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式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热工参数稳定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7027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599956.1

    申请日:2017-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紧凑式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热工参数稳定控制装置,包括储水箱,储水箱通过管道依次经过高速离心泵、立式预热器、调节管路后进入到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给水入口,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蒸汽出口通过管道经过冷凝器后回到储水箱。本发明通过在高速离心泵的输出管路上设置一个大流量调节支路和小流量调节支路的方式,实际运行中根据流量范围,控制气动开关阀进行选择,每个支路上均设置适应于多级节流孔板,其目的增大离心泵出口与紧凑式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出口蒸汽的压差,至少大于0.4MPa以上,从而避免紧凑式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出现流动不稳定性现象,实现二次侧给水流量的稳定控制。

    一种紧密排列多头绕丝细棒燃料元件交混系数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9482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381131.X

    申请日:2012-1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紧密排列堆芯燃料组件等效螺距确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密排列多头绕丝细棒燃料元件交混系数的确定方法。它包括:步骤一:计算给定参数的温度场偏差;步骤二:计算单根绕丝的温度场偏差,利用AYSYS CFX软件计算单根绕丝元件的温度场偏差;步骤三:改变多根绕丝的螺距并计算温度场偏差,每调整一次,就计算一次温度场偏差,并计算新方案下的温度场偏差与步骤二1根绕丝方案的温度场偏差的误差,当本步骤得到的误差小于等于5%时,并执行下一步骤,步骤四:计算交混系数。本发明的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两种软件参与计算,解决了原本无法实现的确定多根绕丝交混系数的难题,并且结果准确性。

    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仿真模型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8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33338.2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字孪生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仿真模型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换热器仿真模型的标定参数和目标参数;形成标定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计算不同冷热侧入口温度、压力和流量下冷热侧阻力修正系数和换热修正系数;拟合冷热侧阻力系数关系式和冷热侧换热修正系数关系式;完成换热器仿真模型标定;将标定好的换热器仿真模型用于孪生运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解决换热器仿真模型只在额定工况下仿真精度高,在其他工况仿真精度不理想的问题,能够实现全范围工况下换热器仿真模型都能高精度模拟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支撑换热器和换热器所在系统虚实同步的高精度孪生运行。

    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涡轮设备仿真模型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845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33335.9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字孪生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涡轮设备仿真模型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压气机或透平的标定参数和目标参数;读取机组运行数据,并对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标定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基于标定数据集,获得不同入口温度、压力、流量下转动设备压气机或透平的标定系数组;自动拟合压比修正系数关系式和效率修正系数关系式;将压气机或透平模型中压比和效率修正系数由定值改为得到的回归多项式,完成压气机和透平仿真模型标定;将标定好的压气机和透平仿真模型用于孪生运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解决压气机和透平仿真模型只在额定工况下仿真精度高,在其他转速工况下仿真精度不理想的问题。

    一种适用于安全壳内多组份气体浓度测量方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442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72160.4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安全壳内多组份气体浓度测量方法、系统,该系统包括安全壳体,取样管路,储气罐,和质谱仪;其中,安全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取样管路;每路取样管路穿过安全壳体出口后,通过取样管线与一个储气罐的进口相连;储气罐置于伴热保温环境中,储气罐的出口通过取样管线连接至质谱仪的旋转取样阀;取样管线外部包裹有伴热缆。本发明能够为整个样气传输路径提供高于设备内部饱和蒸汽压对应的饱和温度,解决了高温水蒸气环境多组份气体浓度测量失真的问题。同时可实现安全壳多部位同步监测水蒸气,氦气,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主要存在的5种气体的精确浓度数据。

    一种释热结构、释热单元、内热源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721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328812.5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颗粒床内热源模拟中局部单元内的体积释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释热结构、释热单元、内热源模拟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一面的第一边上;第二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二面的第二边上;以及第三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三面的第三边上;所述第三面设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并分别与第一面和第二面垂直;第三边的两端分别垂直第二面和第三面;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互不共面;第一加热棒、第二加热棒和第三加热棒均用于插入颗粒床作为内热源。本发明实施例过释热结构实现了采用加热棒对颗粒床的释热各向同性,从而使颗粒床的体积释热在宏观上展现出较高的均匀性。

    一种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215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04544.9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设备,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化方法包括:获取涡轮设备在进口参数为设计参数的情况下所对应的当前运行数据;基于当前运行数据对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进行预检;在预检结果表明涡轮设备仿真模型需要进化时,对当前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组合数据集,其中,组合数据集包括输入数据和对应于输入数据的输出数据;基于组合数据集构建映射模型,并通过映射模型输出进口参数为设计参数下的更新性能曲线;使用更新性能曲线替换涡轮设备仿真模型的历史性能曲线,以进化涡轮设备仿真模型。涡轮设备仿真模型能够根据涡轮设备的退化程度进行进化,真实反映涡轮设备在不同寿期阶段的运行特性。

    一种核反应堆发电系统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725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8412.X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发电系统,涉及核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发电系统以及余热排出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利用核反应堆加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并由所述高温高压气体驱动至少一个与发电机相连的透平机做功而发电;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用于向所述核反应堆提供冷却用二氧化碳工质的补充装置以及用于实现所述二氧化碳工质循环的冷却回路系统。本申请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余热排出工质,匹配直接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或其他间接循环反应堆发电系统,实现堆芯余热排出,避免了传统水工质余热排出系统因温度分布不均匀、相变等引起的热应力问题和材料疲劳寿命问题,可大幅度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

    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余热导出的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725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8417.2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余热导出的发电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核能发电系统和余热导出系统;所述核能发电系统包括反应堆;所述的余热导出系统包括循环管路和冷却箱,所述循环管路内充有用于冷却所述反应堆的冷却工质,所述循环管路经过所述反应堆,所述循环管路经过所述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设有用于冷却所述冷却工质的冷却剂;所述冷却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冷却工质,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超临界流体,能够避免传统冷却工质相变使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减小,而导致反应堆安全性下降的技术问题,可以替代传统的水工质反应堆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提高反应堆停堆的安全性。

    一种核反应堆堆芯熔融物熔炼装置和熔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737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1617206.X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堆芯熔融物熔炼装置和熔炼方法,包括惰化室、熔炼坩埚和电磁感应组件,惰化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接管和出气接管,熔炼坩埚设置在惰化室内,熔炼坩埚内部有熔炼填料,电磁感应组件设置在熔炼坩埚外侧,且对熔炼填料加热;熔炼坩埚包括铜管组件和冷却底座,冷却底座设置在铜管组件内,且冷却底座的上侧面与铜管组件的内侧面构成熔炼腔,熔炼填料设置在熔炼腔内;本发明通过冷却组件使得铜管组件温度较低,并通过电磁线圈对熔料填料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液态熔融物与熔炼坩埚边界之间形成了一层熔融物硬壳,硬壳的成分为熔融物成分避免对液体熔融物造成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