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49781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180056526.6
申请日:2011-11-22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3/06 , B01D11/0269 , B01F3/0861 , B82Y30/00 , C01P2004/64 , C01P2004/82 , C07F1/08 , C09B67/0017 , C09B67/0019 , C09B67/0026 , C09B67/0035 , C09B67/0092 , C09C1/0081 , C09C1/04 , C09C1/6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高耐热性酞菁。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在溶剂中溶解了酞菁原料的酞菁溶液与酞菁析出溶剂混合而析出了的酞菁,该析出了的酞菁的分解温度比上述酞菁原料的分解温度高10℃以上,具有高耐热性。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酞菁溶液也可以在溶剂中溶解了2种以上的酞菁原料,上述析出了的酞菁含有上述2种以上的酞菁原料的固溶体,上述析出了的酞菁的分解温度,比将上述2种以上的酞菁原料分别在溶剂中溶解了2种以上的酞菁溶液分别与酞菁析出溶剂混合而析出了的2种以上的酞菁的混合物的分解温度高1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945959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80055773.9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9/03 , B22F1/0018 , B22F9/24 , B82Y30/00 , C22C5/02 , C22C5/06 , C22C5/08 , C22C9/00 , C22C12/00 , C22C1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新的固体金属合金。提供为含有至少2种金属的合金,且在上述合金的平衡状态图中,在2种金属偏在的特定区域中,上述至少2种金属显示纳米级的微细的混杂状态。该金属合金以至少2种金属的置换型固溶体为主体。优选该金属合金如下:在对向配设了的、可以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将上述至少2种金属的离子和还原剂混合,使其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28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3755.4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B19/34 , B01F3/0807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01F15/0203 , B01F15/0243 , B01F15/0291 , B82Y30/00 , C01B13/32 , C01B13/34 , C01G9/02 , C01G9/03 , C01P2002/01 , C01P2002/72 , C01P2002/88 , C01P2004/04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比率得到控制了的氧化物及/或氢氧化物的制造方法。为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在对向配设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1)、(2)间、混合作为被处理流动体的含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至少1种的流体和含有至少1种碱性物质的碱性流体而使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析出时,通过改变与导入处理用面(1)、(2)间的上述被处理流动体的至少任一方相关的特定的条件,得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比率得到控制了的氧化物及/或氢氧化物。上述特定的条件设定为选自由上述被处理流动体的至少任一方的导入速度和上述被处理流动体的至少任一方的pH组成的组的至少1种。
-
公开(公告)号:CN10308024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2825.4
申请日:2011-05-20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3/06 , B01D11/0269 , B01F3/0861 , B82Y30/00 , C01P2004/64 , C01P2004/82 , C07F1/08 , C09B67/0017 , C09B67/0019 , C09B67/0026 , C09B67/0035 , C09B67/0092 , C09C1/0081 , C09C1/04 , C09C1/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均质的固溶比的固溶体颜料纳米粒子,以及在各一次粒子中均质的固溶比的固溶体颜料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及固溶体颜料纳米粒子的固溶比的控制方法。所述固溶体颜料纳米粒子为将至少2种颜料溶解于溶剂了的至少1种颜料溶液或至少1种颜料在溶剂中溶解了的至少2种颜料溶液与颜料析出用溶剂混合来使至少2种颜料析出而制作的固溶体颜料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析出了的固溶体颜料纳米粒子的一次粒子中的至少2种颜料的固溶比相对于与上述颜料析出用溶剂混合了的上述颜料溶液中的至少2种颜料的比为精度25%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88413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80022643.0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7/41 , B29B9/10 , B82Y30/00 , C09B67/0014 , C09B67/0027 , C09B67/0096 , C09D11/322 , G02B5/22 , G03G9/092 , Y10S977/773 , Y10S977/788 , Y10S977/90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含有具有耐久性、且具有与染料的品红色的要求分光特性同等的分光特性的喹吖啶酮微粒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及其的制造方法,提供含有至少一种喹吖啶酮微粒的颜料组合物及喹吖啶酮微粒的制造方法,所述喹吖啶酮微粒的特征在于:在350~800nm中的透射光谱中,透射率的最高(Tmax1)和最低(Tmi n)之差(Tmax1-Tmi n)为80%以上,且350~580nm中的透射率的最高(Tmax2)和最低(Tmi n)之差(Tmax2-Tmi n)为30%以上,另外,在350~800nm中的透射光谱中,透射率的最高(Tmax1)和最低(Tmin)之差(Tmax1-Tmin)为80%以上,且350~500nm中的透射率达到最高的波长(λmax)低于430nm。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3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92410.3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颜色特性的氧化物粒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控制颜色特性的氧化物粒子的制造方法,以及控制颜色特性的氧化物粒子。具体地,提供氧化物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选自金属氧化物粒子和半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氧化物粒子中含有的氧或氢以外的单个或不同的多个元素(M)与羟基(OH)的键即M‑OH键的比率、或M‑OH键/M‑O键的比率,来控制所述氧化物粒子的颜色特性。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控制金属氧化物粒子或半金属氧化物粒子中含有的M‑OH键的比率或M‑OH键/M‑O键的比率,来控制反射率、透射率、摩尔吸光系数、色相或彩度中的任一项颜色特性的氧化物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843091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780005784.9
申请日:2017-02-01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分散性以及分散稳定性优异的微粒分散液。在使微粒的分散性提高的微粒分散液的改性方法中,进行对微粒分散液中含有的微粒b的凝聚体a施加物理能E而使其分散为比微粒b的凝聚体a小的粒子的分散处理,从而使凝聚体a中所含的杂质c放出到分散液中。在由于杂质c而发生再凝聚之前,利用具有过滤膜d的除去部将杂质c从分散液中除去。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558256.9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覆盖有硅化合物的金属微粒,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至少1种金属元素或半金属元素的金属微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硅化合物覆盖而成的覆盖有硅化合物的金属微粒,上述覆盖有硅化合物的金属微粒中含有的Si‑OH键的比率被控制在0.1%以上70%以下。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通过控制覆盖有硅化合物的金属微粒中含有的Si‑OH键的比率或Si‑OH键/Si‑O键的比率,来控制分散性等特性的覆盖有硅化合物的金属微粒。通过控制该Si‑OH键的比率或Si‑OH键/Si‑O键的比率,可以针对覆盖有硅化合物的金属微粒的多样化用途和目标特性,与以往相比容易地设计更精确的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671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497305.2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颜色特性的氧化物粒子、以及含有该氧化物粒子的涂布用或膜状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控制颜色特性的氧化物粒子以及该氧化物粒子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提供氧化物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选自金属氧化物粒子和半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氧化物粒子中含有的氧或氢以外的单个或不同的多个元素(M)与羟基(OH)的键(M‑OH键)相对于上述M与氧(O)的键(M‑O键)的比率(即M‑OH键/M‑O键的比率),来控制上述氧化物粒子的颜色特性。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控制金属氧化物粒子或半金属氧化物粒子的M‑OH键/M‑O键的比率,来控制反射率、透射率、摩尔吸光系数、色相或彩度中的任一项颜色特性的氧化物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784883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680041114.8
申请日:2016-07-1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PC: C01G49/08 , C01B13/32 , C01F17/235 , C01G49/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氧化物颗粒的结晶度,尤其能够稳定获得单晶氧化物颗粒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包含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至少两种被处理流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一种至少是使氧化物颗粒原料混合于溶剂中的氧化物原料液,另一种至少是使碱性物质混合于溶剂中的氧化物析出溶剂,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互相对置配设的能够接近和远离的相对旋转的处理用面间混合,使析出氧化物颗粒的混合流体从所述处理用面间排出。从由导入所述处理用面间的第一流体的温度、导入所述处理用面间的第二流体的温度和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混合时的温度所组成的组中选择出至少一种,通过使其发生变化,从而控制自所述处理用面间排出的氧化物颗粒的结晶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