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蓋結構改良追加(一)
    61.
    实用新型
    套蓋結構改良追加(一) 失效
    套盖结构改良追加(一)

    公开(公告)号:TW230491U

    公开(公告)日:1994-09-11

    申请号:TW081214745A01

    申请日:1993-07-15

    Applicant: 林燕堂

    Inventor: 林燕堂

    IPC: B65D

    Abstract: 一種「套蓋結構改良」追加(一),其結構乃包含:
    一上設階梯狀上柱管及外為螺紋之塞座之套蓋體,一由垂直套筒、水平套筒、頂桿、旋鈕等組成之控流結構,一由常閉性導氣塞、塞蓋及套蓋體上之塞座組成之導氣結構及一可撓性軟管組合而成者,藉由控流結構可達到防止因誤拔軟管而溢洩瓶內液體之目的,並以其螺固定式之導氣結構,以避免因誤撥塞蓋而洩蓋瓶中之氣體,進而影響瓶中含氣飲料之口感為其目的者。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套盖结构改良”追加(一),其结构乃包含: 一上设阶梯状上柱管及外为螺纹之塞座之套盖体,一由垂直套筒、水平套筒、顶杆、旋钮等组成之控流结构,一由常闭性导气塞、塞盖及套盖体上之塞座组成之导气结构及一可挠性软管组合而成者,借由控流结构可达到防止因误拔软管而溢泄瓶内液体之目的,并以其螺固定式之导气结构,以避免因误拨塞盖而泄盖瓶中之气体,进而影响瓶中含气饮料之口感为其目的者。

    保特瓶蓋體結構
    62.
    实用新型
    保特瓶蓋體結構 失效
    保特瓶盖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TW223340U

    公开(公告)日:1994-05-01

    申请号:TW082216988

    申请日:1993-11-23

    Applicant: 林燕堂

    Inventor: 林燕堂

    IPC: B65D

    Abstract: 一種創新保特瓶蓋體結構,主要係使保特瓶之瓶蓋加以設計改良,使其具有多用途之功能特性,其中,本創作之蓋體其外形乃略呈卡通造型,而利用以氣壓方式注入瓶中使液體導出,或而得逕以吸吮方式飲用,其藉由本創作蓋體之取代而使該保特瓶體尤具有多頂使用功能,深具進步性及實用價值者。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创新保特瓶盖体结构,主要系使保特瓶之瓶盖加以设计改良,使其具有多用途之功能特性,其中,本创作之盖体其外形乃略呈卡通造型,而利用以气压方式注入瓶中使液体导出,或而得迳以吸吮方式饮用,其借由本创作盖体之取代而使该保特瓶体尤具有多顶使用功能,深具进步性及实用价值者。

    新穎容器(二)
    63.
    外观设计
    新穎容器(二) 失效
    新颖容器(二)

    公开(公告)号:TW217953S

    公开(公告)日:1993-12-11

    申请号:TW082308396

    申请日:1993-10-06

    Applicant: 林燕堂

    Designer: 林燕堂

    Abstract: 本創作新穎容器(二)之形狀,大體呈頂部兩側成弧度之矩形體。頂部前端凸出一橢圓形按鈕;本體前端中央有一近圓錐形之唧筒孔,其左右各飾有圓穴;本體中間部份另設一蓋體,並與主體吻合。
    本創作沿尾端凸出,並延至兩側反前端之下半部;底部呈平坦,但前端兩側設有護框,以配合掛其上鏤有數孔穴之梯形板。
    綜觀本創作之形狀,美觀大方,線條簡潔優美,造形新穎獨特,實不愧為具有「美感性」「新穎性」「創作性」之創作。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本创作新颖容器(二)之形状,大体呈顶部两侧成弧度之矩形体。顶部前端凸出一椭圆形按钮;本体前端中央有一近圆锥形之唧筒孔,其左右各饰有圆穴;本体中间部份另设一盖体,并与主体吻合。 本创作沿尾端凸出,并延至两侧反前端之下半部;底部呈平坦,但前端两侧设有护框,以配合挂其上镂有数孔穴之梯形板。 综观本创作之形状,美观大方,线条简洁优美,造形新颖独特,实不愧为具有“美感性”“新颖性”“创作性”之创作。

    新穎容器(一)
    64.
    外观设计
    新穎容器(一) 失效
    新颖容器(一)

    公开(公告)号:TW217952S

    公开(公告)日:1993-12-11

    申请号:TW082308395

    申请日:1993-10-06

    Applicant: 林燕堂

    Designer: 林燕堂

    Abstract: 本創作「新穎容器(一)」之形狀,大體呈一長橢圓狀唧筒體,前端凸出一半球形,其上端有一略成弧形之凸出塊按鈕。半球形體之中央亦設有一近圓錐形之唧筒孔;尾端則於上端呈弧狀,然後平直垂下;整體中間部份呈平直之拱形狀之蓋體,並與主體吻合,該拱形體底部及尾部均有凸肋之設計;底部呈平坦,但左右兩側有護框,以配合掛其上鏤有數孔穴之梯形板。整體形狀造形設穎、美觀可愛、線條優美,實不塊為具有「美感性」「新穎性」「創作性」之創作。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本创作“新颖容器(一)”之形状,大体呈一长椭圆状唧筒体,前端凸出一半球形,其上端有一略成弧形之凸出块按钮。半球形体之中央亦设有一近圆锥形之唧筒孔;尾端则于上端呈弧状,然后平直垂下;整体中间部份呈平直之拱形状之盖体,并与主体吻合,该拱形体底部及尾部均有凸肋之设计;底部呈平坦,但左右两侧有护框,以配合挂其上镂有数孔穴之梯形板。整体形状造形设颖、美观可爱、线条优美,实不块为具有“美感性”“新颖性”“创作性”之创作。

    防蟻鍋墊
    65.
    外观设计
    防蟻鍋墊 有权
    防蚁锅垫

    公开(公告)号:TWD144885S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TW100301594

    申请日:2011-04-06

    Applicant: 林燕堂

    Designer: 林燕堂

    Abstract: 【物品用途】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供鍋具擺置之「防蟻鍋墊」新式樣,尤指一種可防止蟲蟻爬進鍋具的鍋墊造形設計。
    【創作特點】
    由各視圖觀之,本創作之「防蟻鍋墊」係包括有一主體及三根可相對摺收或展開的撐片,主體係呈等角之六角體,且主體三個間隔之側面與底面間飾設有一球形夾槽,使三個撐片可呈放射狀樞設於主體的三個間隔側面,又該等撐片頂面形成有複數略呈「ㄑ」狀花樣狀的飾紋,且該等撐片底面飾設有三個等距之腳柱,各腳柱上段係呈具向下收束的角錐狀翼片,又各腳柱下段飾設有較大徑的圓盤狀腳墊,且腳墊下段並呈收束狀圓錐,藉上述設計,令本創作防蟻鍋墊外觀呈現了一種造型美觀、式樣新穎、且具獨創性的式樣,可獲致所需功能與顯出先前技藝所未有之美觀外形,並具有視覺美感之特徵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物品用途】 本创作系有关于一种供锅具摆置之“防蚁锅垫”新式样,尤指一种可防止虫蚁爬进锅具的锅垫造形设计。 【创作特点】 由各视图观之,本创作之“防蚁锅垫”系包括有一主体及三根可相对折收或展开的撑片,主体系呈等角之六角体,且主体三个间隔之侧面与底面间饰设有一球形夹槽,使三个撑片可呈放射状枢设于主体的三个间隔侧面,又该等撑片顶面形成有复数略呈“ㄑ”状花样状的饰纹,且该等撑片底面饰设有三个等距之脚柱,各脚柱上段系呈具向下收束的角锥状翼片,又各脚柱下段饰设有较大径的圆盘状脚垫,且脚垫下段并呈收束状圆锥,藉上述设计,令本创作防蚁锅垫外观呈现了一种造型美观、式样新颖、且具独创性的式样,可获致所需功能与显出先前技艺所未有之美观外形,并具有视觉美感之特征

    應用於拖把脫水桶之瀝水籃擋水結構
    66.
    实用新型
    應用於拖把脫水桶之瀝水籃擋水結構 失效
    应用于拖把脱水桶之沥水篮挡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TWM363892U

    公开(公告)日:2009-09-01

    申请号:TW098204791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林燕堂

    Inventor: 林燕堂

    IPC: A47L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應用於拖把脫水桶之瀝水籃擋水結構,尤指一種避免脫水過程中污水因離心力而污染周圍環境的瀝水籃擋水結構,該拖把脫水桶係於一具搓揉空間之桶體內設有利用一驅動單元高速轉動的瀝水籃,供將拖把之拖布組水份甩乾,而該擋水結構係於桶體內之瀝水籃周緣設有一擋水盆,透過上述的設計,當拖布組的水份因瀝水籃高速旋轉之離心力而甩出時,可受擋水盆止擋回流至桶體內,避免污水甩水桶體外部,以克服現有拖把脫水桶易污染周圍環境的困擾與不便,增進清潔工作的便利性。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本创作系一种应用于拖把脱水桶之沥水篮挡水结构,尤指一种避免脱水过程中污水因离心力而污染周围环境的沥水篮挡水结构,该拖把脱水桶系于一具搓揉空间之桶体内设有利用一驱动单元高速转动的沥水篮,供将拖把之拖布组水份甩干,而该挡水结构系于桶体内之沥水篮周缘设有一挡水盆,透过上述的设计,当拖布组的水份因沥水篮高速旋转之离心力而甩出时,可受挡水盆止挡回流至桶体内,避免污水甩水桶体外部,以克服现有拖把脱水桶易污染周围环境的困扰与不便,增进清洁工作的便利性。

    按壓式出料裝置之封口閥
    67.
    实用新型
    按壓式出料裝置之封口閥 失效
    按压式出料设备之封口阀

    公开(公告)号:TWM332638U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TW096214813

    申请日:2007-09-04

    Applicant: 林燕堂

    Inventor: 林燕堂

    IPC: B65D

    Abstract: 一種按壓式出料裝置之封口閥其係為軟性材質所製成,該封口閥係為一中空之結構體並包含有一配合出料裝置之出液管型狀之底盤,該底盤上係伸設有一導料結構,且該導料結構之自由端部係設有一線性開口,當封口閥之內部無壓力作用時,該線性開口係為常閉狀態。藉以避免殘留於出液管中之液體因其內聚力較低會再自行滴落到桌面或置物台上或因為與空氣接觸而氧化變乾變硬阻塞出液管。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按压式出料设备之封口阀其系为软性材质所制成,该封口阀系为一中空之结构体并包含有一配合出料设备之出液管型状之底盘,该底盘上系伸设有一导料结构,且该导料结构之自由端部系设有一线性开口,当封口阀之内部无压力作用时,该线性开口系为常闭状态。借以避免残留于出液管中之液体因其内聚力较低会再自行滴落到桌面或置物台上或因为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变干变硬阻塞出液管。

    環保寶特瓶套蓋裝置
    68.
    实用新型
    環保寶特瓶套蓋裝置 失效
    环保宝特瓶套盖设备

    公开(公告)号:TWM290146U

    公开(公告)日:2006-05-01

    申请号:TW094219685

    申请日:2005-11-14

    Applicant: 林燕堂

    Inventor: 林燕堂

    IPC: B65D

    Abstract: 本創作主要在提供一種環保寶特瓶套蓋裝置,其套蓋係得供螺套於寶特瓶之瓶口部,而套蓋主體主要係由一吸吮裝置、一佩掛裝置及一過濾裝置等主要元件組合而成,其中該吸允裝置係以一扁錐形吸嘴插固於上套管端管部並以一帽體蓋合嵌固定位,而該上管體係嵌置於中央管體之上方,如此可令該吸允裝置具有以吸吮方式飲用之實質效益,得適用於騎車、開車、潛水中單手舉瓶吸吮飲用。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本创作主要在提供一种环保宝特瓶套盖设备,其套盖系得供螺套于宝特瓶之瓶口部,而套盖主体主要系由一吸吮设备、一佩挂设备及一过滤设备等主要组件组合而成,其中该吸允设备系以一扁锥形吸嘴插固于上套管端管部并以一帽体盖合嵌固定位,而该上管体系嵌置于中央管体之上方,如此可令该吸允设备具有以吸吮方式饮用之实质效益,得适用于骑车、开车、潜水中单手举瓶吸吮饮用。

    多功能踩壓式打氣筒結構
    69.
    实用新型
    多功能踩壓式打氣筒結構 失效
    多功能踩压式打气筒结构

    公开(公告)号:TW529671U

    公开(公告)日:2003-04-21

    申请号:TW090214017

    申请日:2001-08-16

    Applicant: 林燕堂

    Inventor: 林燕堂

    IPC: F04B

    Abstract: 一種多功能踩壓式打氣筒結構,主要係由具有底置架及作動架之支撐架體,配合氣筒主體端部與底置架樞接,再將另端突伸之氣管樞固在作動架上,且利用扭力彈簧使作動架保持適當定位及自動復位性,俾組構成經由作動架之踩壓動作,迫使氣管之內置塞體在氣筒主體中產生伸縮位移,因而提供具有吸氣與送氣效果之打氣筒結構;其特徵乃是在於:將兩組氣筒結構併置組裝在支撐架體上,且在氣管端及氣筒主體之接管端側位,分別設立一出氣部及入氣部,並利用膠墊體之單向密止性控制迴路方向,致使氣管端之出氣部只能提供送氣,但氣筒主體位之入氣部則僅有吸氣作用,其結構除可在內壓平衡狀況下,產生間歇性之吸氣或打氣動作外(即單組之個別使用),更可利用兩組氣筒主體之出氣部與入氣部串接,而形成踩壓力不變之出氣增倍效果,進而達到多功能使用暨打氣快速省力且不虞氣壓洩漏之實用目的者。

    Abstract in simplified Chinese: 一种多功能踩压式打气筒结构,主要系由具有底置架及作动架之支撑架体,配合气筒主体端部与底置架枢接,再将另端突伸之气管枢固在作动架上,且利用扭力弹簧使作动架保持适当定位及自动复位性,俾组构成经由作动架之踩压动作,迫使气管之内置塞体在气筒主体中产生伸缩位移,因而提供具有吸气与送气效果之打气筒结构;其特征乃是在于:将两组气筒结构并置组装在支撑架体上,且在气管端及气筒主体之接管端侧位,分别设立一出气部及入气部,并利用胶垫体之单向密止性控制回路方向,致使气管端之出气部只能提供送气,但气筒主体位之入气部则仅有吸气作用,其结构除可在内压平衡状况下,产生间歇性之吸气或打气动作外(即单组之个别使用),更可利用两组气筒主体之出气部与入气部串接,而形成踩压力不变之出气增倍效果,进而达到多功能使用暨打气快速省力且不虞气压泄漏之实用目的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