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带内螺旋冷却液孔棒材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457940A

    公开(公告)日:2003-11-26

    申请号:CN02119633.8

    申请日:2002-05-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合金棒材或陶瓷棒材生产的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模座3和模嘴4构成的模具安装在底座2上与双螺旋杆挤压机的挤压头1相连接;由计算机12控制步进电动机11驱动蜗杆/蜗轮10带动模嘴4旋转。用本装置生产的棒材,其冷却液孔道沿直径方向形成具有固定螺距的螺旋状,可加工成带内螺旋冷却液孔的钻头,此类钻头钻孔时采用内冷却方式,加快了排屑速度及冷却速度,提高了被加工材料的质量,延长了钻头使用寿命。

    超细碳化钨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24350A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申请号:CN200410045065.4

    申请日:2004-07-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硬质合金粉末的制备工艺,将偏钨酸胺溶解于有机物溶液中,溶液浓度为30%~40%;溶液在离心式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有钨的络合物和游离有机物的混合粉末,粉末形状为多孔疏松的空心球体。将此粉末在气氛或真空中加热,粉末发生还原/碳化反应,在1000℃时还原/碳化1小时,得到粉末平均粒度为0.2微米,晶粒尺寸为60~80纳米的超细碳化钨粉末;亦可将喷雾干燥的粉末在H2/CH4中进行还原/碳化。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碳化温度、缩短工艺过程并节约能源;碳化钨粉末的碳含量能得到精确控制;粉末粒度细且粒度发布狭窄,是制备超细硬质合金的优良原材料。

    碳化钒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69730C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310101104.3

    申请日:2003-10-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领域金属粉末的制造,尤其是碳化钒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V2O5溶解于有机酸溶液中,边加热边搅拌,在60~80℃时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溶液浓度为10%~40%;然后将此粉末在保护气氛中,500~600℃进行焙烧,得到V2O3与原子级别游离C均匀混合的粉末;又于850~1000℃下,碳化40~90分钟,制得粉末平均粒度为0.1微米,晶粒尺寸为20~60纳米的超细碳化钒粉末。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碳化钒粉末总碳含量为17.75%,游离碳为0.61%,减少了粉末中游离碳含量;满足了硬质合金及特种钢材生产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VC的用途,可为其他材料制造业提供优质的超细碳化钒粉末。

    纳米碳化铬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24349A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申请号:CN200410045066.9

    申请日:2004-07-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金属粉末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Cr2O3溶解于有机物溶液中,溶液浓度为10%~20%;溶液在离心式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有铬的络合物和游离有机物的混合粉末,粉末形状为多孔、疏松的空心球体。将此粉末在保护气氛中,500~600℃进行焙解,得到Cr2O3与原子级别游离C的均匀混合的粉末,在850~1000℃下,H2/CH4中碳化40~90分钟可制得粉末平均粒度为0.1微米,晶粒尺寸为20~60纳米的纳米碳化铬粉末;本发明降低了碳化温度,节约能源;减少了粉末中游离碳含量,粉末平均粒度为0.1微米,晶粒尺寸为20~60纳米;进一步扩大了Cr3C2的用途,为其他材料制造业提供优质超细碳化铬粉末。

    碳化钒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07175A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200310101104.3

    申请日:2003-10-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领域金属粉末的制造,尤其是碳化钒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V2O5溶解于有机酸溶液中,边加热边搅拌,在60~80℃时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溶液浓度为10%~40%;然后将此粉末在保护气氛中,500~600℃进行焙烧,得到V2O3与原子级别游离C均匀混合的粉末;又于850~1000℃下,碳化40~90分钟,制得粉末平均粒度为0.1微米,晶粒尺寸为20~60纳米的超细碳化钒粉末。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碳化钒粉末总碳含量为17.75%,游离碳为0.61%,减少了粉末中游离碳含量;满足了硬质合金及特种钢材生产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VC的用途,可为其他材料制造业提供优质的超细碳化钒粉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