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08198A

    公开(公告)日:2001-08-15

    申请号:CN00132958.8

    申请日:2000-11-15

    Abstract: 一种管接头,设有一个具有插入到要被连接的管子(1)端部的圆柱插入部(3)的接头主体(2);一个装于圆柱插入部(3)上的圆周槽(7)内的密封件;一个带一槽(51)用弹性紧固力紧固外插到圆柱插入部(3)的管子(1)端部的夹紧环(5);一个可拆卸地保持在槽(51)内以便反抗夹紧环(5)的弹力来扩张夹紧环(5)并通过与管子(1)前端面接触来分离的直径扩展件(6)。

    管接头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72003B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280073105.9

    申请日:2012-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47/04 F16L19/083 F16L33/226

    Abstract: 为了提供谋求构造的简洁化并发挥基本的密封性能和管道耐拉拔力的管接头,仅由管接头本体(2)和外筒体(5)这2个部件构成,在管接头本体(2)具有内插筒部(4),内插筒部(4)具有独立突条(11),在外筒体(5)具有内螺纹突条(7)。外筒体(5)在管道(P)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20)并螺旋前进,与管接头本体(2)在最终紧固状态下结合。

    管接头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083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080045514.2

    申请日:2020-06-22

    Inventor: 保田秋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不对管(P)进行喇叭加工的情况下切实地连接的管接头。本发明具有喇叭接头主体(1F)、盖形螺母(2)、止动环(3),止动环(3)的圆角状的压接斜坡面(32)与喇叭接头主体(1F)的末端缩径斜坡面(5)压接,构成基于金属面相互接触的密封。借助在止动环(3)的薄壁大致圆筒部(35)的末端头部(37)形成的后齿和前齿,管(P)被以强力压接状态握持。

    管接头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896C

    公开(公告)日:2003-11-05

    申请号:CN00132958.8

    申请日:2000-11-15

    Abstract: 一种管接头,设有一个具有插入到要被连接的管子(1)端部的圆柱插入部(3)的接头主体(2);一个装于圆柱插入部(3)上的圆周槽(7)内的密封件,包括:一个带一槽(51)的夹紧环(5),在一端(52)上形成一凸出部(521),而在另一端(53)上形成一凹部(531),彼此接合,以便用弹性紧固力紧固外插到圆柱插入部(3)的管子(1)端部,一个由槽(51)端面可拆卸地保持以便反抗夹紧环(5)的弹力来扩张夹紧环(5)并通过与该直径扩散件(6)接触的管子(1)前端部来分离的直径扩展件(6)。

    管接头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0836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80045514.2

    申请日:2020-06-22

    Inventor: 保田秋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不对管(P)进行喇叭加工的情况下切实地连接的管接头。本发明具有喇叭接头主体(1F)、盖形螺母(2)、止动环(3),止动环(3)的圆角状的压接斜坡面(32)与喇叭接头主体(1F)的末端缩径斜坡面(5)压接,构成基于金属面相互接触的密封。借助在止动环(3)的薄壁大致圆筒部(35)的末端头部(37)形成的后齿和前齿,管(P)被以强力压接状态握持。

    管接头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72003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80073105.9

    申请日:2012-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47/04 F16L19/083 F16L33/226

    Abstract: 为了提供谋求构造的简洁化并发挥基本的密封性能和管道耐拉拔力的管接头,仅由管接头本体(2)和外筒体(5)这2个部件构成,在管接头本体(2)具有内插筒部(4),内插筒部(4)具有独立突条(11),在外筒体(5)具有内螺纹突条(7)。外筒体(5)在管道(P)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20)并螺旋前进,与管接头本体(2)在最终紧固状态下结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