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890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799857.3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生物池,两组生物池之间设有综合管廊结构;综合管廊结构内布设有空气管、除臭风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综合管廊结构的侧壁与相应的生物池的厌氧池和好氧池连接;空气管和除臭风管通过与综合管廊结构水平相交的管沟接入好氧池。本发明的应用能够对生物池内各类管线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敷设,简化现有生物池复杂的运维工作,实时监控各类管线。
-
公开(公告)号:CN102797371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295038.7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高位井的多功能出水泵房,包括:一带中空腔体的构筑物、水泵和进水管;所述构筑物内设置有高位井、提升区和出水区,相邻区域之间设置有隔墙;进水管具有两个分别带有阀门的出水端:一出水端延伸贯通连接于所述提升区内、另一出水端延伸贯通连接于所述高位井内;水泵设置在提升区内,水泵的进水口设置在提升区底端,水泵的出水口贯通连接于出水区内;高位井与出水区之间的隔墙上开设有通水孔。本发明能灵活应对外围排放水体的水位变化,采取重力和压力两种不同运行方式降低水头损失、减小能耗,而且具备设备少,投资省,易于管理运行,占地紧凑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172205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131988.0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式一体化污水预处理反应池,包括进水渠、粗格栅渠、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渠、曝气沉砂池、膜格栅渠和出水渠;所述进水渠导通连接所述粗格栅渠,所述粗格栅渠导通连接所述污水提升泵房,所述污水提升泵房通过提升泵连接所述细格栅渠,所述细格栅渠导通连接所述曝气沉砂池,所述曝气沉砂池导通连接所述膜格栅渠,所述膜格栅渠导通连接所述出水渠。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管理运行,且各主体部分可全部埋设在地面以下,通过渠道延伸相互导通连接,流程较短,水头损失较小,能耗较低,对地面交通及建筑物构筑的影响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808448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89034.8
申请日:2012-08-1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3F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制管网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多功能截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具有一延伸到污水厂的污水截流管、一延伸到调蓄管的初雨截流管、一与河道贯通的排水口、一与合流管贯通的入水口;其中,所述截流井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井体内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入水口和所述排水口之间以在所述井体内形成靠近所述入水口一侧的入水区与靠近所述排水口一侧的排水区;所述过滤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井体上部的挡板、设置在所述井体下部的溢流堰和设置在所述挡板与溢流堰之间的过滤网,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孔;本发明实现了方便、可实施、能对过滤层进行自清洗,同时能大大提高截流效果和使用寿命,减少河道污染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23353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34474.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包括若干组沉淀池单元,各组所述沉淀池单元内依次设置:进水区、沉淀区、用于排泥的排泥区及用于排放沉淀水的出水区;所述沉淀区内形成有污泥斗,所述排泥区内还设有一端与污泥斗连通的排泥槽,所述排泥槽的另一端再通过一排泥管分别接至一用于外回流的污泥外回流泵房及一用于排放多余沉泥的剩余污泥泵房,所述污泥外回流泵房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布设在所述进水区前端;所述排泥槽内及入口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刮泥的刮泥机。本发明的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可满足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及各种超越工况,并且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工程用地和施工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76949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89168.X
申请日:2012-08-1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建式雨水调蓄系统,设置在多条不同的合流管上,其中,所述调蓄系统包括:第一截流井、第二截流井、调蓄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井内和第二截流井内的过滤层;所述第一截流井具有一延伸到污水厂的污水截流管、一与河道贯通的排水口、一与合流管端头部分贯通的端头入水口;所述第二截流井具有一延伸到所述调蓄管的初雨截流管、一与所述合流管侧面部分贯通的侧面入水口;本发明为一种适于现状场地不足情况下仍方便、可实施的分建式雨水调蓄系统,同时能大大提高截流效果,将截流的旱流污水截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截入调蓄管,减少河道污染,提高城市排水调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531217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57868.0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化污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划分有依次连通的进水总渠、消毒池以及出水总渠,所述进水总渠设置有进水闸门,所述出水总渠设置有至少一组出水闸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池体内的转盘过滤器,所述转盘过滤器包括多个过滤转盘及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总渠与所述消毒池的通路中。本发明的集约化污水深度处理组合池,在池型中整合了反冲洗水量小、节省用地的转盘过滤器,使过滤设备与池型紧密地结合,不仅占地紧凑、降低了水头损失,还具有设备少、投资省、能耗低,运行管理方便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58748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083270.4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至少包括井体、进水的调蓄管和排水的出水管,以及出水泵;所述井体内设置有消能坎及整流墙;还包括一入流箱涵,所述入流箱涵包括入流格栅渠及入流整流墙、多组细格栅;所述消能坎设置在所述入流箱涵的出口下方;所述井体的顶面上还设置有排气阀。本发明的调蓄管入流消能排气及出流多功能结合井,能够在保障调蓄管道正常蓄水功能的情况下,稳定入流、减少垃圾进入,具有抗冲击能力强、能够保证管道适应入流流量变化、堆积气体迅速排放,运行管理方便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48276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77004.4
申请日:2013-10-14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IPC: C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曝气氧化沟生物反应池,包括用于导入待处理污水的进水渠,以及两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进水渠两侧的污水处理区;所述污水处理区包括厌氧缺氧区和曝气氧化沟,厌氧缺氧区沿所述进水渠的侧面布置,所述进水渠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出水口,所述曝气氧化沟设置在所述厌氧缺氧区与所述进水渠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曝气氧化沟上设置有与所述厌氧缺氧区导通的入水口以及用于将所述曝气氧化沟内的水导出的出水管。本发明可以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运行模式,既可按常规AAO工艺运行,也可按改良AAO处理工艺或倒置AAO工艺模式运行,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04581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31517.X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IPC: C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渠道配水短流程MBR膜生物反应池,包括一进水分配池、一污泥回流池、一回流渠以及若干MBR膜池;若干所述MBR膜池并排设置,若干所述MBR膜池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进水分配池的一侧壁上,所述进水分配池的一侧壁上对应每个所述MBR膜池的进水端导通设置有一进水孔;若干所述MBR膜池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池的一侧壁上,所述污泥回流池的一侧壁上对应每个所述MBR膜池的出水端导通设置有一出水孔;所述污泥回流池设有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污泥回流池通过所述污泥回流装置与所述回流渠相连。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实现了短流程渠道配水,有效的降低能耗,节约空间以及降低水头损失的有益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