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25954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213056.5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管路系统抗冲击热膨胀补偿支架,包括固定架、活动架,活动架安装在固定架内并与其滑动配合,固定架底部设置有抗冲击支架,抗冲击支架包括外壳,外壳固定在舱体上,外壳为中空结构,其内沿垂向设置有滑槽,外壳内设置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纵横支撑架,纵横支撑架上设置有横向导杆、纵向导杆、连接固定架的滑块,滑块上设置有纵向通孔、横向通孔,横向导杆、纵向导杆分别穿设纵向通孔、横向通孔,纵横支撑架上设置有垂向螺杆,纵横支撑架能相对垂向螺杆上下移动,本发明既可以抵抗管路系统受到的三向冲击,又具有减振吸能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热补偿性能,提高装置中高温管路系统的减振吸能抗冲击和热膨胀补偿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301769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812226.6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2B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MD的可编程光源系统的实现方法,首先超连续光源输出400‑2400 nm的超宽带输出,输出的光通过一个抛物面镜收集形成平行光;平行光通过色散棱镜组合进行分光,然后经柱状凸透镜对色散后的光进行聚焦并把不同波长的光投影在DMD上。DMD控制程序通过选择不同列上的棱镜反转达到选择波长的目的。微镜将要输出的波段反射到一个方向;未选择的波段反射到另外的方向。从DMD微镜上反射的要采集的光,通过一个倒置的色散棱镜以抵消原来的色散,从而将反射光重新整合为平行光,然后通过一个抛物面镜将平行光汇聚到收集光纤的输入端。最终,整个系统通过控制DMD上微镜的反转,达到快速可编程输出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43810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647190.X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4L29/08 , G08B21/18 , B60Q9/00 , G01D21/02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层次车内环境监测报警系统及方法,报警系统包括车载模块、服务平台、用户服务器、移动终端;车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单元、车载报警单元和网络通讯单元,车载模块将数据采集处理单元采集到的车内环境数据通过网络通讯单元传输至所述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用户服务器通过API接口与服务平台连接,用于生成个性化应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服务平台和用户服务器连接,用于获取车内环境数据以及将生成的应用嵌入移动终端。本发明实现在车辆周围、平台层面与移动终端层面的多层次监测报警,具有信息充足、作用范围广、报警针对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54923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68344.6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09 , G02B27/286 , G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窄带半导体锑化铟的太赫兹圆偏振光产生方法,将锑化铟样片低温恒温器中,待温度稳定后,将入射线偏振太赫兹波经一线偏振片提高偏振度,聚焦后照射至锑化铟样片的表面,并将一可调稳定的磁场垂直加载于锑化铟样片。根据入射太赫兹的频率,通过调整磁场的入射加载方向以及大小,完成太赫兹圆偏振光的获取。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基于窄带半导体锑化铟的太赫兹圆偏振光产生方法,具有调制频率宽、圆偏振出射完美以及偏振器件可调谐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86919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49678.3
申请日:2014-06-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轨空中巡逻监控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机系统和终端显示系统;监控机系统包括:轨道、移动车、红外摄像头和控制电路;终端显示系统包括:无线接收模块、移动显示终端和固定显示终端;通过控制电路中的红外人体感应模块激发整个监控机系统开始工作,并将监控图像上传到终端显示系统。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定点监控方式,将传统式依赖周围建筑结构固定监控摄像机改为空中移动监控摄像机,可往返监控,实时传递周围环境动态,并且可通过终端显示系统控制监控机系统,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可操作性,不仅扫除了监控盲区,全方位监控,而且设计简单,可行性很高,更加智能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95941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02968.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F16F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橡胶与颗粒阻尼混合旋转式隔振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部沿轴向设有一对上下分布的弹簧组件,一对弹簧组件之间设有金属橡胶‑颗粒阻尼容器,金属橡胶‑颗粒阻尼容器内部设有转动时可搅动阻尼颗粒的旋转件;外壳体的内部设有沿轴向上下移动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贯穿一对弹簧组件和金属橡胶‑颗粒阻尼容器,支撑轴上下移动时带动旋转件转动。本发明将弹簧、金属橡胶以及阻尼颗粒结合,利用金属橡胶大阻尼、高弹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及阻尼可调这些特点,在隔振过程中耗散能量,对振动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再加上阻尼颗粒碰撞运动所具备的高耗能、阻尼、质量可调,使整个隔振系统能在较大的带宽范围内,对低频振动实现有效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486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83123.3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16C60/00 , G16C20/70 , G06F30/27 , G06F18/2131 , G06F18/2135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985 , G06F119/04 , G06F119/1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金属橡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从金属橡胶疲劳监测数据中提取出时域和频域统计数据特征;S2:计算特征的单调性、时间相关性和鲁棒性;S3:融合特征的三种指标得到特征的综合评价指标,以去除对损伤不敏感的特征;S4:使用主成分分析算法PCA对特征数据集进行降维;S5:构建金属橡胶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使用时间卷积层对特征集进行卷积,使用全连接层调整特征的维度,在特征和金属橡胶疲劳寿命之间建立映射关系;S6:设置模型超参数,使用经过步骤S1‑S4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模型迭代训练,获得最终的预测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由于传统拟合模型难以反映金属橡胶疲劳寿命个体差异而导致的预测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88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24738.7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F16J15/328 , F16J15/3268 , F16J15/32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防脱落轴向密封组件及成型方法,包括轴向零部件、沟槽、密封件,还包括:沟槽在轴向零部件上且沟槽截面的开口线径小于沟槽腰部线径,沟槽用于锁紧密封件,密封件的一部分填充满沟槽,密封件的另一部分裸露在外部起密封作用。应用本技术方案可以在弹性体起密封作用的同时,将其锁紧在轴上,解决轴向零部件相对运动时密封件的脱落、挤出问题。本发明密封件与轴向零部件之间是免安装的,不会出现密封件表面被划伤等问题,密封件内部不会有安装残余应力;本发明生产加工方便,可以提升苛刻工况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06663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092009.9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F16L3/10 , F16L55/035 , F16F15/02 ,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并列复合型四重动力吸振器,包括管夹,管夹外周侧设有一对轴向吸振组件和两对径向吸振组件,轴向吸振组件和径向吸振组件均包括吸振框架、设于吸振框架内部的复合质量块,复合质量块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第一质量块的两端部与吸振框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质量块位于第一质量块的内部,第二质量块的两端部与第一质量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沿复合质量块的轴向变形。本发明设计合理,在管路轴向和两个径向都能起到吸振作用,实现三向减震;采用两个质量块复合在一起,实现符合理论模型的直列结构,相比传统模型,能达到更好的吸振性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节省安装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92300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273733.3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弹性高承载力的金属橡胶复合型减振阻尼材料。利用阻尼弹性硅橡胶微球的高回弹性和强阻尼性作为金属橡胶毛坯内嵌物,以此提高了金属橡胶的超弹性能;金属橡胶作为该复合材料的支撑骨架核心,起到了强支撑、高承载功能;此外利用聚氨酯材料的高耐磨性和强形变恢复力,将金属橡胶‑硅橡胶微球复合物进行包覆,以此研制出一种超弹性高承载力金属橡胶复合型减振阻尼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