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6083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543585.X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纤维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三组分的分离方法,通过乳酸/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对植物纤维原料进行加压或常压加热蒸煮处理,选择性溶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剩余不溶物经洗涤获得纤维素;将含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低共熔溶剂溶出液加水析出木质素,经洗涤、分离得到木质素;剩余的含半纤维素的低共熔溶剂水溶液,经纳滤分离得到半纤维素;低共熔溶剂水溶液经浓缩脱水后可循环利用。本发明可实现植物纤维原料各组分的充分分离,获得α纤维素含量超过79.5%、聚合度高达1113的纤维素,纯度大于89%的木质素和得率大于45%的半纤维。其生产能耗低,所得浆料性能优良,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5913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533570.5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纳米纤维或几丁质纳米纤维分散液的制备方法,采用多元醇为润胀剂对纤维素或几丁质进行高温润胀,随后在机械搅拌下加入微量酸继续高温润胀,实现纤维素或几丁质在多元醇中协同酸充分润胀活化;将充分润胀活化的纤维素或几丁质置于机械研磨装置中进行深度研磨,使其进一步横向剥离,进而制得产品。本发明有效地将化学法和机械法结合起来,利用溶剂润胀协同酸润胀的共同作用与机械研磨剪切力相结合,实现纤维素纳米纤维和几丁质纳米纤维分散液的高效制备,具有产品得率高、酸用量低等显著特点,还具有条件温和、可操作行强等优势,为纤维素纳米纤维和几丁质纳米纤维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19211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19191.4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湿态及干态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的制备及其再分散的方法,将几丁质原料进行预处理得到正电性或负电性几丁质,在水介质中进行匀浆和超声处理,离心获得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分散液,之后向分散液添加盐类物质或再调p H使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絮凝,浓缩得到高浓湿态的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干燥得到干态的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在以水溶液对高浓湿态或干态的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脱盐处理后,进行机械处理成功得到再分散的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分散液。本发明不但成功实现了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析出、浓缩、干燥、再分散,而且由于使用的盐类物质成本低廉,为几丁质纳米纤维/晶须的实际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简单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4945517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74322.X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的方法,将纤维素原料在pH为4~5水系缓冲溶液体系中进行分散,加入漆酶、TEMPO,配制漆酶-TEMPO氧化体系;对反应体系进行持续泵入氧气,氧化反应24~130小时;反应结束后,离心滤出上清液,上清液重复使用;沉淀为水不溶氧化纤维素,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然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得到氧化纤维素水悬浮液,进行匀浆和超声处理,离心获得上清液即为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本发明不但在保证氧化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卤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该反应体系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氧化体系的利用率,氧化效果均一,提高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得率,可得到高长径比的纳米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2000522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289484.6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生物基多糖纳米纤维‑丝素蛋白复合吸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糖纳米纤维分散液和丝素蛋白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经40‑80℃条件下孵育6‑48h,得到具有三维串珠集水结构的复合凝胶前体;S2、将所述复合凝胶前体经过蒸汽浴诱导固化形成结构稳定的复合凝胶;S3、将所述复合凝胶经过干燥处理后得到全生物基多糖纳米纤维‑丝素蛋白复合吸水凝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添加任何化学交联剂和有毒试剂,对生物基吸水凝胶的工业化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吸水性能,有望应用于生物、医药、缓释、组织工程、伤口愈合、光学、电学、环保、吸附、日用产品或复合材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3646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760734.5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8J3/075 , C08J3/24 , C08L89/00 , C08L97/00 , C08L1/04 , A61K9/06 , A61K38/39 , A61K36/899 , A61K47/61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原蛋白基复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胶原蛋白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水热法处理木质纤维原料提取水溶性木质素,制备TEMPO氧化的纳米纤维素,乙酸浴制备氧化纳米纤维素/水溶性木质素/胶原蛋白复合水凝胶。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水凝胶在结构上以纳米纤维素的存在作为支撑框架,胶原蛋白链穿插缠绕在纳米网络上,木质素附着在纳米纤维素上,形成双网络结构水凝胶。纳米纤维素与胶原蛋白二者结合既有效改善胶原蛋白机械性能差的问题,也可拓宽纳米纤维素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引入了木质素,赋予了水凝胶抗炎抗菌抗氧化性能,从而提高伤口愈合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2605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964511.X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机械变色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水凝胶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1)取纤维素原料制备获得具有一定粘度或浓度的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2)将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液经蒸气浴制备得到具有机械变色性能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水凝胶。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械变色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水凝胶,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势;所制备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水凝胶材料在压缩时,在偏振片下可由无色透明逐渐转变为有色,并按照橙、红、紫、靛、蓝、绿、黄的顺序循环变化,具有可循环机械变色性、微应变响应性、溶胀稳定性、在应变传感等智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5239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0471.0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B27L11/08 , B27J1/00 , B27K9/00 , B27K5/04 , B27K3/52 , B27K3/36 , B27K3/16 , B27K3/32 , B27K3/20 , B27K3/34 , B27K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竹原纤维束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该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竹材去除竹黄、竹青部分后加工成一定厚度的竹片;(2)将所述竹片浸泡在润胀剂中充分润胀获得竹原纤维束结构完整的润胀竹片;(3)将所述润胀竹片经脱木质素溶液处理后获得竹原纤维束结构完整的脱木质素竹片;(4)所述脱木质素竹片干燥后,经过机械分离,提取得到高强度竹原纤维束。本发明通过温和润胀结合脱木质素处理,充分保留竹原纤维束的天然结构,高效解离薄壁细胞,提取的高强度竹原纤维束可用于复合增强材料、光伏、储能、可穿戴智能织物等领域。本发明方法的提取条件温和、时间短,提取的竹纤维素强度高,具有工业化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0478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46710.8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富含双键的纳米纤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利用含可挥发性双键化合物的试剂对水相纳米纤维分散液直接进行双键改性处理即可获得富含双键的纳米纤维水凝胶;所述可挥发性双键化合物为含双键的酰氯化合物。所述富含双键的纳米纤维水凝胶经冷冻干燥处理得到富含双键的纳米纤维气凝胶。本发明可实现由水相纳米纤维分散液一步法制备富含双键的功能化水凝胶,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可批量生产。所述纳米纤维水凝胶内部负载了大量双键化合物,同时纳米纤维表面还具有化学键连的双键,为后续功能化提供便利,在环保、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52603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36477.6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功能性半乳甘露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包括:向弱碱性溶液中加入半乳甘露聚糖、炔基化合物1‑苯基‑2‑丙炔‑1‑酮(PPK),搅拌反应后,经分离得到功能性半乳甘露聚糖;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反应化学品用量少、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反应高效,产物得率高等优点;所制备的功能性半乳甘露聚糖具有疏水性、耐水性、高机械性能、高紫外屏蔽性能和无细胞毒性等优点,可用于制备具有高韧性、疏水性、耐水性、优异的紫外屏蔽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食品包装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