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协同利用高低浓度抽采瓦斯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39172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23210.8

    申请日:2021-08-12

    Abstract: 一种低碳协同利用高低浓度抽采瓦斯的装置及方法,步骤如下:将高浓度瓦斯通入燃料反应器,与燃料反应器中的载氧体反应使载氧体还原;还原后的载氧体送入空气反应器内部,同时通入低浓度瓦斯,与还原后的载氧体反应使载氧体氧化,氧化后的载氧体在低浓度瓦斯的带动下送入气固分离器,气固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排空,固体载氧体送入燃烧反应器;燃烧反应器中生成的烟气送入纯氧补燃装置,同时纯氧补燃装置通入混合空分装置制备的纯氧和来自冷凝装置冷凝后的CO2的预混配气系统,使烟气充分燃烧,燃烧气进入冷凝装置进行冷凝,冷凝后的CO2冷凝气送入CO2捕集装置,冷凝水排出。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瓦斯的能量利用,同时能够低成本捕集CO2。

    一种低浓度瓦斯资源再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98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23321.9

    申请日:2021-08-12

    Abstract: 一种低浓度瓦斯资源再利用的方法,步骤如下:将燃料气通入反应器内,与反应器中的氧化态载氧体进行还原反应,燃料气被氧化后排空,氧化态载氧体被还原,还原态载氧体作为反应器中的被氧化物进行氧化反应;将低浓度瓦斯通入氧化反应阶段的反应器中,与还原态载氧体进行氧化反应,还原态载氧体被氧化成氧化态载氧体,低浓度瓦斯生成CO2、H2O和H2排空,最终实现低浓度瓦斯的完全转化。本发明所述方法使用化学链燃烧技术对浓度为0.25~1.5%的低浓度瓦斯进行利用,系统燃烧效率高,提高低浓度瓦斯的抽采利用率,显著减少瓦斯排空量,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有效利用低浓度瓦斯的难题,缓解了温室效应,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一种利用炭黑增强活性炭稳定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0722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98514.1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了一种利用炭黑增强活性炭稳定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采用8~16目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负载炭黑,经过一系列制备流程将两种碳催化剂相结合,于850~1000℃常压下反应。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单一活性炭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转化率,使活性炭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初始转化率并表现出延缓失活的效果,这将是一种有效提高廉价活性炭催化活性的方法。本发明对碳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氢工业应用及提升甲烷裂解转化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乙烯还原剂的低温SCR脱硝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05420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1219355.9

    申请日:2019-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乙烯还原剂的低温SCR脱硝工艺,以乙烯为还原剂,以活性炭负载型锰铈复合氧化物为低温SCR脱硝催化剂,乙烯与NO的体积比为1:2,O2的含量为3vol%,N2为载气,空速为8000h‑1,总流量为1500mL/min,反应温度180℃。本发明提出的SCR脱硝工艺使用乙烯作为还原剂,石油炼化厂乙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降低了SCR过程的成本;乙烯无腐蚀、结晶问题,避免了铵盐沉积对设备的损害;乙烯无毒、无污染,从根本上解决了氨溢出引发的污染问题,适用于烟气温度较低场合的脱硝需求,大大拓宽了SCR脱硝技术的应用场景。

    一种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946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48015.7

    申请日:2020-06-16

    Inventor: 刘方 宣国会 杨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以甲烷为原料,添加微量硫化氢,以活性炭为催化剂,于900-950℃、常压下反应,得到产物氢气和碳,其中硫化氢的浓度为100ppm-300ppm。本发明在甲烷原料气中添加微量硫化氢,提高了活性炭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活性,延长了活性炭催化剂的失活时间,对提升活性炭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转化效率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一种雾化-发泡-填料一体化烟气CO2捕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4323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0797557.6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发泡‑填料一体化烟气CO2捕集系统,包括位于吸收塔内的CO2吸收系统和位于气液分离塔内的泡沫分离系统,CO2吸收系统包括雾化单元、液滴回收装置、发泡单元和填料单元,雾化单元包括喷嘴、泵及气体分配器,泵配合喷嘴喷出吸收液,气体分配器提供CO2气体,在雾化区内进行初步吸收;发泡单元包括多层发泡网,对吸收液进行起泡作业,便于下级的填料进行CO2再吸收。泡沫分离单元包括超声消泡器、旋流分离器和丝网除沫器,超声分离器包括四个环形均布的超声波发生器,旋流分离器为螺旋叶片结构,沿其外边沿设有螺旋式导流槽,导流槽下方设有降液管。丝网除沫器位于旋流分离器的上一级。本系统可对CO2进行高效捕集并进行气液完全分离。

    一种内置等离子体助燃的旋流微混喷嘴及微混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91967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519339.2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等离子体助燃的旋流微混喷嘴及微混燃烧器,旋流微混喷嘴包括同轴设置的切向旋流部件、燃料管和混合管,以及设置在燃料管和混合管上的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本发明将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集成于喷嘴内部,可简化微混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减少微混燃烧器的体积和复杂性;本发明通过在旋流微混喷嘴的混合气通道顶部安装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能够在负荷变化时通过控制等离子体助燃激励器的启闭及放电强度,实现变工况下燃烧过程的稳定调节,同时提高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速度;本发明利用切向旋流部件产生的旋流气流可使得空气或氧化剂以特定的旋流度与燃料进行充分混合,可以拓宽燃烧范围,增强极端工况下的稳燃效果。

    一种空气旋流度可调节的微混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91967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519336.9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旋流度可调节的微混燃烧器,自下而上依次同轴密闭间隔设有燃料腔、空气腔和燃烧腔,多个喷嘴组件固定设置在空气腔内、且多个喷嘴组件相对于空气腔中心对称呈环形多层阵列结构;喷嘴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空气导流部件、切向旋流部件、燃料管和混合管。本发明通过空气导流部件与切向旋流部件的联合调节机制,可以实现单支喷嘴不同的旋流度、从而适应不同性质的燃料,可根据不同工况条件对不同层的喷嘴组件交错设置不同的空气旋流度、或者对同一层的多个喷嘴组件交错设置不同的空气旋流度,以实现大空间内多喷嘴组件的分级耦合燃烧、达到强化燃烧稳定性以及提高温度均匀性的目的。

    一种自热式氨燃料分解耦合催化燃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20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50038.X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热式氨燃料分解耦合催化燃烧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分解催化炉体、自热利用部分和混合气输入部分;分解催化炉体的内腔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预混气室和氨分解催化燃烧组件;自热利用部分包括空气预热器、第一熔盐换热器和第二熔盐换热器;混合气输入部分包括氨气燃料混合气输入部分和碳氢燃料混合气输入部分。本发明通过利用催化燃烧本身释放的热量实现氨燃料加热分解与热量提取利用,无需外部能量输入即可实现氨催化分解以及催化燃烧;可实现对进入氨分解反应区的混合气进行温度调控,氨分解后的混合气体进入氨催化燃烧区可发生低温催化燃烧反应,能够在实现适用氨燃料的清洁、稳定和高效燃烧的前提下实现减少NOx排放。

    一种燃气轮机管式多孔空气自热分级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109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342379.8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管式多孔空气自热分级燃烧装置,包括由内而外同轴固定设置的燃烧管、空气通道外管和燃料通道外管;燃烧管的前端设有进气孔板,进气孔板上设有轴向进气通孔,燃烧管的后端为烟气出口,多级燃烧腔间隔设有一级多孔介质和二级多孔介质,燃烧管上对应二级多孔介质的位置设有贯穿燃烧管管壁的径向进气孔;空气通道外管的前端设有燃料输入通孔,空气通道外管的后端设有与环形空气通道贯通的空气入口;燃料通道外管的后端设有与环形燃料通道贯通的燃料入口。本燃气轮机管式多孔空气自热分级燃烧装置能够实现适用多种燃料的清洁、稳定和高效燃烧,可以解决传统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燃料适应性差、稳燃范围窄及NOx排放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