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97244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611042389.1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散抗烧结负载型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催化剂通过将加热含钌前驱体形成的挥发性钌物种沉积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载体材料上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质量的含钌前驱体加热到450‑1200℃,形成挥发性钌物种;(2)通入载气或将体系抽真空使挥发性钌物种迁移到预加热到450‑1200℃的载体材料上进行吸附沉积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含钌前驱体和载体,待降温后获得高分散抗烧结负载型钌催化剂。其中钌质量分数为0.01‑10%,钌纳米颗粒平均尺寸在1‑10nm可调。平均尺寸为1.1nm的高分散钌催化剂对甲烷和二氧化碳干重整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都大于97%,850℃反应500小时活性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097244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611042389.1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散抗烧结负载型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催化剂通过将加热含钌前驱体形成的挥发性钌物种沉积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载体材料上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质量的含钌前驱体加热到450‑1200℃,形成挥发性钌物种;(2)通入载气或将体系抽真空使挥发性钌物种迁移到预加热到450‑1200℃的载体材料上进行吸附沉积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含钌前驱体和载体,待降温后获得高分散抗烧结负载型钌催化剂。其中钌质量分数为0.01‑10%,钌纳米颗粒平均尺寸在1‑10nm可调。平均尺寸为1.1nm的高分散钌催化剂对甲烷和二氧化碳干重整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都大于97%,850℃反应500小时活性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91599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1242193.0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碳负载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贵金属前驱体放置于管式炉的石英反应管中,加热到贵金属熔点温度的一半以上,使贵金属达到表面熔化状态,通入甲烷等含碳气体,使含碳气体热解产生碳和氢气,让贵金属表面熔化的原子自由扩散迁移到新生成的碳的不饱和位点,形成稳定的碳负载的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本方法操作简便,普适性强,利用本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可以实现贵金属在碳载体上的原子级分散,并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94157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711286433.8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33/00 , B01J23/755 , B01J25/02 , C07C1/04 , C07C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及其应用领域,涉及一种抑制镍催化剂镍流失的方法及其在甲烷化反应中的应用,具体为一种利用固体填料吸附及分解导致镍催化剂中镍流失的羰基镍的方法及其在合成气甲烷化反应中的应用。所述镍催化剂是以镍作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所述固体填料为固体氧化物,固体碳化物,金属粉体或碳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及两种以上,在管式反应器中将适量的固体填料置于负载型镍催化剂前后两端,在合成气甲烷化反应条件下,具有抑制催化剂中镍组分流失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159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242193.0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碳负载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贵金属前驱体放置于管式炉的石英反应管中,加热到贵金属熔点温度的一半以上,使贵金属达到表面熔化状态,通入甲烷等含碳气体,使含碳气体热解产生碳和氢气,让贵金属表面熔化的原子自由扩散迁移到新生成的碳的不饱和位点,形成稳定的碳负载的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本方法操作简便,普适性强,利用本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可以实现贵金属在碳载体上的原子级分散,并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157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241327.7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催化氧化吸收脱硝的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是利用铁基固体催化剂催化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氧化一氧化氮形成硝酸盐溶液,该装置包括反应吸收塔,双氧水储罐,碱液储罐和输液泵,碱液和双氧水分别由输液泵输出后混合,再送到反应吸收塔内上部的喷淋装置雾化喷出,然后从上到下落入反应吸收塔的底部,含氮氧化物气体自吸收塔内催化剂的底部向上进入催化剂床层,在铁基催化剂表面被双氧水氧化并同时形成硝酸盐溶解于碱液中,气体继续上升,从反应吸收塔的顶部排出,含有硝酸盐的碱液落入反应吸收塔底部,硝酸盐达到一定含量后,可从反应吸收塔底部排出。该方法氧化效率和氮氧化物脱除率高,且双氧水的利用充分,运行费用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1288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211674.8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风机、内圈燃烧器壳体、外圈燃烧器壳体、燃气分布机构、调节阀、燃烧头和点火器,燃气分布机构用于将燃气在内圈燃烧器壳体内和外圈燃烧器壳体内进行分布,内圈燃烧器采用燃气引射式扩散燃烧,外圈燃烧器采用主动供风预混燃烧。外圈燃烧器燃烧头包括主框体和至少一个稳燃隔离带,稳燃隔离带将主框体内部沿气体通道方向划分为至少两个通气区域,各通气区域内均设有分隔机构,分隔机构将该通气区域划分为若干沿气体通道方向排布的通孔,通孔用于通过预混气并强化二者的混合效果,稳燃隔离带能够将主框体燃烧面的燃烧火焰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个焰。本发明微孔结构增强燃气和空气的混合程度,使燃烧更充分,污染物少。
-
公开(公告)号:CN11121492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417139.0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连接工厂废气管路的总进气管连接内部设有氨气净化剂的第一氨气吸收塔和第二氨气吸收塔,第一氨气吸收塔和第二氨气吸收塔连接催化燃烧塔,催化燃烧塔的总出气管连接换热器,总出气管连接两路回气管和回路出气管,回气管和回路出气管分别连接两个氨气吸收塔内的通气管两端,氨气吸收塔设有换气阀,含氨废气先通过氨气吸收塔由净化剂中的酸性吸附剂组分将氨气吸附储存,净化后的气体经补充空气后再通过催化燃烧塔催化燃烧,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回收利用,氨气净化剂和吸附剂可以再生,两个氨气吸收塔交替使用,构成一个不间断的含氨气可燃废气的处理系统,从而可以处理大量的工厂废气,工艺简单、成本低。
-
-
公开(公告)号:CN116241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612677.1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污染排放的燃气燃烧头。包括燃烧头本体和设置在燃烧头本体输入端的混气结构、设置在燃烧头本体输出端的燃烧盘,混气结构包括燃气阵列管,进风口与混气结构相连,燃气阵列管与混合气出口之间设有混气通道,燃气阵列管由多个阵列式排布的燃气管组成,燃气管设有燃气进气口和出气孔,燃气进气口连接在混气结构的侧面,出气孔设置在燃气管背风面上;燃烧盘包括主框体和至少一个稳燃隔离带,稳燃隔离带能够将主框体燃烧面的燃烧火焰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个焰,还包括火焰离子探针和点火针,火焰离子探针和点火针的针本体端能够与燃烧盘保持预设的距离。本发明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隔离带的设置使得火焰之间相互独立,火焰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