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

    公开(公告)号:CN1218840C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02102072.8

    申请日:2002-01-21

    Abstract: 一种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是通过对铝合金板进行包括电化学粗面化处理在内的粗面化处理得到,上述铝合金板含有Fe 0.05~0.5质量%、Si 0.03~0.2质量%,剩余部分由不可避免的杂质和Al组成,Fe含量与Si含量的质量比为1.5~10,位于表面至深度为20μm区域的晶体颗粒的宽平均为20~200μm,长度平均为40~3000μm。另外,上述铝合金板中还含有Cu 0.003~0.03质量%、Ti 0.001~0.040质量%,由表面至深度为2μm的区域中的Cu含量比深度为2μm以上区域的Cu含量多20ppm以上,并且Cu含量、Si含量和Ti含量满足1≤(Cu含量+Si含量)/Ti含量≤30的关系。另外,本发明还涉及由上述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成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平版印刷版支承体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09250C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01141828.1

    申请日:2001-09-19

    Abstract: 一种平版印刷版支承体制造方法,包括对铝合金板实施粗面化处理的粗面化处理工艺和对粗面化处理后的铝合金板实施阳极氧化处理的阳极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前述粗面化处理工艺至少包括由碱处理工艺和酸处理工艺组成的去污处理工艺,在前述酸处理工艺中,比重设定值是1.15-1.30,电导度设定值是450-1150mS/cm;把供给浓硫酸和/或水的酸溶液浓度控制为所使用的酸溶液电导度实测值在设定值±15%范围内,其比重实测值在设定值±10%范围内。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

    公开(公告)号:CN1367086A

    公开(公告)日:2002-09-04

    申请号:CN02102072.8

    申请日:2002-01-21

    Abstract: 一种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是通过对铝合金板进行包括电化学粗面化处理在内的粗面化处理得到,上述铝合金板含有Fe 0.05~0.5质量%、Si 0.03~0.2质量%,剩余部分由不可避免的杂质和Al组成,Fe含量与Si含量的质量比为1.5~10,位于表面至深度为20μm区域的晶体颗粒的宽平均为20~200μm,长度平均为40~3000μm。另外,上述铝合金板中还含有Cu 0.003~0.03质量%、Ti 0.001~0.040质量%,由表面至深度为2μm的区域中的Cu含量比深度为2μm以上区域的Cu含量多20ppm以上,并且Cu含量、Si含量和Ti含量满足1≤(Cu含量+Si含量)/Ti含量≤30的关系。另外,本发明还涉及由上述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成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20524A

    公开(公告)日:2001-11-07

    申请号:CN01109505.9

    申请日:2001-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41N1/083 B41N3/034 Y10T428/12993

    Abstract: 提供耐印刷性、耐墨汁污染性及表面质量优良的平版印刷版用铝合金支撑体,对含有Fe0.2—0.5质量%、Si0.04—0.20质量%、和Cu0.005—0.040质量%、Ti0.010—0.040质量%,Mg0.001—0.020质量%、和Ni0.005—0.2质量%,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杂质的铝合金板,实施包括电化学粗面化处理在内的粗面化处理,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该铝合金板中Ni含量:[Ni](质量%)、Cu含量:[Cu](质量%)、和粗面化处理后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Ra](μm),必须满足下式(1)的关系,[Ni]/10+[Ra]/100≤[Cu](1)。

    铝箔
    68.
    发明授权
    铝箔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7057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080058313.6

    申请日:2020-08-04

    Inventor: 泽田宏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箔,在长条铝箔中,当设置未形成贯穿孔的区域时,能够抑制形成贯穿孔的区域与未形成贯穿孔的区域之间的边界部产生变形。长条铝箔中,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有孔部、无孔部及有孔部与无孔部之间的边界部,有孔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多个贯穿孔,无孔部不具有贯穿孔,边界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多个贯穿孔、及多个非贯穿孔,边界部的贯穿孔的开口率从有孔部侧朝向无孔部侧逐渐减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