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6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058211.X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77/08 , C08G77/04 , C08G77/52 , C08G64/30 , C08G64/38 , C08G64/02 , C08G64/08 , C08G64/16 , C08L69/00 , C08L83/04 , C08L83/14 , G02B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产生酸等环境负荷高的副产物、并且能够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实施的有效地制造聚硅氧烷化合物的方法等。该聚硅氧烷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选自规定的氧硅烷化合物与包含芳香族二醇化合物或脂环式二醇化合物的二醇化合物聚合的聚合工序,在聚合工序中,使所述氧硅烷化合物与所述二醇化合物以熔融状态在减压下边除去所生成的芳基醇和/或烷基醇边利用酯交换催化剂进行聚合,所述酯交换催化剂相对于所述二醇化合物的量以摩尔比计为0.01μmol/mol~16000μmol/mol,制造包含下述式(1-1′)~(1-4′)的任一式所示的结构单元的重均分子量10000~300000的聚(亚芳基/亚烷基)硅氧烷化合物。(式中,R1~R10、R30~R33、Z1、Z2、J1、K1、A1、A2、L1、L2、m1~m4和X如说明书的记载。)#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339618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80012554.7
申请日:2020-02-04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nventor: 富田惠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性优异并且形成成型品时的耐热性和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该树脂组合物含有粘均分子量为18,500~23,000的双酚AP型聚碳酸酯树脂和粘均分子量为25,000~35,000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双酚AP型聚碳酸酯树脂的质量(WAP)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的质量(WA)的比率(WAP/WA)为20/80~90/10,双酚AP型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ηAP)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ηA)之差(|ηA―ηAP|)为0.04~0.18dL/g。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91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581497.5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性和卷绕性优异、并且透明的膜、以及多层体和透明导电性膜。上述膜含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为0.01~0.45质量份的有机颗粒,上述有机颗粒的数均粒径为2.6~4.8μm且折射率为1.55~1.63,上述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且小于500μm。
-
公开(公告)号:CN11361414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80022304.1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效地制造耐冲击性优异且熔融时的流动性高的具有硅氧烷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等。还提供不产生酸等环境负荷高的副产物、并且能够在无溶剂、特别是无安全方面存在顾虑的溶剂的条件下实施的、有效地制造聚碳酸酯共聚物或聚硅氧烷化合物的方法、以及聚硅氧烷化合物等。该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具有在酯交换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选自规定的二芳氧基硅烷化合物、规定的二烷氧基硅烷和规定的硅化合物中的硅烷系化合物、碳酸酯化合物与包括芳香族二醇化合物或脂环式二醇化合物的二醇化合物聚合的聚合工序,在聚合工序中,以熔融状态在减压下边除去来自上述碳酸酯化合物的醇边制造具有式(1-1)~式(1-4)的任一式所示的硅氧烷结构单元和具有规定的聚碳酸酯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共聚物。通过该方法,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式中,R1~R10、R30~R33、Z1、Z2、J1、K1、A1、A2、L1、L2和X如说明书的记载。)
-
公开(公告)号:CN114729173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080079792.X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L3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折射率高且硬度也高的平板状成型体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平板状成型体、多层体和防反射膜。该树脂组合物包含丙烯酸树脂(A)10~99质量份、和来自单体组合物B的无规共聚物(B)90~1质量份,该单体组合物B由(b‑1)式(b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5~95质量%、(b‑2)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5~95质量%和(b‑3)其它单体0~20质量%构成,式(b1)中,Rb1为氢原子或甲基,Rb2为脂肪族基团。#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916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80050234.5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B32B2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光遮蔽能力优异并且氧化钛充分分散的树脂片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树脂片、多层体和卡片。该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30~95质量份和氧化钛5~40质量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图像计测得到的上述氧化钛的平均一次粒径为0.22~0.26μm,上述氧化钛的以700℃烧制2小时后利用荧光X射线(XRF)分析进行测定得到的Si的含量为1.0~1.8质量%,Al的含量为1.6~2.2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396183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80012536.9
申请日:2020-02-04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nventor: 富田惠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型性优异并且形成成型品时的耐热性和透明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该树脂组合物含有粘均分子量为18,500~23,000的双酚AP型聚碳酸酯树脂和粘均分子量为10,000~15,000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双酚AP型聚碳酸酯树脂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的质量比率为20/80~90/10,双酚AP型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之差为5,000~13,000,双酚AP型聚碳酸酯树脂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的合计含量超过上述组合物所含的树脂成分的85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3657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80022588.1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包括0.1至10质量份的在(B1)双酚A和(B2)聚亚烷基二醇之间具有碳酸酯键合的聚碳酸酯共聚物(B)、和0.005至0.5质量份的磷系稳定剂(C)。
-
公开(公告)号:CN11592616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58211.X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77/08 , C08G77/04 , C08G77/52 , C08G64/30 , C08G64/38 , C08G64/02 , C08G64/08 , C08G64/16 , C08L69/00 , C08L83/04 , C08L83/14 , G02B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产生酸等环境负荷高的副产物、并且能够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实施的有效地制造聚硅氧烷化合物的方法等。该聚硅氧烷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选自规定的氧硅烷化合物与包含芳香族二醇化合物或脂环式二醇化合物的二醇化合物聚合的聚合工序,在聚合工序中,使所述氧硅烷化合物与所述二醇化合物以熔融状态在减压下边除去所生成的芳基醇和/或烷基醇边利用酯交换催化剂进行聚合,所述酯交换催化剂相对于所述二醇化合物的量以摩尔比计为0.01μmol/mol~16000μmol/mol,制造包含下述式(1-1′)~(1-4′)的任一式所示的结构单元的重均分子量10000~300000的聚(亚芳基/亚烷基)硅氧烷化合物。(式中,R1~R10、R30~R33、Z1、Z2、J1、K1、A1、A2、L1、L2、m1~m4和X如说明书的记载。)
-
公开(公告)号:CN11361414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80022304.1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效地制造耐冲击性优异且熔融时的流动性高的具有硅氧烷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等。还提供不产生酸等环境负荷高的副产物、并且能够在无溶剂、特别是无安全方面存在顾虑的溶剂的条件下实施的、有效地制造聚碳酸酯共聚物或聚硅氧烷化合物的方法、以及聚硅氧烷化合物等。该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具有在酯交换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选自规定的二芳氧基硅烷化合物、规定的二烷氧基硅烷和规定的硅化合物中的硅烷系化合物、碳酸酯化合物与包括芳香族二醇化合物或脂环式二醇化合物的二醇化合物聚合的聚合工序,在聚合工序中,以熔融状态在减压下边除去来自上述碳酸酯化合物的醇边制造具有式(1-1)~式(1-4)的任一式所示的硅氧烷结构单元和具有规定的聚碳酸酯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共聚物。通过该方法,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式中,R1~R10、R30~R33、Z1、Z2、J1、K1、A1、A2、L1、L2和X如说明书的记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