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612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95622.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针对现有停淤场规划忽视内部结构设计且设计过程始终依靠原则与经验相结合的思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停淤场: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小开口朝向排导槽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优化下,导流结构每一侧是一单体或由至少二单体沿弧线间断排列,以及是生态适应性更高的装配式结构。停淤场利用简洁结构对入场泥石流流动方向与停淤分布加以调节,最终实现平衡停淤提升有效库容。本发明还提供停淤场的应用与停淤场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有别于现有技术指导原则加经验判断的设计过程,是完整的科学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12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0795622.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针对现有停淤场规划忽视内部结构设计且设计过程始终依靠原则与经验相结合的思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停淤场: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小开口朝向排导槽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优化下,导流结构每一侧是一单体或由至少二单体沿弧线间断排列,以及是生态适应性更高的装配式结构。停淤场利用简洁结构对入场泥石流流动方向与停淤分布加以调节,最终实现平衡停淤提升有效库容。本发明还提供停淤场的应用与停淤场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有别于现有技术指导原则加经验判断的设计过程,是完整的科学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