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粘结金刚石纳米复合颗粒材料的爆轰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28171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84737.0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一种氧化铝粘结金刚石纳米复合颗粒材料的爆轰制备方法,属于爆炸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采用爆轰法制备氧化铝粘结金刚石纳米复合颗粒;金刚石颗粒表面硼化及与铝盐溶液混合时,采用超声波或均质化分散,硼化后的颗粒煅烧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温度为400~450℃之间。铝盐宜使用硝酸铝,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等;爆轰炸药宜采用负氧平衡炸药如RDX,PETN,乳化炸药等;在爆炸容器中,采用水或一系列难以与氧气发生反应的非氧化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作为保护介质。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具有较好的颗粒分散性,颗粒的尺寸50~200nm,包覆层厚度约1~2nm,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于直接用作宝石、硅片、LED基片的抛光磨料,也能进行深加工成各种金刚石磨具。

    可降低粉末卸载温度的爆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0418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76274.6

    申请日:2014-04-29

    Inventor: 张凯 张路青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降低粉末卸载温度的爆炸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将粉末置于模具中制成粉末压实体;将内装有粉末压实体的模具置于爆炸装置的飞片的下方,模具上面有金属盖板,在粉末压实体的下面相接有金属层,金属层下面相接有非金属支撑板;在粉末压实体的正下方设有内置水的槽体,粉末压实体的横截面小于槽体的槽口,非金属支撑板与水的水平面间距为2~100mm,所述水与粉末压实体的质量比至少为2∶1且水深度至少为100mm;引爆爆炸装置中的炸药柱;回收粉末灰,对粉末灰后处理。

    耐压容器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43624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780016785.X

    申请日:2007-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B33/067 F42D5/045

    Abstract: 一种能够以简单构成阻止有害物质等向外部扩散、并且确保高安全性的耐压容器。实现此目的的耐压容器(10),具备外侧容器(30)和承受爆破处理时的冲击负载的内侧容器(40)。所述内侧容器(40)配置在所述外侧容器(30)的内侧。该内侧容器(40)具有能够将其内部产生的爆破处理时的高压气体的一部分向内侧容器(40)和外侧容器(30)间形成的间隙排出的压力释放部(50)。

    一种高淬火速率的材料冲击合成及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00769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100043.8

    申请日:2012-04-06

    Inventor: 陈鹏万 尹昊 周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淬火速率的材料冲击合成及回收装置,包括柱面冲击加载单元和样品冷却回收单元;在样品冷却回收单元中,样品盒装入钢底座中,样品盒与钢底座之间采用过渡配合,钢顶盖压在样品盒之上,并通过螺栓与钢底座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柱面冲击加载单元中的样品管下端开口,并通过螺纹与钢顶盖连接;钢顶盖上开设连通样品管和样品盒内腔的通孔,样品管和样品盒内腔的轴心处在一条直线上;采用置于钢顶盖上表面的定位环支撑柱面冲击加载单元中的下底座,并限制下底座在与样品管轴线垂直的平面运动;样品盒中注入冷却介质。利用本发明装置简化了样品的提取过程,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机械切割过程,减少了杂质的引入,节约成本。

    分散稳定性能优良的金刚石水性悬浊液、含有该金刚石的金属膜及其制品

    公开(公告)号:CN100496697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02132132.9

    申请日:2002-08-30

    Applicant: 藤村忠正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超微粒金刚石(UDD)粉末:(i)具有72%~89.5%的全碳元素、0.8~1.5%的氢、1.5~2.5%的氮、10.5~25.0%的氧的元素组成比;(ii)不存在粒径1000nm以上的粒子,不存在粒径30nm以下的粒子,呈数平均粒径(фMn)150~650nm的狭窄分散形;(iii)以Cu、k α线为射线源的X线衍射光谱(XD)中,布拉格(Bragg)角(2θ±2°)在43.9°时具有最强峰,73.5°、95°时具有特征强峰,17°时具有极不均匀存在的晕圈,26.5°时不存在实质性的峰;(iv)比表面积为1.50×105m2/kg以上,所有的表面碳原子和杂原子实质性地键合,具有0.5m3/kg以上的全吸收空间。还提供含有该UDD的金属膜,以及该UDD的制法,含有该UDD的分散稳定性优良的水性悬浊液的制法,和含有该UDD的金属膜的制法。

    爆炸制造金刚石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811A

    公开(公告)日:1992-11-04

    申请号:CN91106989.5

    申请日:1991-04-19

    Abstract: 爆炸制造金刚石方法及装置,适用于生产金刚石的大中小厂家。运用爆轰波理论及物体中的冲击波传播理论,在水中爆炸制造金刚石;采用烈性炸药爆轰装置,一筒中设置料管和芯棒或料盒和反射体;另一筒内设置炸药和平波体,两筒同轴装配,两筒的大小根据结构的不同而改变,方法可靠可行,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生产工艺简单,具有散热快,原料变成金刚石不易逆变。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可用于制造金刚石微粉和大颗粒金刚石,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工业级大尺寸六方氮化硼单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85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87964.2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级大尺寸六方氮化硼单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则采用Fe、Ni、Cr、Fe/Ni、Fe/Cr及Ni/Cr合金作为金属熔体,并利用高纯氮化硼管进行包裹,在超高温条件下可实现厘米级甚至接近英寸级高质量的h‑BN块体单晶的快速生长。本发明提供的接触方式可快速在高温高压下实现B及N原子的快速溶解到熔体中,减少保温时间,同时有效控制六方氮化硼的形核位置及形核量,控制晶体自接触位置向熔体中心生长,而且晶体的生长充满整个熔体,可大幅提高单晶的产量,同时熔体仅与母体原料接触,可防止外界杂质的进入,保证单晶的高洁净度。

    一种优质宝石级金刚石的合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079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83601.7

    申请日:2024-0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刚石生产技术领域,一种优质宝石级金刚石的合成结构,包括叶腊石复合块,及设置在叶腊石复合块的空腔内的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导电钢帽、叶腊石环、外导电垫片、辅热结构、内导电垫片、反应结构;所述辅热结构包括外陶环、发热环、内陶环、发热芯;外陶环内套发热环,发热环内套内陶环,内陶环的孔部放置发热芯。本发明的辅热结构、均压均热片以及晶床,能够使合成腔内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更加均匀,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更适合优质宝石级金刚石的合成,提高合成稳定性以及产品一致性,提高了宝石级金刚石合成体系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

    表面改性纳米金刚石、及其有机溶剂分散体与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7123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780021113.1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改性纳米金刚石、及其有机溶剂分散体与其制造方法。一种表面改性纳米金刚石,其具有在纳米金刚石表面上键合由下式(1)所示的基团而成的结构:‑NHCOR式(1),在式(1)中,R为在与式中所示的相邻的羰基碳原子键合的位置上具有碳原子的有机基团,式(1)所示基团的左端与纳米金刚石键合。作为所述纳米金刚石,优选爆轰法纳米金刚石或高温高压法纳米金刚石。

    一种通过金刚石压砧定量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420601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910712055.8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一种通过金刚石压砧定量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选择粒径大小为1~100nm的纳米氧化铈;保持常温条件并在1~100GPa的压强的条件下使用金刚石压砧对纳米氧化铈施加增压循环或减压循环;增压循环或减压循环的的幅度为±1%~±10%;在纳米氧化铈表面得到{100}或{110}高活性暴露面;使用透射电镜对其中存在的暴露面进行表征,获得表征结果;取少量处理后的纳米氧化铈颗粒进行催化效率实验,并获得实验结果;S1中具有特定粒径的纳米氧化铈尺寸为1~100nm。S2中施加增压循环或减压循环的的幅度为±1%~±10%。S2中高压强处理的压强值为1~100GPa。S2中增压或减压循环次数为10~1000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