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聚合物复合薄膜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7635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484802.6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聚合物复合薄膜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首先,制备碳纳米管/聚合物的复合膜,作为气体传感器敏感薄膜,所述复合膜采用气喷工艺均匀涂覆在电阻型气体传感器上,将涂覆了复合膜的电阻型气体传感器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烘干处理,直到溶剂蒸发薄膜稳定,得到碳纳米管/聚合物的复合膜;然后,提供一配气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将所述涂覆了复合膜的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固定在配气系统测试腔中,然后配出待测气体的浓度;最后,将具有所述浓度的待测气体通入到所述测试腔中和所述复合膜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得到复合膜的电阻变化数据,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分析,以检测出待测气体。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一种自动换风的污水井监测设备、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687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004998.4

    申请日:2020-09-23

    Inventor: 倪娜 杨帆 甄玉龙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换风的污水井监测设备、系统和方法,该设备包括:气体检测模块、主控模块、通信模块、抽气模块和通风模块,其中,抽气模块,用于将井内空气抽送到气体检测模块;气体检测模块,用于对井内空气进行实时检测得到气体浓度;主控模块,用于判断浓度是否符合预定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则启动通风模块;通风模块,用于更换污水井中的空气;通信模块,用于将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传送至服务器。通过本设备的使用,可以实时监测污水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并判断监测结果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当不符合时,通风装置将自动将井内有毒有害气体排出,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聚集而产生爆炸或致人死亡的风险。

    一种双绝压式物联网液位测量装置、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9783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906603.3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绝压式物联网液位测量装置、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传感器压力值P11,并将所述P11发送给第二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传感器压力值P21、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压力值P11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压力值P21输出第二压力值P22和第一压力值P12并计算第一压力值P12与第二压力值P22的压力差值,然后根据所述压力差值计算实际液位高度;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液位高度上传至服务器。

    一种快速启动芯片电源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21825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415759.0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快速启动芯片电源,包括带隙基准源、启动通路、计数器和复路选择器;所述启动通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第一电阻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组成串联分压电路;所述带隙基准源,用于产生稳定参考电压,与所述计数器连接;所述计数器,达到编程设计的延迟时间后,产生切换信号,输出至所述复路选择器切换开关通路;所述复路选择器第一通路接入启动通路产生的串联分压电压,第二通路接入所述带隙基准源电压,所述切换开关通路根据所述切换信号选择通路电压,输出至供电对象。本申请降低了线性稳压电源输出级功率管漏源压差,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整个芯片的使用寿命。

    第三方施工地下管线破坏风险预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313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67837.3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险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第三方施工地下管线破坏风险预警系统,用以解决无法识别第三方施工破坏管线的风险,巡检效率、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存储历史数据的第一数据库;存储训练数据集、测试数据集的第二数据库;第一处理单元基于训练数据集进行评价模型的训练优化,并通过测试数据集进行优化结果的测试;第二处理单元根据待评价施工项目信息,计算发生破坏的概率,按照预设的阶梯匹配风险等级,作为评价结果的输出;终端设备与第二处理单元通信连接,输入待评价施工项目信息、输出预警信息。本发明可以精准预警施工项目发生管线破坏的风险,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又节约了运维单位的运营成本。

    一种远距离虹膜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299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159543.2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距离虹膜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用以在远距离应用场景下,采集到符合要求的双眼图像,保证虹膜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所述系统包括单自由度云台和三个相机模组,云台包括云台平台和云台控制器,第一相机模组安装在云台平台正中间,第二相机模组和第三相机模组对称分布在第一相机模组的左右两侧;第一相机模组,用于采集人脸图像并发送给云台控制器;云台控制器,用于检测人脸图像中的人眼位置;根据人眼位置与预设的理想位置,确定云台控制量;根据云台控制量控制云台平台上下移动至相应位置;第二相机模组,用于在云台平台停止移动后,采集左眼图像;第三相机模组,用于在云台平台停止移动后,采集右眼图像。

    一种远距离虹膜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299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159543.2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距离虹膜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用以在远距离应用场景下,采集到符合要求的双眼图像,保证虹膜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所述系统包括单自由度云台和三个相机模组,云台包括云台平台和云台控制器,第一相机模组安装在云台平台正中间,第二相机模组和第三相机模组对称分布在第一相机模组的左右两侧;第一相机模组,用于采集人脸图像并发送给云台控制器;云台控制器,用于检测人脸图像中的人眼位置;根据人眼位置与预设的理想位置,确定云台控制量;根据云台控制量控制云台平台上下移动至相应位置;第二相机模组,用于在云台平台停止移动后,采集左眼图像;第三相机模组,用于在云台平台停止移动后,采集右眼图像。

    一种热力管线泄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57355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800692.0

    申请日:2019-08-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力管线泄漏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到热力管线所在位置检查且精度不足的问题。采集管线的背景噪声,根据曼哈顿距离构建背景噪声数据库。根据背景噪声数据库的最大时频起振比,提取有效噪声信号。通过噪声聚类法和类别圈定法,提取疑似泄漏噪声信号。根据时频域联合特征相似性的马氏距离,判别噪声信号为泄漏噪声信号还是背景噪声信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管线泄漏检测方法,利用噪声记录仪采集管线噪声信号,实时检测和判别管线的泄漏噪声,及时发现管线泄漏并报警,为科学维护管线运行提供依据。

    一种货物运输过程状态监测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6299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593465.4

    申请日:2020-12-29

    Inventor: 倪娜 杨帆 王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货物运输过程状态监测设备及方法,包括:加速度传感模块、温湿度传感模块、精确定位模块、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其中,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控制设备实时在线,根据加速度传感模块、温湿度传感模块的监测数据进行异常判断,根据判断结果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交互工作;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主控模块发送的异常监测数据,将所述异常监测数据上传到后台监测服务器,以统计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温湿度报警次数与报警值,查看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温湿度监测值变化曲线,提供同目的地的最优推荐路线。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能够将异常数据发生位置和数值,实时上传,实现物流运输过程状态的全记录。

    一种窨井监测数据集中设备、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526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829553.3

    申请日:2020-08-18

    Inventor: 倪娜 杨帆 王旭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窨井监测数据集中设备、系统和方法,该设备包括:蓝牙模块、主控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将窨井中设置的多种监测传感器感测的多种监测数据发送到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主控模块收集的多种监测数据发送到监测服务器。通过本设备的使用,能够减少过多设备安装在窨井下造成的井下空间狭小、窨井设备运维复杂、设备SIM卡管理困难的问题,既能完成窨井监测内容的全面覆盖,又能提升窨井运维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