101/00 , C08L2207/04 , F16G1/14 , Y10T428/1372 , C08L7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是包含热塑性树脂(A)和改性乙烯共聚物(B)、并且使改性乙烯共聚物(B)分散于热塑性树脂(A)中而得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改性乙烯共聚物(B)的分散粒子平均长宽比为1~3.5,且平均分散粒径为3μm以下。所述改性乙烯共聚物(B)优选通过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进行了改性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是乙烯和选自(i)乙烯以外的烯烃成分、(ii)二烯成分及(iii)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酯成分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成分形成的共聚物。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不仅耐磨性优异,而且耐久性、特别是耐屈挠疲劳性显著优异,即使在施加大负荷的状态下长时间使用或承受负荷的时间为短时间,也不易产生磨损、损伤、裂缝、断裂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