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6238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10900.6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G16H5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6H5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甲状腺结节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其中的甲状腺结节风险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临床数据采集:对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数据进行记录,S2:超声检查:对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了解结节的大小、形态、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回声特性、血流状况和颈部淋巴结情况,并对检查数据进行记录,S3:细针穿刺检查: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检查结果的数据进行记录。本发明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采集,同时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检查,并对检查的数据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对数据进行提取,并快速的做出风险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84728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62730.9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影像特征数据的肿瘤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参照肿瘤数据采集:对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肿瘤患者的肿瘤影像数据和历史肿瘤数据进行采集;S2:建立参照肿瘤影像特征数据库和历史肿瘤数据库:将S1所述的肿瘤患者的肿瘤影像数据和历史肿瘤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参照肿瘤影像特征数据库和历史肿瘤数据库;S3:建立对比函数:根据S2所述的参照肿瘤影像特征数据库和历史肿瘤数据库并通过通过卡尔曼滤波器、有限元和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用于对比的对比函数。本发明通过采集肿瘤患者的肿瘤影像数据建立参照肿瘤影像特征数据库和历史肿瘤数据库,并进行分类建立对比函数模型,可以较准确的进行肿瘤的预测,并且通过观察受检者后期发病率能够很好的对对比函数模型进行修订,从而能够更好的对肿瘤进行预测,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7097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95874.8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C12N15/113 , C12N15/867 , A61K31/7088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抑制BCL‑9的shRNA、重组病毒载体在治疗视网膜血管新生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获得了能有效靶向抑制BCL‑9基因表达的shRNA,并构建了含所述shRNA的重组病毒载体。通过将所述shRNA或重组病毒载体以注射方式导入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抑制BCL‑9基因的表达后,可以有效降低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增殖能力和成管能力,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因此,特异性抑制BCL‑9基因表达的shRNA、重组病毒载体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血管新生相关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本发明为视网膜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开发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6012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85069.2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G16H50/30 , G16H50/70 , G16H50/5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提醒系统,预防提醒系统基于内置的下肢静脉血栓数据模型,根据用户输入的症状、家族血栓史、既往血栓史、是否手术和手术类型向患者展示形成目前下肢静脉血栓状态所经历的历史过程、按目前状态该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展进程和基于推荐的治疗方法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预防提醒系统向患者展示时使用显示器或平板电脑。本发明不仅使得患者能够准确的理解医生的诊断,同时使患者还能够清晰的了解目前病情产生的原因,更加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患之间不存在误解的情况,打破了传统门诊诊疗的壁垒。
-
公开(公告)号:CN1194785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53872.2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分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图像分类评估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对样本乳腺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综合特征数据;基于综合特征数据进行特征增强,得到增强特征数据;对增强特征数据进行多模态双向特征融合,得到多模态融合特征数据;基于多模态融合特征数据,构建并训练半监督局部特征保留稠密连接上下文感知图卷积网络,得到图卷积分类模型;根据多模态融合特征数据,构建并训练多分支残差注意力重建网络,得到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型;通过图卷积分类模型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型对实时乳腺图像数据进行分类评估和预测结果集成,得到目标乳腺图像分类结果,该方法提高乳腺图像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35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1271851.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Zn‑MOF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Zn‑MOF能够有效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脊髓损伤后IL‑6和IL‑1β的水平,抑制MMP9的表达,实现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可修复海马神经元细胞,对抗氧化应激所诱导的损伤,并可促进神经元分支形成和神经突生长。同时,本发明的Zn‑MOF能够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小鼠机体内的氧自由基,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Zn‑MO对机体的主要组织和器官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为包括脊髓损伤在内的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来源,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576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93129.6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型构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全氟辛烷磺酸在构建早中期骨关节炎模型中的应用。全氟辛烷磺酸在构建早中期骨关节炎模型中的应用。应用包括:将全氟辛烷磺酸溶液置于动物膝关节腔中,每周1次,连续8周。当动物为小鼠时,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的浓度为500μmol/L,全氟辛烷磺酸溶液的每次使用量为10μL。本发明通过向小鼠膝关节腔注射全氟辛烷磺酸溶液,成功构建小鼠早中期骨关节炎模型,包括软骨基质的部分降解、表层软骨损伤以及滑膜组织的炎症反应等。此模型能够更好地研究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致病机制、炎症发展进程、关节病理性改变,以及探究针对早中期骨关节炎的治疗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1132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18710.3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按摩吸奶辅助装置,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包括按摩部,按摩气囊和抹胸,抹胸内设置有两个杯罩,抹胸的杯罩上设置有开口,开口设置在杯罩的中心位置,抹胸围绕开口的位置设置有一周按摩气囊,杯罩由按摩气囊组成;换气部,换气部与按摩气囊连接,换气部设置在抹胸的一侧,利用换气部改变按摩气囊内压强。本发明提供的可按摩吸奶辅助装置,在吸奶过程中,通过换气部改变按摩气囊内的体积,使按摩气囊对乳房进行间歇性挤压,实现对乳房的按摩,促进乳汁的排出,通过换气部改变按摩气囊内的气体压强,换气部向按摩气囊内充入和抽出空气的速度决定按摩气囊内气压的变化速度,从而决定按摩气囊对乳房的按摩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74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64427.4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贵州省人民医院
IPC: A61K36/896 , A61P1/16 , A61P3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包含如下中药原料:大血藤、重楼、蒲公英、败酱草、青黛、黄柏以及甘草。研究表明以大血藤、重楼、蒲公英、败酱草、青黛、黄柏以及甘草等7味药材为原料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其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该组合物原料味数少,只需要7味原料即可,无需采用众多的中药原料组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44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50690.3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鼠源性胃间质瘤细胞株,于2023年12月19日保藏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5757。本发明构建筛选的细胞系可以在免疫正常的小鼠身上成瘤,且也对伊马替尼有效。这使得在免疫治疗的大背景下获得一种可以在小鼠身上使用的模式细胞,这将有利于未来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