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11513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710061499.0
申请日:201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包括聚酰亚胺或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的制品的组合物、制品和显示器件。用于制备包括聚酰亚胺或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的制品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1)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的溶液:(i)包括选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的聚合物;和(ii)包括选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与由化学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和(2)能溶解在所述聚合物和/或所述共聚物的溶液中的金属盐,所述金属盐为选自第1族、第11族、第13族、和第14族元素的金属的盐,其中在化学式1‑3中,A、B、D、和E与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义的相同。化学式1化学式2化学式3
-
公开(公告)号:CN10692870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611252530.0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制备聚酰亚胺或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制品的组合物、制品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所述用于制备聚酰亚胺或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制品的组合物包括:(1)如下的至少一种:(i)包括选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的聚酰亚胺、聚酰胺酸、或者聚(酰亚胺‑酰胺酸);和(ii)包括选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以及由化学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聚(酰胺酸‑酰胺)共聚物、或者聚(酰亚胺‑酰胺酸‑酰胺)共聚物,和(2)在可见光区域中在约570nm或者更大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化合物,其中在化学式1到3中,A、B、D、和E与详述的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化学式1化学式2化学式3
-
公开(公告)号:CN106977718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610945919.7
申请日:2016-11-02
IPC: C08G73/14
Abstract: 公开了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其的制品。所述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为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包含酰胺结构单元的低聚物的二胺和由化学式3表示的二酐之间的反应产物,其中,化学式1和3中的基团和变量与说明书中描述的相同。化学式1化学式3
-
公开(公告)号:CN1749295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510076398.8
申请日:2005-06-07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14 , C08G61/124 , C09K11/06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044 , C09K2211/1059 , C09K2211/1416 , C09K2211/1458 , C09K2211/1466 , C09K2211/1483 , C09K2211/186 , C09K2211/188 , H01L51/0036 , H01L51/0039 , H01L51/0043 , H01L51/0053 , H01L51/0062 , H01L51/0081 , H01L51/5012 , Y10S428/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光聚合物及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蓝光聚合物在其聚亚芳基主链上包含茚并咔唑单元。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的发光效率和高的色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442570C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410063782.X
申请日:2004-07-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14 , B82Y20/00 , B82Y30/00 , C09K11/02 , C09K11/06 , C09K11/58 , C09K2211/145 , H01L51/0039 , H01L51/0077 , H01L51/5012 , Y10S428/917 , Y10T428/25 , Y10T42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致发光(EL)器件,包括插入到一对电极之间的光发射层,该光发射层包含覆盖着有机层的金属纳米颗粒。覆盖着有机层的金属纳米颗粒选择性地消除出现在激基缔合物能级处的发射峰,而没有影响最大吸收或发射波长,从而改善EL器件的色纯度和发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651484A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200410103929.3
申请日:2004-12-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6 , C08G61/02 , C08G61/124 , C08G61/126 , C09K2211/1483 , H01L51/0036 , H01L51/0039 , H01L51/0043 , H01L51/5012 , H05B33/14 , Y10S428/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噻吩并[3,2-b]吲哚的聚合物以及一种将该聚合物引入有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于噻吩并[3,2-b]吲哚的聚合物易于制备并具有发蓝光特性。采用使用了基于噻吩并[3,2-b]吲哚的聚合物的这种有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改善的色纯度、效率和发光度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2870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11252530.0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制备聚酰亚胺或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制品的组合物、制品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所述用于制备聚酰亚胺或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制品的组合物包括:(1)如下的至少一种:(i)包括选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的聚酰亚胺、聚酰胺酸、或者聚(酰亚胺‑酰胺酸);和(ii)包括选自由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以及由化学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聚(酰胺酸‑酰胺)共聚物、或者聚(酰亚胺‑酰胺酸‑酰胺)共聚物,和(2)在可见光区域中在约570nm或者更大处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化合物,其中在化学式1到3中,A、B、D、和E与详述的说明书中定义的相同。化学式1;化学式2;化学式3。
-
公开(公告)号:CN10575412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511021223.7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1067 , C08G73/1039 , C08G73/1042 , C08G73/14 , C08J7/047 , C08J2379/04 , G06F1/1652 , C08J5/18 , C08J2379/08
Abstract: 公开用于显示器件的窗和包括其的显示器件。所述用于显示器件的窗包括:包括聚(酰亚胺?酰胺)共聚物的塑料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塑料基底的至少一侧上的硬涂层,其中所述塑料基底具有根据ASTM D3363在约1千克的垂直负荷下大于或等于约3H的铅笔划痕硬度、和根据ASTM E313小于或等于3的黄度指数(YI)。
-
公开(公告)号:CN1637113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200410099502.0
申请日:2004-09-30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35 , C08G61/02 , C08G61/122 , C08G61/124 , C08G61/125 , C08G61/126 , C08G73/02 , C08G73/0273 , C08G73/08 , C09K11/06 , C09K2211/1416 , C09K2211/1475 , H01L51/0036 , H01L51/0043 , H01L51/0052 , H01L51/0069 , H01L51/0071 , H01L51/5012 , H01L51/5048 , H05B33/14 , Y10S428/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戊菲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由于环戊菲基化合物具有多种优点,例如易加工性,高溶解性、杰出的色纯度、色稳定性、热稳定性等等,它不仅能方便地用于作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有机层,特别是发光层的成型材料,而且也可以作为有机颜料和非线性光学基材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612661A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200410063782.X
申请日:2004-07-09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14 , B82Y20/00 , B82Y30/00 , C09K11/02 , C09K11/06 , C09K11/58 , C09K2211/145 , H01L51/0039 , H01L51/0077 , H01L51/5012 , Y10S428/917 , Y10T428/25 , Y10T42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致发光(EL)器件,包括插入到一对电极之间的光发射层,该光发射层包含覆盖着有机层的金属纳米颗粒。覆盖着有机层的金属纳米颗粒选择性地消除出现在激基缔合物能级处的发射峰,而没有影响最大吸收或发射波长,从而改善EL器件的色纯度和发光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