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开式注水球座和注水管柱

    公开(公告)号:CN1151109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294205.5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暂开式注水球座和注水管柱,属于注水领域。包括上接头、外套筒、上挡环、第一限位弹簧、球座本体、弹性爪、密封球和剪钉。上接头的内腔中第一台阶。外套筒的第一端与上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上挡环位于第一端和第一台阶之间,上挡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凸起和第一连通孔。第一限位弹簧套设在支撑凸起上,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与上挡环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弹簧的另一端凸出支撑凸起。第一圆柱体具有圆台安装腔,第二圆柱体内具有圆柱安装腔,圆台安装腔朝向第一端,圆柱安装腔朝向第二端。弹性爪的一端与上挡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台安装腔内壁相抵。密封球位于弹性爪包围的空间内。剪钉连接外套筒的和第一圆柱体。

    单向阀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6221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710209701.X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阀,涉及流体控制设备技术。所述单向阀,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内设置有阀座与阀芯,所述阀芯呈板状并能够覆盖所述阀座的中心孔,且所述阀芯铰接在所述阀座的第一侧;所述阀座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阀座翻转,以使所述阀芯由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运动。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阀,通过将所述阀座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座翻转,以使所述阀芯由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运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单向阀的灵活性,使得现场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工况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单向阀的入口朝向。

    用于预防套管损坏的施工方法及工艺管柱

    公开(公告)号:CN108119068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611152138.9

    申请日:2016-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套管损坏的施工方法及工艺管柱,属于预防套管损坏技术领域。其中,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向井内下入膨胀管(6)并对所述膨胀管(6)进行膨胀作业;步骤b,向所述膨胀管(6)内下入油层套管(11);步骤c,向所述膨胀管(6)和所述油层套管(11)之间的环空内注入水泥浆(12)。该施工方法中,在油层套管和泥岩或蠕变层之间增加了一层膨胀管作为永久支撑,阻隔了泥岩或蠕变层对油层套管的直接挤压破坏作用,有效解决油井套管在泥岩或蠕变层产生的套管损坏、变形、错断等问题,保证油水井正常工作,延长油水井寿命。

    桥塞控制开关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90226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1339045.0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桥塞控制开关,属于石油开采领域。桥塞控制开关包括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弹簧和活塞。上接头连接在中心管的顶端,下接头连接在中心管的底端,活塞套设在中心管上,弹簧可伸缩地套设在中心管上。中心管上布置有活塞进液孔和中心管进液孔,中心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和换位槽,活塞上布置有连接孔和销钉。活塞与中心管之间形成腔体,腔体被环形凸起隔成沿中心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进液孔连通第一腔体和中心管的内腔,换位槽具有依次连通的开位、中间位和关位,当销钉位于开位时,连接孔与中心管进液孔连通,当销钉位于中间位或关位时,连接孔与中心管进液孔错开。

    桥塞控制开关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90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1339045.0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桥塞控制开关,属于石油开采领域。桥塞控制开关包括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弹簧和活塞。上接头连接在中心管的顶端,下接头连接在中心管的底端,活塞套设在中心管上,弹簧可伸缩地套设在中心管上。中心管上布置有活塞进液孔和中心管进液孔,中心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和换位槽,活塞上布置有连接孔和销钉。活塞与中心管之间形成腔体,腔体被环形凸起隔成沿中心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活塞进液孔连通第一腔体和中心管的内腔,换位槽具有依次连通的开位、中间位和关位,当销钉位于开位时,连接孔与中心管进液孔连通,当销钉位于中间位或关位时,连接孔与中心管进液孔错开。

    用于预防套管损坏的施工方法及工艺管柱

    公开(公告)号:CN108119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1152138.9

    申请日:2016-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套管损坏的施工方法及工艺管柱,属于预防套管损坏技术领域。其中,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向井内下入膨胀管(6)并对所述膨胀管(6)进行膨胀作业;步骤b,向所述膨胀管(6)内下入油层套管(11);步骤c,向所述膨胀管(6)和所述油层套管(11)之间的环空内注入水泥浆(12)。该施工方法中,在油层套管和泥岩或蠕变层之间增加了一层膨胀管作为永久支撑,阻隔了泥岩或蠕变层对油层套管的直接挤压破坏作用,有效解决油井套管在泥岩或蠕变层产生的套管损坏、变形、错断等问题,保证油水井正常工作,延长油水井寿命。

    暂开式注水球座和注水管柱

    公开(公告)号:CN11511092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94205.5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暂开式注水球座和注水管柱,属于注水领域。包括上接头、外套筒、上挡环、第一限位弹簧、球座本体、弹性爪、密封球和剪钉。上接头的内腔中第一台阶。外套筒的第一端与上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上挡环位于第一端和第一台阶之间,上挡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凸起和第一连通孔。第一限位弹簧套设在支撑凸起上,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与上挡环的端面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弹簧的另一端凸出支撑凸起。第一圆柱体具有圆台安装腔,第二圆柱体内具有圆柱安装腔,圆台安装腔朝向第一端,圆柱安装腔朝向第二端。弹性爪的一端与上挡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台安装腔内壁相抵。密封球位于弹性爪包围的空间内。剪钉连接外套筒的和第一圆柱体。

    单向阀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6221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209701.X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阀,涉及流体控制设备技术。所述单向阀,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内设置有阀座与阀芯,所述阀芯呈板状并能够覆盖所述阀座的中心孔,且所述阀芯铰接在所述阀座的第一侧;所述阀座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阀座翻转,以使所述阀芯由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运动。本发明提供的单向阀,通过将所述阀座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座翻转,以使所述阀芯由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运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单向阀的灵活性,使得现场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工况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单向阀的入口朝向。

    单向阀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830886U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720333954.3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向阀,涉及流体控制设备技术。所述单向阀,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内设置有阀座与阀芯,所述阀芯呈板状并能够覆盖所述阀座的中心孔,且所述阀芯铰接在所述阀座的第一侧;所述阀座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阀座翻转,以使所述阀芯由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向阀,通过将所述阀座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座翻转,以使所述阀芯由所述管状本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运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单向阀的灵活性,使得现场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工况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单向阀的入口朝向。(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水露点检测仪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18710U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20203124.9

    申请日:2017-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露点检测仪,包括:检测仪主体、摄像部件、反光镜、冷却部件、进气阀、出气阀、腔体、温度传感器、压力检测部件;其中,所述摄像部件、所述反光镜和所述腔体安装于所述检测仪主体;所述冷却部件、所述进气阀和所述出气阀均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冷却部件并与所述检测仪主体连接;所述压力检测部件连接至所述腔体,用于测量所述腔体内的气压;所述反光镜呈预设角度设置,以使所述摄像部件通过所述反光镜拍摄并记录,所述冷却部件连通于所述腔体的表面。该水露点检测仪可通过摄像部件精确确定第一滴液出现的时间,可使测量更精确,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测量不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