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冷却式电抗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78865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380077965.4

    申请日:2013-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085 H01F27/266 H01F37/00

    Abstract: 空气冷却式电抗器包括:风洞(9),该风洞(9)与成对的线圈(2)保持绝缘距离,并从铁心(3)的磁轭部(3b)包围成对的线圈(2)的至少一部分,将冷却风向成对的线圈(2)的流动引导至脚部(3c)的延伸方向;支承结构构件(4),该支承结构构件(4)固定于磁轭部(3b),在风洞(9)内对铁心(3)及成对的线圈(2)进行支承;及挡风板(8),该挡风板(8)遮挡成对的线圈(2)与风洞(9)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在支承结构构件(4)上,与线圈(2)的内部间隙(Fc2、Fc3)对应地形成有用于使冷却风通过的通风口(4h)。

    臭氧产生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91156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158288.7

    申请日:2010-03-29

    Abstract: 一种使介电管的温度分布更均匀,从而能增大放电功率密度,并实现装置小型化或大容量化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2块管板,该2块管板是开有孔的导电金属板,并以规定的间隔设置从而将气密密闭容器的内部划分成3个空间;金属管,该金属管将所述2块管板的孔彼此连结;介电管,该介电管插入金属管内部,且外壁与金属管内壁隔有规定的间隙;以及设于介电管内部的金属电极,对金属管与金属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压,使流过间隙的含有氧气的原料气体放电而产生臭氧,在与管板相对的间隙部分设置放电抑制构件。

    电流切断元件以及臭氧产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7895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780091147.8

    申请日:2017-05-31

    Abstract: 本发明的臭氧产生装置构成为具备多个在电压施加电极和接地金属电极之间隔着电介质而具有放电间隙的放电管,含氧的气体流过放电间隙,并在电压施加电极和接地金属电极之间施加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从而使含氧的气体放电进而成为臭氧化气体,该臭氧产生装置在从交流电源向多个放电管各自的电压施加电极供电的中途,连接有电流切断元件,该电流切断元件由在将因过电流流过而熔融的熔断器导体与中间导体的两侧分别连接而得的熔断部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板状的固定电极,各自的固定电极的板面通过固定材料固定于电介质的基台表面而得。

    空气冷却式电抗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7886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80077965.4

    申请日:2013-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085 H01F27/266 H01F37/00

    Abstract: 空气冷却式电抗器包括:风洞(9),该风洞(9)与成对的线圈(2)保持绝缘距离,并从铁心(3)的磁轭部(3b)包围成对的线圈(2)的至少一部分,将冷却风向成对的线圈(2)的流动引导至脚部(3c)的延伸方向;支承结构构件(4),该支承结构构件(4)固定于磁轭部(3b),在风洞(9)内对铁心(3)及成对的线圈(2)进行支承;及挡风板(8),该挡风板(8)遮挡成对的线圈(2)与风洞(9)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在支承结构构件(4)上,与线圈(2)的内部间隙(Fc2、Fc3)对应地形成有用于使冷却风通过的通风口(4h)。

    臭氧产生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91155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157111.5

    申请日:2010-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3/11 C01B2201/64 C01B2201/76

    Abstract: 一种即便流过大的短路电流也能防止由于供电电刷熔化造成玻璃管破损的可靠性高的臭氧产生装置,内壁形成有金属膜的圆筒状玻璃管的外部同心地设有圆筒状金属管,向金属膜与金属管之间施加来自交流高压电源的交流高电压,使得流过玻璃管与金属管之间的间隙的含有氧气的气体放电,从而产生臭氧,通过金属制的电刷轴和在电刷轴周围固定有许多金属细线的供电电刷从交流高压电源向玻璃管内壁的金属膜供电,当设许多金属细线中在电刷轴单位长度上的根数为N,金属细线的线径为d,许多金属细线形成的金属细线束的外径为D1,电刷轴的外径为D2,电刷轴表面的金属细线的线密度β=N×d2/(4×D2)时,(D2/D1)≥1/[1+(1/20β)]。

    电源装置
    6.
    发明公开
    电源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7460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80091519.3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电源装置(100)具备容性负载(2)和作为对容性负载(2)施加交流电压的电压源的交流电源(1),其中,将电感器(6)和电容器(7)的串联电路连接于交流电源(1),将负载电感器(5)和容性负载(2)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于电感器(6)或电容器(7)中的任意者,在设电感器(6)的电感为Lp、设电容器(7)的静电电容为Cp、设负载电感器(5)的电感为Ls、设容性负载(2)的等效静电电容为Cs以及设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v时,满足下式:0.8/((2π·fv)^2)<Lp·Cp<1.2/((2π·fv)^2),0.8/((2π·fv)^2)<Ls·Cs<1.2/((2π·fv)^2)。

    臭氧产生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2214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480083475.X

    申请日:2014-11-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臭氧产生装置中的电极的可靠性,且缩短维护后的装置启动时间。臭氧产生装置的特征是,包括:电介质放电管,该电介质放电管具有相互面对的封闭端和开放端,并在内表面形成有电极;密闭用盖,该密闭用盖覆盖电介质放电管的开放端,并通过粘接剂而与电介质放电管固定;供电电刷,该供电电刷与形成于电介质放电管的内表面的电极内接;以及接地电极,该接地电极与电介质放电管配置成同心圆状,密闭用盖具有相互连接的主体部和圆筒部,圆筒部的内径比电介质放电管的外径大。

    臭氧产生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91156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158288.7

    申请日:2010-03-29

    Abstract: 一种使介电管的温度分布更均匀,从而能增大放电功率密度,并实现装置小型化或大容量化的臭氧产生装置,包括:2块管板,该2块管板是开有孔的导电金属板,并以规定的间隔设置从而将气密密闭容器的内部划分成3个空间;金属管,该金属管将所述2块管板的孔彼此连结;介电管,该介电管插入金属管内部,且外壁与金属管内壁隔有规定的间隙;以及设于介电管内部的金属电极,对金属管与金属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压,使流过间隙的含有氧气的原料气体放电而产生臭氧,在与管板相对的间隙部分设置放电抑制构件。

    臭氧产生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7895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1780091147.8

    申请日:2017-05-31

    Abstract: 本发明的臭氧产生装置构成为具备多个在电压施加电极和接地金属电极之间隔着电介质而具有放电间隙的放电管,含氧的气体流过放电间隙,并在电压施加电极和接地金属电极之间施加来自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从而使含氧的气体放电进而成为臭氧化气体,该臭氧产生装置在从交流电源向多个放电管各自的电压施加电极供电的中途,连接有电流切断元件,该电流切断元件由在将因过电流流过而熔融的熔断器导体与中间导体的两侧分别连接而得的熔断部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板状的固定电极,各自的固定电极的板面通过固定材料固定于电介质的基台表面而得。

    臭氧发生器用电源装置及臭氧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648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680088241.3

    申请日:2016-08-09

    Abstract: 一种向臭氧发生器提供电力的臭氧发生器用电源装置,构成为将变压器、逆变器以及电抗器设置在一个壳体的内部,在壳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由冷却水对通过的空气进行冷却的扁平形状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的上方配置有变压器以及逆变器,在变压器以及逆变器的上方设置有电抗器,在比变压器以及逆变器要靠壳体的正面侧、以与壳体的正面门隔着间隔地设置有保护用面板,利用设置于正面门内侧位置的风扇来使冷却风在壳体内进行循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