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驱动装置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83557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80003726.5

    申请日:2011-07-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相机驱动装置具备:相机部(100);固定单元,其具有突起部(202),该突起部(202)的至少一部分由磁性体构成,且该突起部(202)具备球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可动单元,其支承相机部,具有对磁性体产生磁吸引力的吸附用磁铁(404)及在磁吸引力的作用下供固定单元的突起部游嵌接触的圆锥形状的接触面,且相对于突起部的球面的球心自如地转动;摇摄驱动部;倾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其使相机部向以透镜的光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方向旋转;检测器,其检测相机部相对于固定单元的向摇摄及倾转方向的倾斜角度和旋转方向的旋转角度;配线(310’),其将相机部和设置于固定单元的外部电路连接,其中,配线(310’)呈螺旋状卷绕于突起部(202)。

    三维摄像装置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42115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80009869.2

    申请日:2010-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13/211 G03B35/08 G03B35/10 G06K9/00 H04N13/214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具有使摄像系统机械性工作的部分就能够同时得到具有视差的多个图像和在灵敏度方面没有问题的图像的摄像技术。三维摄像装置包括:光透过部(2),其具有使在特定方向上发生了偏振的光透过的偏光区域(A)和与偏振方向无关地使光透过的非偏光区域(C);固体摄像元件(1),其按照接受透过了光透过部(2)的光的方式来配置;成像部(3),其在固体摄像元件(1)的摄像面(1a)上形成像;以及图像生成部,其基于从固体摄像元件(1)输出的信号来生成图像。固体摄像元件(1)具有包括偏光滤光器在内的滤光器阵列。图像生成部生成由入射至上述偏光区域(A)的光产生的图像、和由入射至上述非偏光区域(C)的光产生的图像。

    像素错开型摄像装置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84215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80101228.7

    申请日:2009-0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5/3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像素错开型摄像装置,其具有固体摄像元件,本发明的固体摄像元件在摄像面上具有沿着Y方向以第1像素间距排列并且沿着X方向以第2像素间距排列的多个单位像素区域。在Y第1方向相邻的2个单位像素区域(1)的其中一个具备具有第1数值孔径的第1感光部(1a),另一个具备具有比第1数值孔径低的第2数值孔径的第2感光部(1b)。若使第1感光部(1a)在Y方向虚拟地移动第1像素间距,则第1感光部(1a)覆盖第2感光部(1b)的整体。此时,第1感光部(1a)之中没有覆盖第2感光部(1b)的部分作为虚拟的第3感光部发挥功能。根据感光部(1a)、(1b)输出的信号的差值部分,得到与入射至虚拟的第3感光部的光量相应的虚拟的像素信号。

    盘装置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42627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08323.9

    申请日:2006-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17/043 G11B17/05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盘装置,具有:底盘;拾取器,其进行向盘状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和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信息的再生中的至少一种;旋转驱动部,其具有载置所述记录介质的旋转台,并使所述记录介质旋转;拾取器支撑体,其具有支撑所述拾取器和所述旋转驱动部的底部、和从所述底部向所述旋转台所在位置一侧立起的立壁,能够以设在所述立壁上的旋转轴为中心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底盘上;拾取器升降部,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向在所述旋转台上载置所述记录介质且所述拾取器能够进行记录或再生动作的第1位置、和所述旋转台不与插入或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接触地退避的第2位置,驱动所述拾取器支撑体。

    光盘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42624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705.6

    申请日:2008-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17/0284 G11B7/08576 G11B7/0946 G11B33/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具备:盘旋转机构(2),其使具有信息记录面的光盘(1)载置旋转;光拾取器(3),其包含卡合部,通过向所述信息记录面照射光束,进行信息记录及信息再现中的至少一者;基座主体(13),其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光拾取器,设置有所述盘旋转机构;驱动源(5),其支承在所述基座主体上,产生使所述光拾取器转动的驱动力;驱动力传递机构(610),其支承在所述基座主体上,包含蜗杆,通过和所述卡合部卡合,向所述光拾取器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使所述光拾取器转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光拾取器的转动轴的距离比所述光拾取器整体的重心和所述光拾取器的转动轴的距离长。

    盘盒以及光子模式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133456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80006635.6

    申请日:2006-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23/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简单的结构使光子模式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学特性恶化不容易发生的收容有光子模式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盘盒以及光子模式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所述盘盒包括具有开口部(40)的盘壳体(1)、可在堵塞开口部(40)的关闭位置和开放开口部(40)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遮挡器(2)。盘壳体(1)具有将上述关闭位置的遮挡器(2)和盘壳体(1)之间的间隙至少在两个阶段折弯的光路折弯部。通过盘壳体(1)和遮挡器(2)之间的隙间的杂散光至少在两个阶段被折弯。

    盘盒
    48.
    发明授权
    盘盒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0336129C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03800050.4

    申请日:2003-0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23/0306 G11B23/0308 G11B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盘盒包括盒体和第一、第二挡板。盒体包括盘存放部分、夹具开口和头开口。盘存放部分具有盘窗和底部,并在其中存放单面或者双面盘,所述盘在盘存放部分可以转动且盘的第一面暴露在盘窗里。夹具开口位于盘存放部分的底部以使盘在外部被卡住。头开口也位于盘存放部分的底部以允许磁头到达盘的第二面,所述磁头可以从盘的第二面读取信号或者向盘写入信号。第一和第二挡板位于盘第二面和盘存放部分底部之间,第一挡板绕夹具开口的中心转动。第二挡板的转动中心位于夹具开口的外面。第一和第二挡板协助暴露或者覆盖头开口。

    磁盘盒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03751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200380101246.8

    申请日:200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盘盒。该磁盘盒具有转动部件(25),其被保持在盘收纳部内的第1以及第2活门之上,其中,该盘收纳部按照从盘开口部使第1面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进行收纳。所述转动部件(25),以通过在盘收纳部内进行转动从而使第1以及第2活门进行开闭动作方式,与第1以及第2活门配合。而且,在该转动部件上设置有盘接受部。该盘接受部具有:在第1以及第2活门处于闭塞状态时,在与盘的第2面的外周部接触并接受盘的接触区域(25n),和设置于接触区域外侧的槽(25p)。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防尘性高、设计优良、可在各种驱动装置中使用的磁盘盒。

    加扰用户数据且记录该数据的记录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16377C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00134231.2

    申请日:2000-1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扰用户数据且记录该数据的记录装置和方法。本发明解决得是加密或加扰数据不能由未授权的装置恢复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加扰用户数据并把该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装置,该记录介质包括第一扇区,它有唯一的扇区号并存储对该记录介质来说唯一的介质标识符,和多个第二扇区,各有唯一扇区号并用于存储用户数据,记录装置包括:初始值确定装置,用于根据介质标识符和一个第二扇区的扇区号确定初始值;随机数产生装置,用于从初始值产生随机数序列;加扰装置,用于采用随机数序列加扰用户数据;记录装置,用于将加扰的用户数据记录到第二扇区。根据本发明,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