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8653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308794.2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含冰软岩样品蠕变中流体运移规律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多联样品罐、XYZ真三轴压力系统、温控系统、CT扫描仪、多种参数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所述样品罐中设置有板加压装置,所述板加压装置用于在XYZ任一方向对样品施加局部压力或全局压力,所述板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控制器和加压板,所述加压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加压板、缓冲塞和下端加压板。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和方法不仅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含冰碛层、冻土或水合物层分级加载蠕变、卸荷蠕变、动态载荷蠕变、降温‑压冰融蠕变试验,还能够进行力学参数分析试验。而且能够通过渗透率、CT探测、声发射、电导分析等多种试验参数探测分析岩石力学结构变形及破坏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82024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85375.0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渗吸核磁共振评价沉积物润湿性的装置和方法,包括:轴压加载设备、夹持器、围压液温控设备和核磁共振仪;所述夹持器包括样品部、滴液部和围压部;轴压加载设备用于对所述样品部加载轴压;样品部位于所述核磁共振仪的检查腔中;围压液温控设备通过管路和围压泵与所述围压部连通,为所述围压部提供不同温度的围压液。本发明采用油水滴定自发渗吸的方式,并通过测定样品的核磁共振T2谱,实现了对沉积物样品在多种复杂的压力和温度环境下(包括高压低压、高温低温、以及压力和温度的任意组合、压力温度的快速变化等)的渗吸入样品的流体的赋存及运移规律的研究,以及对水油润湿性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33403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878386.6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D21/02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蠕变原位监测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在不同孔隙压力和温度工况下获取位于不同深度地层上各测点的变形、应变和应力的瞬时数据和蠕变数据;根据现场监测得到的压力的瞬时数据,计算得到各深度地层上任意点的瞬时变形、应变和应力;根据现场监测得到的各测点的变形或应变的蠕变数据,拟合得到对应测点的岩石原位状态下的蠕变特征参数;根据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数据,获得测量段的地层蠕变参数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软岩巷道围岩整体随时间的变形量。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地研究软岩巷道掘进机支护过程中整体变形特征及规律,实现巷道支护参数的针对性设计、有效把握最佳支护时机。
-
公开(公告)号:CN103498685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482151.0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软岩巷道底板与两帮卸压窗口支护装置,极软岩巷道设有钢筋混凝土砌碹,在钢筋混凝土砌碹的底板与两帮开设多个通透的空间,空间内装有或留有卸压窗口。卸压窗口的材料为钢管或者混凝土管。卸压窗口的外壁设有固定凸起。卸压窗口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可以有效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减少需支护体的载荷,以保持巷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5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12334.X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亚龙 , 刘荣昊 , 梁琛 , 马喜平 , 董晓阳 , 李亚昕 , 李威武 , 杨柳 , 王耿 , 庄国峰 , 魏凯 , 保承家 , 张笑波 , 刘琪 , 郝国捷 , 王新颖 , 范迪龙 , 赵睿 , 张云云 , 柴伟威 , 杨军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参与无功降损的效果量化方法,属于新能源电力系统节能降损技术领域,首先确定有源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和负荷用电联合运行场景,计算联合运行场景的典型功率及发生概率;在不同联合运行场景下确定分布式光伏无功调节的方向,有向调节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出力,记录随无功出力变化的线损功率值,拟合得到分布式光伏逆变器无功出力与线损功率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式;计算各联合运行场景中分布式光伏参与无功降损的效果;计算一天内分布式光伏参与无功降损的效果。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分布式光伏出力变化以及负荷大小变化对光伏无功参与配电网线损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无功参与降损的效果量化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0901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27207.5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液氮相变膨胀的爆破切顶卸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部分包括组合圆盘、聚能管、固定盘和堵塞加充液氮系统,在上圆盘安装电阻管、排气管和液氮管,环状塑料袋套入到上圆盘上,两个聚能结构之间形成两条竖向的切缝;聚能结构顶部卡入固定盘的环状凹槽中;内凹槽中缠绕有环状铁丝。用铁棍将爆破切顶卸压装置捅至炮孔顶部,先依靠高压把黄泥颗粒打入炮孔中实现封堵的效果;堵塞完成后,再对液氮管充液,充液完毕后将堵塞加充液氮系统搬离,然后将电阻管导线引到安全区域后连接上电阻管启动装置;打开电阻管启动装置,使得电阻管的温度迅速升温,然后向周围的液氮传递热量,液氮吸收热量相变膨胀破岩实现切顶卸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04174.5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巷道围岩开挖模拟的间歇性变路径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涉及岩石力学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实心岩石试样进行单轴测试确定抗压强度,再对带孔岩样进行预压,预压后的岩石试样独立加载真三轴应力,直至真三轴应力均达到设定的初始主应力水平;然后保持最小、中间主应力不变,继续加载最大主应力,直至达到设定的应力;后保持最大主应力不变,循环加卸载最小、中间主应力,完成对岩石试样的小循环加卸载;之后保持最小、中间主应力不变,加载最大主应力,完成一次大循环加载;反复进行间歇性循环加卸载,观察到试验中曲线降结束实验;记录试验过程中获取的应力—应变曲线数据、应变—时间曲线数据和应力—时间曲线数据,进而确定岩石试样在不同加卸载应力条件下的破坏强度和形变情况。该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应力加载路径,可以完成对应不同深度巷道围岩开挖模拟的间歇性循环加卸载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8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98288.3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真三轴下光声电主被动探测试验系统及方法。试验系统包括真三轴加载系统、电磁监测系统、声发射监测系统、激光系统、屏蔽板、试验平台。本发明将激光雷达技术、电磁探测技术、声发射技术引入真三轴加载试验,为得到真三轴下的岩石变形破坏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交叉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真三轴下光声电主被动探测试验方法,能够通过光、声、电的监测信号对岩石变形破坏进行表征,并得到岩石的破坏程度及变形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3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00751.0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煋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起爆装置及起爆方法,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激光供电式的无脚线数码电子雷管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且依次连接的起爆药、点火头、电子雷管组件、信号装置、蓄电池、逆变器和光电转换器,起爆结构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用于向激光供电式的无脚线数码电子雷管发射激光,光电转换器用于接收起爆结构发射的激光并将激光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逆变器的处理后对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充满电后,信号装置向起爆结构发送信号,起爆结构向信号装置发送起爆信号后,蓄电池为电子雷管组件充电,电子雷管组件放电并点燃点火头,点火头将起爆药点燃。本发明无需将电子雷管的脚线连接至起爆结构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310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90976.5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石应力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限位自动对中岩石真三轴试验装置,包括控制柜主体、加载台主体与液压站主体,安装于所述液压站主体内部的对接组件。本发明将岩石通过卡接环顶部放置于下稳定块顶部,再将卡接环卡接于对接块内部,并通过密封垫对橡胶套内部进行密封,手持下稳定块与内部的岩石放置于支撑板顶部,并分别将波纹管与连通孔对接,并向下推动下稳定块、支撑板并对波纹管下端进行压缩,同时支撑板下移过程中通过连接杆推动夹持组件下移,夹持组件下移过程中通过波纹管与连通孔对橡胶套内部进行抽气,橡胶套内部形成负压,使橡胶套贴合于岩石表面,从而对岩石进行固定,减少橡胶套的浪费,使其能够循环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