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0499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77305.1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12M21/04 , C12M23/34 , C12M23/36 , C12M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切换型搅拌装置,包括滑槽、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动挡板,下支撑杆上设置有滑槽,上支撑杆上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凸起块,上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下支撑杆的底部活动连接转动挡板,第一连杆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二连杆活动连接转动挡板;转动挡板上阵列有多个第二通水孔,转动挡板的前端固定有铲刀。
-
公开(公告)号:CN104804989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77287.7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充氧机,其包括泵体,泵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出气三通、进气三通,泵体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与出气三通和进气三通连通的左充氧腔以及右充氧腔,左充氧腔、右充氧腔与出气三通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出气阀,左充氧腔、右充氧腔与进气三通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气阀;泵体的中间设置有中心体并且中心体内设置有调控阀,中心体还滑动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左隔膜片和右隔膜片,左隔膜片与中心体形成左气室,右隔膜片与中心体之间形成右气室。
-
公开(公告)号:CN10480498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77233.0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12M21/04 , C12M23/36 , C12M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过盛气体收集系统,包括气筒、板一、导气活塞、上活塞连杆,气筒内设置有板一并将气筒内腔分隔成上下相互连通的左区和右区,导气活塞滑动套接于气筒内壁与板一之间,导气活塞将左区分隔成左上区和左下区,上活塞连杆的下端连接导气活塞上表面,上活塞连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环形导气凹槽,上活塞连杆上方还套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方设置有气囊进气通道,上活塞连杆顶部套接有位于固定块和上活塞连杆之间的导气弹簧,气筒上设置有进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0480498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56748.2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IPC: C12M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单向循环流动的超高效沼气发酵系统,其包括发酵池,隔板,排水管,水压间,储气板,发酵池内设置有与隔板相匹配的滑槽,隔板放置于发酵池内并将发酵池分隔成若干子发酵池,隔板上设置有联通相邻子发酵池的排水孔,发酵池通过排水管连接水压间;通过拉杆的往复摆动促进发酵原料的均匀分布,以及通过拉动拉杆疏通管道,发酵效率低的子发酵池将作为辅助水压间,并且可以促进沼液的自循环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56067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0533.9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12M21/04 , C12M23/34 , C12M2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直筒型水压式超高效甲烷发酵装置产生甲烷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发酵原料倒入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集聚于进料管/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或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内,推动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并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内;使用任意一个发酵区内的沼气,发酵区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通过进料管排水管以及布菌装置单向回流至发酵管道内,完成沼液的循环流动;使用其他发酵区内的沼气;按照上述步骤如此循环的产生沼气以及使用沼气。
-
公开(公告)号:CN10456066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0450.X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12M21/04 , C12M23/34 , C12M2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直筒型水压式超高效甲烷发酵装置,其包括进料管、出料管、发酵管道、水压间,发酵管道为直线型管道,发酵管道两端侧顶部设有开口并且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进料管和出料管,进料管侧壁和出料管侧壁延伸至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液面以下,水压间安装于发酵管道顶部,水压间与进料管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进料管排水管,水压间与出料管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出料管排水管;发酵管道内还设置有多个位于进料管侧壁和出料管侧壁之间的挡气板,进料管/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或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各个发酵区的顶部分别连通有独立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阀体;沼液循环流动搅拌性能强,利用沼液流动搅拌促进菌种的均匀分布,并促进发酵原料深入发酵系统内,提高系统的发酵系统以及产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56065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0449.7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12M21/04 , C12M23/34 , C12M2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筒型气压挤压沼液对流搅拌甲烷发生系统产生甲烷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发酵原料倒入发酵系统内发酵产生沼气,并集聚于进料管/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或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内,发酵区内的沼气气压增大,推动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流向进料管、出料管、布菌装置,先通过出料管排水管单向流入水压间内,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液面达到布菌装置的排水管最低位置时,再通过布菌装置将发酵管道内的沼液单向流入水压间内;使用任意一个发酵区内的沼气,发酵区内的沼气气压下降,水压间内存储的沼液通过进料管排水管单向回流至发酵管道内,完成沼液的循环流动;使用其他发酵区内的沼气;按照上述步骤如此循环的产生沼气以及使用沼气。
-
公开(公告)号:CN104480002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510030353.0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12M21/04 , C12M23/34 , C12M2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双管通道式超高效沼液对流搅拌的甲烷发生装置,其包括进料管、出料管、发酵管道、水压间,发酵管道为直线型管道,发酵管道两端侧顶部设有开口并且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进料管和出料管,进料管侧壁和出料管侧壁延伸至发酵管道内的沼液液面以下,水压间安装于发酵管道顶部,水压间与进料管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进料管排水管,水压间与出料管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出料管排水管;发酵管道内还设置有多个位于进料管侧壁和出料管侧壁之间的挡气板,进料管/出料管侧壁与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或相邻的挡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发酵区,各个发酵区的顶部分别连通有独立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置有阀体;沼液循环流动搅拌性能强,利用沼液流动搅拌促进菌种的均匀分布,并促进发酵原料深入发酵系统内,提高系统的发酵系统以及产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21760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10214542.4
申请日:2013-05-31
IPC: G08G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公交车到站时间测算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将每一条公交运行线路划分为多个运行部,分别建立对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针对每一个运行部,训练得到其对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值;确定公交车当前位置和目标站之间的所有目标运行部,针对每一个目标运行部,获取其对应的影响因素的当前值,并输入其对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与各个目标运行部对应的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值,根据所有输出值得到公交车到达目标站的时间。该装置包括:划分模块,模型建立模块,第一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模块,当前状态处理模块,第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模块以及测算模块。本发明能够使得测算出的公交车到站时间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405822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85556.X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张伟伟
Inventor: 张伟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V形限速输送线,输送线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内分别安装有轮体、左轮体和右轮体,所述的左轮体安装于轮体左侧,所述的右轮体安装于轮体右侧;所述的轮体自上而下依次为活动轮体和固定轮体,所述的左轮体为固定轮体,右轮体为活动轮体,左轮体自上而下依次为固定轮体和活动轮体,右轮体自上而下依次为活动轮体和固定轮体;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输送线限速方式,通过滚筒的V形排列,在滚动过程中增加阻力,从而实现限速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