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9073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11264205.7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大面积红外单光子探测器,包括:光子探测阴极(102),光子探测阴极(102)的面积大于预设面积阈值;收集从光子探测阴极(102)放出的光电子的电子探测器(104);以及容纳光子探测阴极(102)以及电子探测器(104)的真空容器(106),真空容器(106)的壳体为透光材料;其中,光子探测阴极(102)包括附着在真空容器(106)的壳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薄膜材料(1022)和附着在真空容器的壳体的内表面的光阴极层(1024),薄膜材料(1022)用于将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光阴极层(1024)用于使薄膜材料(1022)转换得到的可见光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该方法实现了大面积光阴极探测器,来探测红外单光子,并能提高有效探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41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718922.1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贴型大开口面积比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包括输入光窗、光电阴极、方形管壳、微通道板和位敏阳极。光电阴极位于输入光窗的内表面,微通道板位于光电阴极和位敏阳极之间;方形管壳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陶瓷环、输入电极、第二陶瓷环、吸气剂电极、第三陶瓷环和铟封层,方形管壳通过封接层与输入光窗封接;位敏阳极包括陶瓷骨架、输出电极和阳极,多个阳极成矩阵式阵列分布在陶瓷骨架内,阳极之间互不连通、互相独立;每个阳极为锥形结构,电子接收端为正方形面,输出端由锥形逐渐过渡到圆柱形阳极杆,微通道板采用两片式、竖直叠加结构,使得两片微通道板孔径呈“く”型,一端通过输入电极定位和供电,另一端通过输出电极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402666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80047134.2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电子管(1)包括:壳体(10),其包括具有电磁波透射性的窗(11a);电子释放板(21),其配置于壳体(10)的内部,根据电磁波的入射而释放电子;和保持部件(22),其配置于壳体(10)的内部,保持电子释放板(21)并且对电子释放板(21)施加电压。电子释放板(2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主面(21a)和第2主面(21b)。保持部件(22)具有与第1主面(21a)接触的基部(25),和与第2主面(21b)的缘部接触并且对电子释放板(21)向基部(25)弹性地施力的多个电子释放板施力部(27c)。保持部件(22)经由该多个电子释放板施力部(27c)与第2主面(21b)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9640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84550.X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aN光电阴极的紫外光子计数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光子计数器自上而下由窗口、GaN光电阴极、微通道板和荧光屏组成,整个组件的边缘密封以形成内部真空的状态;该光子计数器制备方法包括:在合适的衬底上外延生长p型GaN光电材料、GaN材料的表面净化和超高真空系统内的激活、以及整个组件的封装。本发明能够实现紫外波段的单光子探测与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29953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59048.9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的窄边框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可用于微光探测、粒子探测与核辐射探测等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真空光电探测器件圆形结构难以提高有效探测面积比,且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组件采用焊接,因绝缘垫片过薄,导致绝缘性变差的技术问题。该一体式的窄边框光电探测器包括阴极窗、光电阴极、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绝缘管壳、电荷收集阳极、电极引线以及铟封槽。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了一体式的窄边框光电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具有探测效率高、有效探测面积比大、结构紧凑、易加工制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1377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80041836.7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雅宏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MCP总成,作为用来使具有网状区域的可挠性薄片电极的易用性提升的构造,为至少由导电性的上侧支撑构件、MCP单元、输出电极、可挠性薄片电极、导电性的下侧支撑构件所构成。可挠性薄片电极,具有设有多个开口的网状区域。可挠性薄片电极与下侧支撑构件为物理性且电性连接,构成为通过上侧支撑构件与下侧支撑构件来夹住可挠性薄片电极。由此,即使伴随网状区域的开口率增加而可挠性薄片电极变薄,在MCP总成内可挠性薄片电极仍会被可靠地保持且被设定电位。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41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18922.1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贴型大开口面积比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包括输入光窗、光电阴极、方形管壳、微通道板和位敏阳极。光电阴极位于输入光窗的内表面,微通道板位于光电阴极和位敏阳极之间;方形管壳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陶瓷环、输入电极、第二陶瓷环、吸气剂电极、第三陶瓷环和铟封层,方形管壳通过封接层与输入光窗封接;位敏阳极包括陶瓷骨架、输出电极和阳极,多个阳极成矩阵式阵列分布在陶瓷骨架内,阳极之间互不连通、互相独立;每个阳极为锥形结构,电子接收端为正方形面,输出端由锥形逐渐过渡到圆柱形阳极杆,微通道板采用两片式、竖直叠加结构,使得两片微通道板孔径呈“く”型,一端通过输入电极定位和供电,另一端通过输出电极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919264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1052779.6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江苏赛诺格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倍增管的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光电倍增管的管体外围依次设有屏蔽层和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管体的管壁接触,以对所述管体进行电场和磁场屏蔽,所述绝缘层包裹所述屏蔽层,以对所述屏蔽层进行封装隔离;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相应管脚连接,且所述屏蔽层为由坡莫合金材料制备的单层结构。上述结构可以在不影响电磁屏蔽效果的情况下,减少封装屏蔽层厚度,使得封装过程更加简便,屏蔽效果更加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281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07491.1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IPC: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结构的光电倍增管的防水封装,包括金属壳、灌胶壳和灌封胶,所述金属壳为上大下小变径的带底直筒结构,所述金属壳上部底面设有容纳所述光电倍增管可伐金属盘的环形凹槽,下部侧壁设有电缆引出管,所述灌胶壳架设在所述金属壳内,所述光电倍增管底部经可伐金属盘插入所述金属壳内,搁置在所述环形凹槽上,将所述金属壳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本发明设置容纳光电倍增管下部的金属壳,承受外部水压;其内设有与光电倍增管软接触的灌胶壳,在灌胶壳内、以及金属壳与过渡节之间实现灌封胶的填充;外部整体包覆密封层;形成多重密封,结构稳定,密封可靠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