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6976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756778.3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时负载青霉素和一氧化氮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述。本发明选用树枝状阳离子含炔基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分子PAMAM作为NO供体,其独枝状结构以及结构中大量地仲胺,有利于NO的高效负载。另外,PAMAM同时含有大量伯胺基团,有利于高效负载青霉素,实现NO和PCN的高效负载。将壳聚糖接枝聚酰胺-胺,可大大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壳聚糖长链对聚酰胺-胺的高接枝率也极大地提高了NO和PCN的负载量;且同时负载青霉素和NO的聚合物的抗菌效果比单独的负载青霉素或NO的效果均要好,产生了协同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832656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610355430.4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9/06 , A61K33/00 , A61K47/36 , A61K47/34 , A61P35/00 , A61P31/12 , A61P31/04 , C08G81/00 , C08J3/07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载一氧化氮的羧化壳聚糖‑聚乙烯亚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往羧化壳聚糖的水溶液中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溶解,再加入聚乙烯亚胺,搅拌反应,得到羧化壳聚糖‑聚乙烯亚胺水凝胶;将其悬浮于甲醇钠/甲醇溶液中,通入一氧化氮加压反应,得到载一氧化氮的羧化壳聚糖‑聚乙烯亚胺水凝胶。本发明利用水溶性羧化壳聚糖与聚乙烯亚胺发生酰胺反应,引入仲胺基团形成水凝胶再装置NO,实现NO的高装载量,并可自动缓慢释放NO,解决了现有载体材料细胞毒性大、生物相容性差、NO负载量低、突释现象严重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30646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80373.4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类具备抗癌性能的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含双硫键的超支化聚酰胺胺;然后利用其所固有的药理活性去抑制肿瘤组织细胞的生长,且对正常组织细胞无副作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温和、操作方便,副产物少且产物易于分离纯化,有利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材料成分简单、原料易得、生物相容性好,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单独使用时即有明显疗效,不需另行装载药物;表面的大量可修饰功能团为其在制备生物医药工程材料的应用提供支持,有望在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81218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008527.9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一氧化氮/光热协同抗菌作用的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出粒径均一、磁性效果明显的Fe3O4裸球,然后在Fe3O4表面修饰一层光热效果明显的聚多巴胺PDA,最后利用聚多巴胺表面上大量的氨基作为起始点,利用丙烯酸甲酯与乙二胺交替反应制备出以四氧化三铁为核,中间为聚多巴胺,最外层为树枝状聚酰胺-胺Fe3O4@PDA@PAMAM,然后负载一氧化氮,得到具有一氧化氮/光热协同抗菌作用的磁性材料。该材料利用近红外光照射产热杀菌并促使NO快速释放,实现光热与NO协同杀菌,再利用磁性氧化铁将细菌快速分离从而进一步提高杀菌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04638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56643.9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8G81/00 , C08G73/02 , C08G69/48 , A61K33/00 , A61K47/34 , A61P31/12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P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81/00 , A61K33/00 , A61K47/34 , C08G69/48 , C08G73/0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装载一氧化氮的阳离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装载一氧化氮的含树枝状聚酰胺基元的阳离子聚合物,具体为聚乙烯亚胺接树枝状聚酰胺聚合物,其分子式如下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聚合物的装载一氧化氮的阳离子聚合物。本发明的装载一氧化氮的阳离子聚合物可通过装载NO作为一氧化氮供体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如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其具备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常见的口腔致病菌、皮肤癣菌、伤口感染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消炎等功能,为其在制备生物医药工程材料的应用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777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40118.6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河源市深河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一氧化氮的纳米金基聚轮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巯基聚乙二醇和环糊精之间的主客体自组装制备得到准聚轮烷PPR,然后利用金纳米粒子作为封端剂,通过金巯键的形成制备得到聚轮烷Au@PR;接着利用五乙烯六胺修饰聚轮烷上的环糊精,最后在NO氛围中通过高压反应制备得到载NO的纳米金基聚轮烷Au@PR@PEHA/NO。Au@PR@PEHA/NO生物相容性良好,增强了NO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效果,在生物医学工程特别是抗菌领域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7462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29334.6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31/7088 , A61K33/243 , A61K31/555 , A61P1/16 , A61P39/0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肝脏的变形红细胞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变形红细胞制剂,包括红细胞和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的变形剂。所述的变形剂包括CpG寡核苷酸。本发明的变形红细胞制剂一方面利用变形红细胞的天然免疫归巢特性,高度靶向肝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增加给药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的变形红细胞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原料经济易得,不需要依赖于复杂设备,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27436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471551.6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肠靶向的口服益生菌微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该微囊的核心是含有益生菌的海藻酸钙凝胶内核,外壳包覆多层壳聚糖‑淀粉。该微囊具有致密的涂层结构,可使益生菌免于胃酸、胆盐侵蚀,可受胰蛋白酶触发,使载体在结肠处定点高效崩解,靶向性优良;载体外围的壳聚糖涂层赋予益生菌较强的肠粘膜粘附性;载体外围的淀粉被消化后生成的寡糖可充当益生元类物质,促进益生菌定点粘附后的生长。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兼顾耐胃酸和胆盐、释放位点明确、释放度高,提高菌体粘附性以及促进益生菌生长的口服益生菌微囊。
-
公开(公告)号:CN113769806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1224663.8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B01L3/00 , G01N33/68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结合两步微球竞争法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的应用,该微流控芯片,包括位于顶部的PDMS芯片、中部的PDMS薄膜和底部的基板,所述PDMS芯片内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微通道或微通道阵列、溶液出口和溶液进口,所述溶液进口位于微通道或微通道阵列起始端,所述溶液出口位于微通道或微通道阵列的末端,该微流控芯片可裸眼量化微球数量,直接读出微球数量。本发明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结合两步微球竞争法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的应用,可检测浓度范围为10pg/mL~100μg/mL的生物标记物的高精度量化;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廉、检测精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7436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71551.6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肠靶向的口服益生菌微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该微囊的核心是含有益生菌的海藻酸钙凝胶内核,外壳包覆多层壳聚糖‑淀粉。该微囊具有致密的涂层结构,可使益生菌免于胃酸、胆盐侵蚀,可受胰蛋白酶触发,使载体在结肠处定点高效崩解,靶向性优良;载体外围的壳聚糖涂层赋予益生菌较强的肠粘膜粘附性;载体外围的淀粉被消化后生成的寡糖可充当益生元类物质,促进益生菌定点粘附后的生长。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兼顾耐胃酸和胆盐、释放位点明确、释放度高,提高菌体粘附性以及促进益生菌生长的口服益生菌微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