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层发光单元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3730588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53455.6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4 H01L51/0035 H01L51/56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层发光单元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领域。该器件依次由衬底、阳极、交替排列的单层有机发光单元和电荷生成层、阴极组成。单层有机发光单元由有机发光染料以掺杂剂的形式掺杂在母体材料中构成,其中奇数层发光单元的母体材料采用空穴迁移率较高的有机材料,偶数层发光单元的母体材料采用电子迁移率较高的有机材料。由于发光单元采用了单层结构,减少了叠层器件的功能层的层数,有利于叠层器件的制备。此外,由于电荷生成层所采用的有机材料的载流子传输极性与临近的单层发光单元的母体材料不一致,保证了每个发光单元的激子复合区域远离阴、阳极,减弱了在传统的单层器件中的激子淬灭效应,保证了这种结构的叠层器件具有较好的性能。

    一种具有掺杂磷光材料给体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209759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010572408.8

    申请日:2010-1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掺杂磷光材料给体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本发明所述结构的器件,由阳极、空穴传输层、给体层、受体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空穴传输层和给体层之间还制备有一层掺杂磷光材料的给体层。磷光材料为Ir(btp)(acac)2]、Ir(piq)3]、[Ir(ppy)(acac)]、(F-BT)2-Ir(acac)]、Ir(piq)2(acac)或Ir(ppy)3,磷光材料的掺杂浓度的为3wt%~15wt%。该发明的结构通过采用将磷光材料掺入距离D/A界面较远的给体材料中,在提高激子的利用的效率的同时,既结合了给体材料较好的光吸收特性和载流子传输性能,又减弱了掺杂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

    一种具有多发光层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022157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55435.6

    申请日:2007-03-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涉及一种有机电致白光器件。该白光器件包括透明基片(1)、阳极层(2)、有机空穴注入层(3)、有机空穴传输层(4)、有机发光层(5)、有机空穴阻挡层(6)、电子传输层(7)以及阴极层(8);其中有机发光层(5)为多发光层结构,由蓝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黄光和红光发光层组成,其中蓝光发光层发射荧光,另外两个发光层发射磷光。通过在两层磷光发光层之间加入一层双传输极性的母体材料消除该两个发光层相互之间的能量转移以及交换该两层磷光发光层的位置可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能够得到比较接近于可实用化白光照明水平的器件,在显示以及照明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电致反光器件的智能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46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0644.5

    申请日:2024-01-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反光器件的智能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光电智能控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电致反光器件、电量检测电路、控制器以及供电控制模块;首先在不同温度区间下,利用本发明中的电量检测电路测试电致反光器件着色到不同着色状态所需要的平均电荷量值,存储在控制器中,工作时,在用恒定电压对器件的着色过程中,通过电量检测电路,实时监测器件在施加电压后的累计电量,在变色累计电量达到目标电量时,器件就到达设置的目标着色状态,随即系统会切换至脉冲电压进行供电,通过合适的脉冲电压,使器件一直保持在设置的目标着色状态。为电致反光器件应用到建筑智能窗中难以自由控制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一种电致反光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2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40944.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段羽 徐安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反光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电与玻璃技术领域。包括:外部边框封接体以及依次设置的外层玻璃、真空层、中层玻璃、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解质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内层玻璃,其中外层玻璃、真空层、中层玻璃、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解质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内层玻璃通过外部边框封接体密封。通过将电致反光和真空玻璃两种技术结合,能产生一种新型的调光控温窗户,既能调控透光度,又能保持室内的温度和静谧,提升室内的生活质量,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电致反光真空玻璃替代传统中空玻璃,可实现窗户的多功能集成,将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从2~3W/m2·k降至1.0W/m2·k以下。

    基于三维多孔MXene褶皱球的可降解NO2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112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1089969.7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维多孔MXene褶皱球材料的可降解NO2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传感器由带有MXene叉指电极的聚乙烯醇膜衬底及制备在叉指电极和衬底上的三维多孔MXene褶皱材料敏感电极组成。本发明以MXene材料为基础,通过超声喷雾法处理MXene制备抗聚集的三维多孔MXene褶皱球,达到防聚集、最大化维持MXene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同时以MXene浆料制作导电电极,制作成全MXene器件。实验表明,三维多孔MXene褶皱球3型为敏感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具有最高的二氧化氮响应和选择性,同时整个器件具备在医用级双氧水中完全快速降解的能力。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353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521337.7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阴极的衬底上设置有金属层;阴极和阳极的衬底包括掺杂氟的氧化锡导电玻璃及生长在氧化锡导电玻璃上经过原子层沉积技术修饰的石墨烯,石墨烯经过修饰后获得更高的电学性能。氧化钼层的厚度范围在50纳米至100纳米之间。电解质为也液态或凝胶态电解质中的一种。铝离子电解质的浓度为1mol/L。金属铝的厚度为20纳米至80纳米之间。

    一种基于三维Ti3C2Tx/rGO复合褶皱球的室温高选择性NO2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486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23392.7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维Ti3C2Tx/rGO复合褶皱球的室温高选择性NO2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由带有Au叉指电极的聚酰亚胺衬底及制备在叉指电极和衬底上的敏感电极组成。本发明采用超声喷雾热解技术合成三维Ti3C2Tx/rGO复合褶皱球,在形成抗聚集褶皱球以减少比表面积损失的基础上,褶皱球上还形成了均匀的rGO/TiO2异质结,增加传感位点。该材料表现出p型半导体的性质,NO2的响应方向与VOCs和NH3相反,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NO2的选择性。同时,三维Ti3C2Tx/rGO复合褶皱球比纯Ti3C2Tx褶皱球和纯rGO褶皱球具有更高的NO2响应以及更低的检测下限。

    基于三维MXene褶皱球/ZnO复合材料的平面柔性室温NO2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267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91959.9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三维MXene褶皱球/ZnO复合材料的平面柔性室温NO2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传感器由带有Au叉指电极的聚酰亚胺柔性衬底及制备在叉指电极和衬底上的三维MXene褶皱球/ZnO复合材料敏感电极组成。本发明以MXene材料为基础,通过超声喷雾法处理MXene制备抗聚集的三维MXene褶皱球,达到防聚集、最大化维持MXene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同时复合氧化性,在三维MXene褶皱球表面增加ZnO纳米颗粒,增加传感位点,对比二维MXene及纯的三维MXene褶皱球,基于三维MXene褶皱球/ZnO复合材料制备的传感器获得了更高的NO2传感性能,并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回复性以及可弯曲性。

    一种促进钙钛矿薄膜结晶可控生长的化学吸附自限制辅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035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61246.7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促进钙钛矿薄膜结晶可控生长的化学吸附自限制辅助方法,属于光电子器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自限制化学吸附可以对钙钛矿结晶过程进行精准的原子级控制,通过控制脉冲时间、脉冲次数,精确地调节反应室内的环境条件以减缓钙钛矿的结晶过程,得到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且可重复性极强。同时,协同使用等离子体反应器,不仅能够改善钙钛矿薄膜表面一层的结晶形态,前驱体反应物A(液氯等)甚至可以深入膜体中,改善钙钛矿薄膜内部的结晶过程。这种化学吸附自限制辅助方法促进钙钛矿薄膜结晶可控生长方法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及PCE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