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617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13189.7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1N3/32 , G16C60/00 , G06F113/26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合金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步骤包括:计算单个高低周复合载荷块中的低周疲劳损伤和高周疲劳损伤;考虑高周载荷叠加在低周载荷时低周损伤加剧,引入低周损伤修正因子,得到修正后的低周损伤;低周损伤修正因子为以高周载荷平均应力、高周载荷应力幅、高周疲劳寿命为变量的函数;将修正后的低周损伤和高周疲劳损伤求和,得到单个高低周复合载荷块的损伤修正值;将载荷谱中每个载荷块的损伤进行累积,当总的损伤值达到临界损伤时,计算此时载荷块的加载次数;根据单个载荷块中高周疲劳的加载次数,得到高低周复合加载下的疲劳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准确预测结构在高低周复合加载时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2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30193.5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加载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对复合加载疲劳损伤进行修正,修正为低周循环疲劳损伤、高周循环疲劳损伤以及耦合损伤之和;将耦合损伤与低周疲劳损伤建立联系,引入耦合损伤系数K表述耦合损伤与低周疲劳损伤之间的关系;基于复合加载载荷特征参量、高周循环疲劳寿命及低周循环疲劳寿命得到耦合损伤的表达式;基于得到的耦合损伤表达式,建立考虑载荷相互作用的复合加载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预测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高低周复合加载疲劳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准确的预测发动机涡轮叶片复合加载下的疲劳寿命,为涡轮叶片的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6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85769.6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线性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基于疲劳试验得到的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试验循环次数,并对其进行函数拟合,得到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寿命S‑N曲线,其中,S‑N曲线的横坐标为疲劳寿命,纵坐标为最大应力;根据低周疲劳寿命S‑N曲线确定复合循环中低周循环应力对应的纯低周疲劳寿命;计算高低周复合循环中高周循环和低周循环的频率比与应力幅值比;基于纯低周疲劳寿命、频率比和应力幅值比建立Trufyakov‑Kovalchuk非线性模型;基于频率比、应力幅值比与安全系数修正Trufyakov‑Kovalchuk非线性模型得到修正非线性模型,并利用所述修正非线性模型进行寿命预测,其中所述安全系数基于频率比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预测准确性高、安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6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685769.6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线性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基于疲劳试验得到的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试验循环次数,并对其进行函数拟合,得到金属材料的低周疲劳寿命S‑N曲线,其中,S‑N曲线的横坐标为疲劳寿命,纵坐标为最大应力;根据低周疲劳寿命S‑N曲线确定复合循环中低周循环应力对应的纯低周疲劳寿命;计算高低周复合循环中高周循环和低周循环的频率比与应力幅值比;基于纯低周疲劳寿命、频率比和应力幅值比建立Trufyakov‑Kovalchuk非线性模型;基于频率比、应力幅值比与安全系数修正Trufyakov‑Kovalchuk非线性模型得到修正非线性模型,并利用所述修正非线性模型进行寿命预测,其中所述安全系数基于频率比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预测准确性高、安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88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04217.6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轴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权函数法引入多轴高低周复合疲劳中,用于确定临界面方位;利用Wang‑Brown多轴计数方法对多轴高低周复合疲劳载荷进行循环计数;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基于线性准则,通过考虑载荷交互影响提出新的模型,用于预测多轴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基于确定的临界面和循环计数结果,利用提出的寿命预测模型,对多轴高低周复合疲劳进行寿命预测。本发明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航空高温材料在多轴高低周复合疲劳加载下的寿命,对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疲劳寿命设计和安全服役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85438.9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加载循环数的复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给定条件下的低周加载、高周加载下的失效循环数以及加载循环数;计算加载循环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因子;建立能够描述复合疲劳的等效循环数模型,计算等效循环数;计算复合疲劳累积损伤;以及预测复合加载下的疲劳寿命。本发明方法可准确的预测材料的复合疲劳寿命,为高端装备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