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元件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7374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910793751.6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传感器元件,其很好地确保多孔质保护层与元件基体的密合性。传感器元件具备元件基体和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元件基体具有:陶瓷体,其包含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且在一个端部具备导入口;至少1个内部空腔,其配备于陶瓷体内部,在规定的扩散阻力下与气体导入口连通;电化学泵单元,其包括陶瓷体外表面的外侧泵电极、面向内部空腔的内侧泵电极、以及两者之间的固体电解质;以及加热器,其埋设于陶瓷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多孔质的前端保护层在元件基体的一个端部侧的规定范围将前端面和4个侧面覆盖,气体导入口在陶瓷体的前端侧具有加宽部,前端保护层具有延伸到加宽部内的延伸部,延伸部与加宽部的内壁面粘连。

    气体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175142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010185675.3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气体传感器(100)具备:传感器元件(101),其具有元件主体、测定电极(44)、外侧泵电极(23)、基准电极(42)以及大气导入层(48);测定用泵单元(41),其基于基准电极(42)与测定电极(44)之间的电压V2而检测被测定气体中的特定气体浓度;以及基准气体调整泵单元(90),其使得控制电流Ip3在基准电极(42)与外侧泵电极(23)之间流通,从外侧泵电极(23)的周围向基准电极(42)的周围进行氧的吸入。基准电极(42)的反应电阻R1与大气导入层(48)的扩散电阻R2之比R1/R2为0.1以上2.0以下。

    气体传感器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7494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910186760.9

    申请日:2019-03-13

    Abstract: 在高NOx浓度范围内也能高精度地测定NOx的气体传感器。传感器元件具有:从外部导入被测定气体的第一内部空腔;与第一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二内部空腔;构成为包括设置为面对第一内部空腔的内侧泵电极、设于元件表面的外侧泵电极和存在于这两个电极之间的固体电解质的主泵单元;设为面对第二内部空腔并作为针对NOx的还原催化剂而起作用的测定电极;被从外部导入有大气的大气导入层覆盖的基准电极;和构成为包括测定电极、外侧泵电极和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固体电解质的测定泵单元,内侧泵电极是含有0.6~1.4wt%的Au的Au‑Pt合金与ZrO2的金属陶瓷电极,设为5~30μm的厚度、5~40%的气孔率和5~20mm2的面积。

    传感器元件
    54.
    发明公开
    传感器元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55223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80013311.X

    申请日:2021-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传感器元件,该传感器元件的内部结构不会发生剥离,并且,启动气体传感器之后至能够开始准确测定的启动时间较短。对被测定气体中的对象气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元件101包括:长条板状的基体部102,其包含层叠着的多个氧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层1、2、3、4、5、6;被测定气体流通部,其从所述基体部10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导入被测定气体,并使该被测定气体流通;含加热器层75,其以与所述被测定气体流通部之间隔着所述多个固体电解质层中的至少1个固体电解质层3、4的方式被埋设于所述基体部102,且包含加热器72和加热器绝缘体74,该加热器72具有加热器发热部72a及加热器引线部72b;以及压力缓和空间76,其形成于所述基体部102与所述含加热器层75之间的至少一部分。

    传感器元件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281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268419.X

    申请日:2022-0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论被测定气体中的氧浓度如何都能够保持高NOx检测精度的传感器元件。传感器元件(101)在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L)的内侧氧泵电极(22、51)包含区域(A)和区域(B),区域(A)包含靠近气体导入口(10)的一侧的电极端部且在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LA),区域(B)包含远离气体导入口的一侧的电极端部且在长度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LB)。内侧氧泵电极中包含的金属材料包含使分解NOx的催化活性降低的活性降低金属,区域(A)的金属材料中的活性降低金属的含有率高于区域(B)中的含有率,区域(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A)相对于内侧氧泵电极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的比率(LA/L)为15%~90%。

    气体传感器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93215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10268623.5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在气体传感器(100)中,基准气体调整泵单元(90)使控制电流(氧吸入电流)(Ip3)流通并向基准电极(42)的周围进行氧的吸入,因此,能够弥补基准电极(42)周围的氧浓度的降低。另外,大气导入层(48)的极限电流值Q相对于氧吸入电流的平均值P的比值Q/P为0.8~10。由此,能够将基准电极(42)周围的氧浓度维持为适当的值,因此,能够将NOx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维持为较高水平。

    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9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60653.3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即便在持续使用的情况下在内部空腔配备的电极的剥离也得到与以往相比更好的抑制。极限电流型的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具备:基体部,以氧离子传导性的固体电解质为构成材料;至少1个内部空腔,供被测定气体导入;至少1个泵单元,构成为包括面对内部空腔配置的内部空腔电极、在内部空腔以外的部位配置的空腔外泵电极、基体部中的存在于内部空腔电极与空腔外泵电极之间的部分,内部空腔电极包括贵金属、固体电解质及气孔,内部空腔电极中的包括基体部或与基体部连续的固体电解质的第一区域与贵金属及气孔占据的第二区域的边界的长度相对于固体电解质与内部空腔电极的边界的长度的比值即边界线长度比为1.1以上。

    NOx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及NOx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060620.9

    申请日:2022-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NOx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及NOx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的制造方法,其课题在于,抑制由测定电极的氧化所引起的NOx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传感器元件具备:基体部,其以氧离子传导型的固体电解质为构成材料;至少1个内部空腔,其供被测定气体导入;至少1个泵单元,其构成为包括面对至少1个内部空腔而配置的内部电极、在至少1个内部空腔以外的部位所配置的空腔外泵电极、以及基体部中的存在于两个电极之间的部分,内部电极具备上侧层和下侧层,该上侧层包括贵金属、固体电解质以及气孔,该下侧层包括贵金属及固体电解质,下侧层中的固体电解质的体积比大于上侧层中的固体电解质的体积比。

    传感器元件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4754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232681.4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其能够抑制测定灵敏度随着经时使用而变差。对被测定气体中的NOx的浓度进行测定的极限电流型的气体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中,内侧泵电极设置为面对在规定的扩散阻力下与供被测定气体从外部空间导入的气体导入口连通的第一内部空腔,且该内侧泵电极由Pt‑Au合金与氧化锆的金属陶瓷形成,内侧泵电极的形成面至少包含区划形成第一内部空腔的面中的在元件厚度方向上距加热器部最远的面,且不含在厚度方向上距加热器部最近的面。

    气体传感器以及传感器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1175142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185675.3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气体传感器(100)具备:传感器元件(101),其具有元件主体、测定电极(44)、外侧泵电极(23)、基准电极(42)以及大气导入层(48);测定用泵单元(41),其基于基准电极(42)与测定电极(44)之间的电压V2而检测被测定气体中的特定气体浓度;以及基准气体调整泵单元(90),其使得控制电流Ip3在基准电极(42)与外侧泵电极(23)之间流通,从外侧泵电极(23)的周围向基准电极(42)的周围进行氧的吸入。基准电极(42)的反应电阻R1与大气导入层(48)的扩散电阻R2之比R1/R2为0.1以上2.0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