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直流微网智能功率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78045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067621.6

    申请日:2015-0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直流微网智能功率分配方法,用非线性下垂特性来准确的描述电压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直流电压幅值和有功功率间的关系式,利用所得的非线性下垂特性设计下垂功率控制器运用到微电网控制中,建立直流微网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T‑S模糊方法对所得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整体模糊建模,并基于建立的T‑S模糊状态空间模型设计滑模下垂控制器自动分配各个直流源的输出功率。非线性特性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能够更精准的模拟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实际运行特性;基于T‑S模糊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非匹配的鲁棒下垂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系统对扰动的自适应性,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

    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多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6632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27020.3

    申请日:2015-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多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方法,对微电网系统中各微网单元建立了具体模型,通过对系统运行划分工作模式并充分考虑各模式下多种扰动的影响,从而实现系统在并离网运行稳态及其相互切换和负荷、发电波动等多种扰动下的稳定运行。本发明依据负载母线电压及具体工况,合理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不同工作模式和工况下系统均能够稳定运行。同时,以电压为控制主体控制各微网单元及微网单元间的协调控制方法,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避免各微网单元间频繁的功率交换,从而降低了功率损耗。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变流器功率等级、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储能的可靠性并降低了储能系统引发的故障率。

    独立直流微网智能功率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7804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67621.6

    申请日:2015-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直流微网智能功率分配方法,用非线性下垂特性来准确的描述电压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直流电压幅值和有功功率间的关系式,利用所得的非线性下垂特性设计下垂功率控制器运用到微电网控制中,建立直流微网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T-S模糊方法对所得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整体模糊建模,并基于建立的T-S模糊状态空间模型设计滑模下垂控制器自动分配各个直流源的输出功率。非线性特性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能够更精准的模拟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实际运行特性;基于T-S模糊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非匹配的鲁棒下垂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系统对扰动的自适应性,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

    基于鲁棒控制和超级电容调节孤岛光柴微网频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1224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74294.2

    申请日:2012-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鲁棒控制和超级电容调节孤岛光柴微网频率控制方法,分别建立光伏系统、超级电容和柴油发电机系统数学模型后,设计鲁棒控制器加入柴油机发电系统,将负荷变化增量分别作用于光伏系统和超级电容后,光伏系统和超级电容并联加入柴油机发电系统为电力系统供电,针对光柴混合发电的独立微网,通过使用鲁棒负荷频率控制器和超级电容能量存储配合的频率优化控制策略,以减少频率偏差。此方法实现了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和最大功率捕获,同时减小储能设备的存储容量。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柴油速度控制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的减少了孤岛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

    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多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6632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510727020.3

    申请日:2015-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多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方法,对微电网系统中各微网单元建立了具体模型,通过对系统运行划分工作模式并充分考虑各模式下多种扰动的影响,从而实现系统在并离网运行稳态及其相互切换和负荷、发电波动等多种扰动下的稳定运行。本发明依据负载母线电压及具体工况,合理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不同工作模式和工况下系统均能够稳定运行。同时,以电压为控制主体控制各微网单元及微网单元间的协调控制方法,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避免各微网单元间频繁的功率交换,从而降低了功率损耗。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变流器功率等级、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储能的可靠性并降低了储能系统引发的故障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