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2257289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0980151819.5

    申请日:2009-12-18

    Abstract: 提供一种减少锻造加工后的后加工,实现加工工时数的降低,实现成品率的提高以及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的固定式等速外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本发明的固定式等速外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具备杯状部(16)以及从该杯状部(16)的底部沿轴向延伸的轴部(18)。其由机械构造用碳素钢构成,滚道槽(12)、内径球面部(14a)、杯状入口倒角(12b)、滚道倒角(12c)、滚道入口倒角(12a)、杯状部(16)的外径面中除长靴安装部(19)以外的部位、轴部(18)的端面(18a)的中心孔(13)通过冷锻被进行精加工。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2257289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0980151819.5

    申请日:2009-12-18

    Abstract: 提供一种减少锻造加工后的后加工,实现加工工时数的降低,实现成品率的提高以及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的固定式等速外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本发明的固定式等速外向接头的外侧接头部件具备杯状部(16)以及从该杯状部(16)的底部沿轴向延伸的轴部(18)。其由机械构造用碳素钢构成,滚道槽(12)、内径球面部(14a)、杯状入口倒角(12b)、滚道倒角(12c)、滚道入口倒角(12a)、杯状部(16)的外径面中除长靴安装部(19)以外的部位、轴部(18)的端面(18a)的中心孔(13)通过冷锻被进行精加工。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5999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80112452.1

    申请日:2008-10-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2245 F16D2300/10

    Abstract: 提供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即使在全角度域中也可以得到基于滚珠滚动的耐磨损性稳定的高疲劳强度。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具有:外侧接头部件,其在内周面(21)形成有多个滚道槽(22);内侧接头部件,其在外周面(24)形成有多个滚道槽(25);多个滚珠(27),它们介于外侧接头部件的滚道槽(22)和内侧接头部件的滚道槽(25)之间来传递转矩;以及隔圈(28),其具有收容该滚珠(27)的凹袋(29)并且被安装在外侧接头部件和内侧接头部件之间。当取最大工作角时,滚珠(27)滚动至外侧接头部件的滚道槽开口端部(22a)。在外侧接头部件的滚道槽(22)上形成从滚道槽内侧至滚道槽开口端部的硬化层(S1)。滚道槽开口端部(22a)处的硬化层(S1)的厚度比其他的部位的硬化层厚度薄。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6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9450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410073705.2

    申请日:2004-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其包括在内球面(1a)形成沿轴向伸展的8条曲线状引导沟(1b)的外侧接头构件(1)、在外球面(2a)形成沿轴向伸展的8条曲线状引导沟(2b)的内侧接头构件(2)、在外侧接头构件(1)的引导沟(1b)和内侧接头构件(2)的引导沟(2b)间配置的8个滚球(3)、介于外侧接头构件(1)、内侧接头构件(2)间保持滚球3的保持器(4),使外侧接头构件(1)的引导沟(1b)中心(P)对内球面(1a)的球面中心(O),内侧接头构件(2)的引导沟(2b)中心(Q)对外球面(2a)的球面中心(O),分别沿轴向朝相反侧只偏移等距离(PO=QO=F);当使保持器(4)的壁厚为A,最大动作角时的滚球径向移动量为B时,0.45≤B/A≤0.65的关系成立。

    等速万向接头及其内侧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346552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80049150.5

    申请日:2006-12-11

    Inventor: 小林正纯

    Abstract: 一种等速万向接头及其内侧部件,即使缩短内圈的突起部的轴向长度(内圈宽度),也容易自动组装簧环。内圈(6)装配于等速万向接头,且在与外圈之间容许角度变位的同时传递扭矩,在形成为内径的轴孔(12)中插入轴而进行花键嵌合,用簧环防止脱落,在所述轴孔(12)的轴插入侧端部设置倒角角度不同的二级倒角部(20)。该二级倒角部(20)包括:位于轴孔开口侧的第一倒角部(21)、和在该第一倒角部(21)的轴孔开口相反侧连接设置的第二倒角部(22),将第一倒角部(21)的倒角角度(α)设定为比第二倒角部(22)的倒角角度(β)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