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u-TiO2蛋黄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0603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751886.1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u-TiO2蛋黄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制备金纳米球,然后在金纳米球的表面包覆形成二氧化硅层,再在二氧化硅层的表面包覆形成二氧化钛前驱物介孔材料层,之后去除二氧化硅层,最后进行水热处理得到表面具有片状分支结构的Au-TiO2蛋黄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过程污染小、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得的Au-TiO2蛋黄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可移动核,且其表面具有片状分支结构,能够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大增强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且对太阳能具有较高利用率。

    一种高效实现粒子堆积致密化的气冲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88720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14120.6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0 G01N2015/0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实现粒子堆积致密化的气冲设备,其包括底部支腿、筒体、上封头、下封头、筒体法兰、支耳、压力传感器和空气压缩机;底部支腿设于筒体的下部,用于支撑所述筒体,筒体的上端与上封头连接,下封头与筒体的下端连接,筒体的四周设有一个或多个支耳,每个支耳连通筒体内部,支耳用于连接测量装置,上封头的中央设有进气口,在进气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封头支耳和泄压阀,上封头支耳连接气压传感器,空气压缩机连接进气口,下封头设有多个开孔。本发明提供的气冲设备可以方便地研究在不同压力和流量下粒子在容器内部的堆积状态,优化气冲作用下粒子堆积致密化的工艺,为研究气冲过程和提高粒子松装密度提供了有效方法,对未来改善颗粒材料产品的性能十分关键。

    金负载的三氧化二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88226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07114.1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负载的三氧化二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1)将三氧化二钒颗粒在惰性气体气氛下煅烧,得到活化的三氧化二钒颗粒;2)将冷却后的活化三氧化二钒颗粒加入到水中,形成悬浮液A;3)将氯金酸溶于水中形成氯金酸溶液B;4)向悬浮液A加入氯金酸溶液B形成悬浮液C;5)超声悬浮液C后静置,悬浮液C中生成有黑色絮状沉淀;6)将生成有黑色絮状沉淀的悬浮液C进行离心分离,获得沉淀物;7)烘干沉淀物,得到金纳米颗粒负载的三氧化二钒花状颗粒。上述方法制备的金负载的三氧化二钒花状颗粒的粒径为4‑5微米、组成花状颗粒的纳米片厚度约为10纳米,负载的金颗粒的粒径约为10‑20纳米,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大规模使用。

    高性能金属粉末成形方法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56360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89800.2

    申请日:2012-12-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金属粉末成形方法,包括振动工艺、压实工艺及相应振动、压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振动工艺:利用1D振动设备,将成坯原料的金属粉末加入坯模中,根据设计设置振动参数:在确定成坯产品规格、原料材质、成坯原料的金属粉末堆积高度的条件下,依据原料材质选择工艺参数,设置振动时间t、振动频率ω、振幅A,对模具中金属粉末粉体施加竖直方向的机械振动,借助于振动力使得粉体颗粒获得移动排列的外部能量,使粉体由随机松排RLP向随机密排RCP转变;压实工艺:将振动设备上完成振动后的坯模取下,安置到压实设备中,设置压制参数:确定成坯产品规格、经振动后成坯原料的金属粉末高度的条件后,设置压实参数:压制压力P、压制速度ν、保压时间t。

    振幅、频率精确可控的3D振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6689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110108049.5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振幅、频率精确可控的3D振动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机架及其上的振动台、电动机、容器和工控机,其特征在于振动台上面叠落着导向板并在其上安置容器,容器固定板和导向板之间均安装滑块和X、Y、Z三个方向的导轨,配置变频调速器的三个电动机分布在机架的不同位置,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不同偏心度的偏心轮组与中、下层的X、Y向的两个水平撞杆、上层Z向的下顶杆连接,两个水平撞杆各自配置复位器,水平撞杆和下顶杆均与各自的轴承相接触。本程序使用VC.2003实现上位机界面的振动控制,PLC中为每个模块设置一个电机开关,并在界面上显现,各模块内的程序可通过界面修改,控制程序赋予该设备自动执行功能,本发明为生产中提高松装密度的有效方法,对未来改善颗粒材料产品的性能十分关键。

    一种高炉熔渣弱冷粒化装置及其粒化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3076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0854145.7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熔渣弱冷粒化装置及其粒化工艺。其实施方法为:从高炉来的高温熔渣经过渣沟进入中间渣罐,然后从中间渣罐的熔渣水口进入熔渣冷却粒化装置,在熔渣冷却粒化装置内,高温熔渣在粒化器和水雾喷头的共同作用下,与水雾充分接触而被冷却成温度约750℃的细颗粒。熔渣在水雾粒化过程中形成的300℃水蒸气,由顶部的排气道排出。冷却后的颗粒渣排入下方的渣车内运出。本发明高炉渣弱冷水雾粒化装置能高效利用粒化介质,将熔融高炉渣弱冷粒化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高炉渣内所蕴含的余热资源,作为进一步有效利用高炉熔渣余热的前置工序,增加高炉渣的回收利用效率。

    一种多孔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84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1142747.7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物理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装置包括流化床本体、颗粒床层、空气供给系统、固定系统、曳力测量系统和孔隙率测量系统;所述流化床本体包括圆柱筒体和布风板;所述颗粒床层置于所述圆柱筒体内;所述空气供给系统经由管道与圆柱筒体底部相通,为所述流化床本体提供气流;所述固定系统用于固定所述流化床本体;所述曳力测量系统与所述颗粒床层内各颗粒相连以测量拉力;所述孔隙率测量系统置于所述流化床本体外部,用于测量所述颗粒床层内单颗粒的孔隙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孔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修,能测量不同空隙度及孔隙率下多孔颗粒的曳力系数。

    复杂流体-细长柔性颗粒相互作用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51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668251.2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复杂流体‑细长柔性颗粒相互作用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本发明基于熔融沉积成型过程中细长柔性颗粒的运动过程,使用非牛顿Carreau模型表征熔融状态热塑性材料的流变性质,可以很好的描述熔融原材料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情况,使用重叠网格技术实现细长柔性颗粒在流体中的大幅度运动,充分考虑了非牛顿流体与细长柔性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预测细长柔性颗粒的变形、位置和姿态,并准确计算颗粒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为熔融沉积成型设备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种高炉熔渣水射流粒化协同蒸汽余热发电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0484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813907.5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熔渣水射流粒化协同蒸汽余热发电装置及工艺。其实施方法为:从高炉来的高温熔渣过滤后经过渣沟被熔渣水口分流进入粒化渣罐,然后在水射流喷头阵列的作用下,熔渣被水射流击碎而被冷却成温度约300℃、粒度小于8mm的细颗粒,随后渣粒在渣罐中自烘干并与水冷壁换热。充分换热后的渣粒排入下方的渣车内运出,冷却水可作为生活用水;粒化时,水量控制系统通过熔渣瞬时流量感应器和红外测温枪实时检测熔渣的流量和温度,使水与渣的瞬时流量相匹配,从而精确控制水射流令熔渣连续粒化并使水全部蒸发;形成的300℃水蒸气,由顶部的排气道排出进入余热锅炉发电,使高炉渣中的余热资源转化为电能。本发明能减少粒化水消耗,在高炉渣物质资源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兼顾余热回收利用发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