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元件以及加湿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40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480077515.X

    申请日:2014-12-09

    Abstract: 加湿元件具备:多个加湿体(20),其以在彼此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沿第1方向排列;扩散板(30),其沿第1方向延伸并与多个加湿体(20)接触;以及壳体,其将多个加湿体(20)和扩散板(30)收纳于内部,在壳体形成设置于加湿体(20)的上方并对水进行贮存的贮水部,在贮水部的底面形成开口,扩散板(30)插入到开口,在加湿体(20)的上表面形成第1切口(50),该第1切口(50)上下延伸而供扩散板(30)插入并且宽度比扩散板(30)的板厚窄,在加湿体(20)从第1切口(50)的前端形成向沿第1方向观察的左右方向侧的至少任一侧延伸的第2切口(51)。

    加湿元件及加湿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8078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80075130.X

    申请日:2014-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6/00 F24F6/04

    Abstract: 加湿元件(2)具备:多个加湿体(20),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扩散构件(30),其与多个加湿体(20)接触;及壳体(10),其在内部收纳多个加湿体(20)及扩散构件(30),在壳体(10)形成有蓄水部(12),该蓄水部(12)设置在加湿体(20)的上方并蓄积水,在蓄水部(12)的底面形成有多个注水孔,在蓄水部(12)的底面的外侧形成有从注水孔部分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筒状壁面,筒状壁面的前端与扩散构件(30)接触,在蓄水部(12)的内侧的避开注水孔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筒状的导水管(100),在导水管(100)的比蓄水部(12)的外壁低的位置形成有流入口,导水管(100)的下端成为贯通蓄水部(12)的底面的导水管开放孔。

    加湿元件、加湿装置、空调机和换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4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80085448.5

    申请日:2016-06-17

    Abstract: 加湿元件具有:以在相互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沿着第1方向排列的多个加湿体、设置于加湿体的上方并积存水的蓄水槽(12)、以及设置于加湿体的上方并能供水通过的流路(100)。在蓄水槽(12)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供水滴下的多个注水孔;流路(100)具有与蓄水槽(12)的内部相连通的流入口(101)和使通过流路(100)的水流出的流出口(102);流入口(101)和流出口(102)在第1方向相互分开地设置,流出口(102)形成于在蓄水槽(12)水平地配置的状态下比流入口(101)低的位置。

    加湿元件及加湿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89053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80079354.8

    申请日:2014-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6/04

    Abstract: 加湿元件具有以相互之间隔开间隙的方式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加湿体、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与多个加湿体接触的扩散构件以及将多个加湿体及扩散构件收纳于内部的壳体,设置在加湿体的上方而储存水的储水部(12)形成于壳体,在储水部(12)的底面形成有多个注水孔(12a),在储水部(12)的底面的外侧形成有从注水孔(12a)部分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筒状壁面(12b),筒状壁面(12b)的前端与扩散构件接触,在筒状壁面(12b)上形成有使筒状壁面(12b)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口(12c)。

    加湿元件、加湿装置、空调机和换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43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680085448.5

    申请日:2016-06-17

    Abstract: 加湿元件具有:以在相互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沿着第1方向排列的多个加湿体、设置于加湿体的上方并积存水的蓄水槽(12)、以及设置于加湿体的上方并能供水通过的流路(100)。在蓄水槽(12)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供水滴下的多个注水孔;流路(100)具有与蓄水槽(12)的内部相连通的流入口(101)和使通过流路(100)的水流出的流出口(102);流入口(101)和流出口(102)在第1方向相互分开地设置,流出口(102)形成于在蓄水槽(12)水平地配置的状态下比流入口(101)低的位置。

    加湿元件及具备它的加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61249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480080073.4

    申请日:2014-1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6/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具有长期可靠性且容易装配的方法来维持构成加湿元件的加湿体彼此的间隔。一种加湿元件,在所述加湿元件中,平行地被配置的加湿体形成有多个凸部,凸部的表面为凸面而背面为凹面,在多个加湿体中的相邻的加湿体之间,一方的加湿体的凹面没有放入另一方的加湿体的凸面,加湿体彼此的间隔被这些凸部保持。

    加湿元件及加湿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89053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480079354.8

    申请日:2014-12-09

    Abstract: 加湿元件具有以相互之间隔开间隙的方式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加湿体、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与多个加湿体接触的扩散构件以及将多个加湿体及扩散构件收纳于内部的壳体,设置在加湿体的上方而储存水的储水部(12)形成于壳体,在储水部(12)的底面形成有多个注水孔(12a),在储水部(12)的底面的外侧形成有从注水孔(12a)部分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筒状壁面(12b),筒状壁面(12b)的下端与扩散构件接触,在筒状壁面(12b)上形成有使筒状壁面(12b)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口(12c)。

    加湿元件、加湿装置、换气装置以及空调机

    公开(公告)号:CN117836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80101423.0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加湿元件具备:多个加湿体(20),它们以在彼此之间设置有缝隙的方式排列,并保存水;以及供水机构,其向加湿体(20)供给水。加湿体(20)具备大接触角部,该大接触角部在向加湿体(20)送风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上风侧端部(20a)与下风侧端部的中心靠上风侧的位置,并且与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连续地相连的区域相比,干燥时相对于水的接触角相对较大。加湿元件能够抑制水垢的产生而不降低加湿性能。

    加湿元件及加湿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80780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480075130.X

    申请日:2014-12-09

    Abstract: 加湿元件(2)具备:多个加湿体(20),其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扩散构件(30),其与多个加湿体(20)接触;及壳体(10),其在内部收纳多个加湿体(20)及扩散构件(30),在壳体(10)形成有蓄水部(12),该蓄水部(12)设置在加湿体(20)的上方并蓄积水,在蓄水部(12)的底面形成有多个注水孔,在蓄水部(12)的底面的外侧形成有从注水孔部分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筒状壁面,筒状壁面的前端与扩散构件(30)接触,在蓄水部(12)的内侧的避开注水孔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筒状的导水管(100),在导水管(100)的比蓄水部(12)的外壁低的位置形成有流入口,导水管(100)的下端成为贯通蓄水部(12)的底面的导水管开放孔。

    加湿元件以及加湿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4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77515.X

    申请日:2014-12-09

    Abstract: 加湿元件具备:多个加湿体(20),其以在彼此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沿第1方向排列;扩散板(30),其沿第1方向延伸并与多个加湿体(20)接触;以及壳体,其将多个加湿体(20)和扩散板(30)收纳于内部,在壳体形成设置于加湿体(20)的上方并对水进行贮存的贮水部,在贮水部的底面形成开口,扩散板(30)插入到开口,在加湿体(20)的上表面形成第1切口(50),该第1切口(50)上下延伸而供扩散板(30)插入并且宽度比扩散板(30)的板厚窄,在加湿体(20)从第1切口(50)的前端形成向沿第1方向观察的左右方向侧的至少任一侧延伸的第2切口(5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