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82146A

    公开(公告)日:2005-10-12

    申请号:CN03822165.9

    申请日:2003-03-17

    Inventor: 牟相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每两行或多行反转施加电压的极性以防止液晶老化的多行反转的液晶显示器。根据本发明的LCD包括矩阵分布的LC板,对来自外图像源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形式的计时控制器,产生用于驱动LC板的电压的电压发生器,按水平扫描周期单元依次扫描LC板的栅极线的栅极驱动器,和对LC板的数据线输出根据图像数据选取的模拟灰度电压的数据驱动器。数据驱动器包括在每次显示一行像素时都将数据线偏置到中间电平电压的数据驱动器。因此,极性反转行中的像素与极性无反转行中的像素之间的存储电荷量减少,并且因此极性反转行中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异也减小。此外,本发明的LCD使极性反转行中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施加时间长于极性无反转行中像素的数据信号施加时间,以便两数据线之间电荷存储的差异减小。

    显示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27866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07099.1

    申请日:2009-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数据驱动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并输出数据信号;栅极驱动器,顺序地输出栅极信号;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和多个像素,所述多条数据线接收数据信号,所述多条栅极线接收栅极信号,所述多个像素连接到相应的栅极线和相应的数据线;电压发生器,产生共电压和存储电压,并将它们提供给显示面板;电压补偿器,接收从显示面板反馈的存储电压,并产生补偿信号,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向电压补偿器提供存储电压的反馈线,其中,反馈线通过数据驱动器电连接到电压补偿器。

    液晶显示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43730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03822165.9

    申请日:2003-03-17

    Inventor: 牟相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每两行或多行反转施加电压的极性以防止液晶老化的多行反转的液晶显示器。根据本发明的LCD包括矩阵分布的LC板,对来自外图像源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形式的计时控制器,产生用于驱动LC板的电压的电压发生器,按水平扫描周期单元依次扫描LC板的栅极线的栅极驱动器,和对LC板的数据线输出根据图像数据选取的模拟灰度电压的数据驱动器。数据驱动器包括在每次显示一行像素时都将数据线偏置到中间电平电压的数据驱动器。因此,极性反转行中的像素与极性无反转行中的像素之间的存储电荷量减少,并且因此极性反转行中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异也减小。此外,本发明的LCD使极性反转行中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施加时间长于极性无反转行中像素的数据信号施加时间,以便两数据线之间电荷存储的差异减小。

    包括导电可压缩体的平板显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0495146C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510091740.1

    申请日:2005-08-17

    Inventor: 牟相文

    Abstract: 一种平板显示器包括:第一容纳单元、基板和导电可压缩体。第一容纳单元容纳平板。基板具有将信号施加到平板上以显示图像的驱动电路。导电可压缩体将基板的接地图案与第一容纳单元电连接。所述导电可压缩体是垫片,所述垫片包括导电微粒和涂敷在导电微粒上的导电材料。因此,用于电连接的导电可压缩体位于驱动电路单元的接地图案和上底板之间,从而屏蔽了噪声和EMI。

    电压转换单元和具有该电压转换单元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12695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610115419.7

    申请日:2006-08-09

    Inventor: 牟相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696 G09G2320/0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压转换单元,该电压转换单元包括转换模块部分、温度补偿部分、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发生部分和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发生部分,由此,提高了图像的显示品质。转换模块部分基于外部提供的电压来产生栅极驱动脉冲。温度补偿部分根据温度基于原始基准电压来产生基准电压。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发生部分基于栅极驱动脉冲和基准电压来产生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第二栅极驱动信号发生部分基于栅极驱动脉冲和地电压来产生第二栅极驱动信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