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下层索网整体提升和张拉双层索网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709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0557415.4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引下层索网整体提升和张拉双层索网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组装上层索网;2)组装撑杆和下部索网;3)牵引力由上层索网转移至下层索网;4)牵引下层索网整体提升至上层索网的外端索头靠近外压环;5)将上层索网的外端索头与外压环锚接;6)张拉下层索网整体成型。固定铰接在外压环上的牵引设备连续工作,牵引下层索网来托举上层索网实现整体提升,且对整体索网施加预应力,即连续牵引过程依次完成上层索网和下层索网与外压环锚接。上层索网锚接时处于松垂状态,锚接力小;下层索网锚接时上层索网被动张拉,整体结构张拉成型;既减少了一半的工装设备量,也无需二次转移工装设备,施工效率高,节省工期和费用。

    牵引下层索网整体提升和张拉双层索网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709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557415.4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引下层索网整体提升和张拉双层索网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组装上层索网;2)组装撑杆和下部索网;3)牵引力由上层索网转移至下层索网;4)牵引下层索网整体提升至上层索网的外端索头靠近外压环;5)将上层索网的外端索头与外压环锚接;6)张拉下层索网整体成型。固定铰接在外压环上的牵引设备连续工作,牵引下层索网来托举上层索网实现整体提升,且对整体索网施加预应力,即连续牵引过程依次完成上层索网和下层索网与外压环锚接。上层索网锚接时处于松垂状态,锚接力小;下层索网锚接时上层索网被动张拉,整体结构张拉成型;既减少了一半的工装设备量,也无需二次转移工装设备,施工效率高,节省工期和费用。

    一种弯折拉索与索夹组装件抗滑移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712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69125.7

    申请日:2020-05-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折拉索与索夹组装件抗滑移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方法,由试件、反力系统、加载系统和监测系统构成,其中反力系统包括装配式反力框架、弧形锚座和弧形垫板、顶推撑杆,索端可自由转动且适应不同拉索弯折角度;加载系统包括索端张拉千斤顶及撑脚和螺母、横向张拉千斤顶及顶托滚轴和滑动垫片、索夹顶推千斤顶,主要通过横向张拉千斤顶对拉索施加张拉力,用较小的横向力获得较大的索力;监测系统包括索力、高强螺栓紧固力、顶推力、滑动位移的传感器。精细化试验中拉索弯折角度、索夹孔道、试验过程与实际施工过程和受力一致,充分考虑了拉索弯折及拉力、高强螺栓应力松弛、索体蠕变及时间效应的影响,亦可用于直线拉索。

    基于上部网格初始位形平衡的索结构索杆系形态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94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23436.X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预应力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上部网格初始位形平衡的下部索杆系形态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索结构设计先根据建筑内部空间功能要求及类似工程经验确定下部索杆系的位形后,然后通过找力分析确定其预应力。对于较为复杂的工程,仅通过找力分析是难以达到目标要求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索杆系形态优化方法,在局部控制索力已知的前提下,采用迭代方法同时更新找形节点的坐标和找力单元的预张力,优化确定全局索杆系的位形和预应力,从而大大提高结构设计效率,实现基于上部网格初始位形的恒载平衡态,即在恒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上部网格的竖向位移接近0,上部网格的变形和受力最小。

    一种弯折拉索与索夹组装件抗滑移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712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369125.7

    申请日:2020-05-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折拉索与索夹组装件抗滑移承载力试验系统及方法,由试件、反力系统、加载系统和监测系统构成,其中反力系统包括装配式反力框架、弧形锚座和弧形垫板、顶推撑杆,索端可自由转动且适应不同拉索弯折角度;加载系统包括索端张拉千斤顶及撑脚和螺母、横向张拉千斤顶及顶托滚轴和滑动垫片、索夹顶推千斤顶,主要通过横向张拉千斤顶对拉索施加张拉力,用较小的横向力获得较大的索力;监测系统包括索力、高强螺栓紧固力、顶推力、滑动位移的传感器。精细化试验中拉索弯折角度、索夹孔道、试验过程与实际施工过程和受力一致,充分考虑了拉索弯折及拉力、高强螺栓应力松弛、索体蠕变及时间效应的影响,亦可用于直线拉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