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
    6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90631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480021231.5

    申请日:2004-07-21

    Abstract: 液晶显示装置配置从背面侧往表面侧反射x方向的线偏振光并使y方向的线偏振光透射的偏振光选择反射板(12)、使x方向的线偏振光透射的第1偏振板(4)、液晶显示面板(13)和使y方向的线偏振光透射的第2偏振板(8)。仅对液晶显示面板(13)背面侧配置偏振光选择反射板(13)。而且,可通过在偏振光选择反射板(12)反射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的y方向线偏振光,保护隐私。使透射的x方向线偏振光经第1偏振板(4)、液晶显示面板(13)和第2偏振板(8)逸出到表面侧。由此可实现即使在周围光强的环境下也能进行良好的画面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26553A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申请号:CN200480021231.5

    申请日:2004-07-21

    Abstract: 液晶显示装置配置从背面侧往表面侧反射x方向的线偏振光并使y方向的线偏振光透射的偏振光选择反射板(12)、使x方向的线偏振光透射的第1偏振板(4)、液晶显示面板(13)和使y方向的线偏振光透射的第2偏振板(8)。仅对液晶显示面板(13)背面侧配置偏振光选择反射板(13)。而且,可通过在偏振光选择反射板(12)反射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的y方向线偏振光,保护隐私。使透射的x方向线偏振光经第1偏振板(4)、液晶显示面板(13)和第2偏振板(8)逸出到表面侧。由此可实现即使在周围光强的环境下也能进行良好的画面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折叠显示器和可折叠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5038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080105706.8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可折叠显示器(1)包含:挠性显示面板(4),其包含:包含金属膜的冲击吸收层(2);以及在冲击吸收层(2)的一侧的面上所具备的显示层(3);第1区域(R1)、第2区域(R2)以及第3区域(R3),其是挠性显示面板(4)的区域,第3区域(R3)位于第1区域(R1)与第2区域(R2)之间;第1支撑基板(5),其具有非挠性,从冲击吸收层(2)侧支撑第1区域(R1);第2支撑基板(6),其具有非挠性,从冲击吸收层(2)侧支撑第2区域(R2);折弯机构(7),其与第1支撑基板(5)和第2支撑基板(6)连结,并且在俯视时与第3区域(R3)重叠;以及狭缝(SL1、SL2),其设置于第1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的金属膜,第1位置是第1区域(R1)中的离第3区域(R3)的最短距离比离第1区域(R1)的与第3区域(R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最短距离更近的位置,第2位置是第2区域(R2)中的离第3区域(R3)的最短距离比离第2区域(R2)的与第3区域(R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最短距离更近的位置。

    电子发射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3113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910249304.4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提供能提高现有的电子发射元件的特性(例如低耗电化)和/或长寿命化的具有新结构的电子发射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电子发射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准备铝基板或支撑于基板的铝层;工序B,对铝基板的表面或铝层的表面进行阳极氧化,由此形成具有多个细孔的多孔氧化铝层;工序C,向多个细孔内赋予银纳米粒子,由此使银纳米粒子担载于多个细孔内;工序D,在工序C之后,对铝基板或铝层的表面的实质上整个面赋予绝缘层形成溶液,该绝缘层形成溶液含有7质量%以上且不到20质量%的包含硅氧烷键的聚合物;工序E,在工序D之后,至少使绝缘层形成溶液中包含的溶剂减少,由此形成绝缘层;以及工序F,在绝缘层上形成电极。

    内窥镜前端部罩以及内窥镜

    公开(公告)号:CN11191859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80022878.6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前端部罩(10),是对在前端部具有观察窗的内窥镜(20)的前端部(20t)进行保护的罩,当安装于内窥镜的前端部时,在配置于观察窗(32)上的部分具有合成高分子膜(13),合成高分子膜包括具有多个凸部的表面,当从合成高分子膜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多个凸部的二维大小在大于20nm且小于500nm的范围内,相对于表面,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0°以上,且十六烷的静态接触角为60°以上。

    防污性膜和聚合性组合物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85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832094.1

    申请日:2019-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长时间连续制造也能较高地维持防污性的防污性膜。本发明的防污性膜具备:基材;以及聚合物层,其配置于上述基材的表面上,在表面具有按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在上述防污性膜中,上述聚合物层是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物,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2.5~12.5重量%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氟系低聚物、1~10重量%的包括氟链段和非氟链段的嵌段共聚物,上述氟系低聚物是全氟聚醚系低聚物和全氟烷基系低聚物中的至少一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