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54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63484.9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宽谱带相干拉曼散射激发模块,属于拉曼光谱领域,双通道超连续谱激光发生器输出两路光,一路为单波长激光,作为相干拉曼散射光谱测量系统的泵浦光;另一路为超连续谱激光;第一准直透镜将超连续谱激光准直为平行光;波长选择结构从平行光中选择出宽带斯托克斯激发光以及探测光的光波段;第二反射镜以及第二二向色镜将泵浦光、宽带斯托克斯激发光以及探测光合为一束相干拉曼散射激发光,通过上述设计,相干拉曼散射激发光能够实现宽谱段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与宽谱段相干斯托克斯拉曼光谱的同时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16789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0611632.7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氮化硼隔绝材料提高拉曼光谱强度的结构及制备方法,该结构包括金属基底、铺设在设置于所述金属基底上的待测样品上的单原子层氮化硼薄膜、铺设在所述单原子层氮化硼薄膜上的单层纳米粒子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单层纳米粒子的柔性薄膜。本发明通过采用透明柔性薄膜固定单层纳米粒子,使单层纳米粒子均匀分布,解决了实验中由于样本凹凸不平引起的纳米粒子聚集的问题;通过选用厚度0.7nm的绝缘隔绝材料单原子层氮化硼薄膜将金属纳米粒子与测试样本隔断,消除了金属纳米粒子与被测样本直接接触产生的干扰信号,同时缩短了局域光电场与样本的相互作用距离,提高了拉曼信号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42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06143.5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眼安全波段级联倍频光学参量振荡器,包括:泵浦光源、输入镜、参量转换晶体、倍频晶体和输出镜;输入镜与输出镜构成人眼安全波段级联倍频光学参量振荡器谐振腔,泵浦光源输出1μm-1.1μm的泵浦光至参量转换晶体,产生信号光和闲频光,所述闲频光在所述光学参量振荡器谐振腔内振荡,并通过所述倍频晶体频率变换为波长在1.5μm到1.8μm人眼安全波段的倍频光,所述倍频光与信号光共同通过所述输出镜输出。本发明通过把人眼安全波段光学参量振荡器的无用闲频光频率变换为人眼安全波段的倍频光,克服了的人眼安全波段光学参量振荡器的闲频光能量损失的问题,提高了泵浦光到人眼安全波长的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7891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11632.7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氮化硼隔绝材料提高拉曼光谱强度的结构及制备方法,该结构包括金属基底、铺设在设置于所述金属基底上的待测样品上的单原子层氮化硼薄膜、铺设在所述单原子层氮化硼薄膜上的单层纳米粒子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单层纳米粒子的柔性薄膜。本发明通过采用透明柔性薄膜固定单层纳米粒子,使单层纳米粒子均匀分布,解决了实验中由于样本凹凸不平引起的纳米粒子聚集的问题;通过选用厚度0.7nm的绝缘隔绝材料单原子层氮化硼薄膜将金属纳米粒子与测试样本隔断,消除了金属纳米粒子与被测样本直接接触产生的干扰信号,同时缩短了局域光电场与样本的相互作用距离,提高了拉曼信号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646397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16164.4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壳层隔绝纳米粒子拉曼光谱强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为:先将待测样本放置在金属基底或镀有金属膜的基底上,再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铺设在所述待测样本上,然后在所述壳层隔绝纳米粒子上设置与所述基底固定的压板,以使所述壳层隔绝纳米粒子被挤压而单层平铺在所述待测样本上,最后进行拉曼光谱检测。本发明通过镀膜压板的设计,使壳层隔绝纳米粒子水平分布更加均匀,并紧贴被测样本,解决了拉曼光谱检测时壳层隔绝纳米粒子聚集的问题,提高了与待测样本发生有效电磁相互作用的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的数量,提高了拉曼信号的强度。该方案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易于施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58143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62807.9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H01S3/0941 , H01S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掺铽氟化物晶体的黄光激光器,包括:泵浦系统和谐振腔,泵浦系统包括泵浦光源、光束整形模块、功率调节模块和聚焦透镜模块;谐振腔包括输入镜、激光增益介质、输出耦合镜和滤光片;激光增益介质为掺铽氟化物晶体Tb3+:LaF3。本发明利用Tb3+中5D4→7F4的受激辐射直接产生黄光激光,无需非线性频率变换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黄光激光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的激光介质为Tb3+:LaF3,以具有低声子能量的氟化物作为掺杂基质,能减小晶体内部的激发态吸收(ESA)过程;本发不存在交叉弛豫通道;同时,通过提高Tb3+掺杂浓度能弥补Tb3+的低受激发射截面,提高了黄光激光输出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795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0031025.7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H01S3/08 , H01S3/0941 , H01S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医用全固态黄光激光器,包括:泵浦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半导体激光器和聚焦耦合透镜系统;谐振腔,其呈直线腔,位于聚焦耦合透镜系统的输出端;谐振腔包括依次放置的输入镜、增益介质、黄光输出镜、滤光片;增益介质是Dy:BSO;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泵浦光被聚焦耦合透镜系统聚焦在位于谐振腔里的增益介质;增益介质吸收泵浦光,在谐振腔产生振荡,激发出黄光激光,依次经过黄光输出镜和滤光片,输出黄光激光。本发明采用提高激活离子的掺杂浓度与增加吸收程相结合的方式,无需非线性频率转换过程,有效提高了增益介质对泵浦光的吸收率,提高了全固态黄光激光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23140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54599.5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源物质的快速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分别采集属于同源物质a的若干个样品的光谱信号;步骤2)对每个样品的所述光谱信号进行预处理;步骤3)在定性识别模型中建立PLSDA分析模型,得到每个样品在PLSDA分析模型对应的预测值A;步骤4)确定该同源物质a在PLSDA分析模型中的初步阈值区间;步骤5)逐步优化所述初步阈值区间的范围,直至得到识别正确率最高的预测值阈值区间;步骤6)对任意物质b进行识别。本发明解决了同源性物质不易识别且识别率低、识别速度慢等技术问题,同时解决了物质的掺假识别,从而可以提高模型的识别度以及方便服务在实际生产应用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535017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863010.0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掺杂晶体的全固态黄光激光器,包括:泵浦系统和谐振腔,泵浦系统包括两个半导体激光器、两个光束整形模块、偏振合束模块和聚焦透镜模块;所述双掺杂激光增益介质包括Dy3+掺杂的氧化物基质以及辅助掺杂离子。本发明利用Dy3+中4F9/2→6H13/2的受激辐射直接产生黄光激光,无需非线性频率变换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全固态黄光激光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的激光介质采用双掺杂的氧化物晶体,通过多声子弛豫的方式加速6H13/2能级的粒子数消耗;共掺杂离子(Tb3+/Eu3+)的引入实现激光下能级的能量转移,减小6H13/2的能级寿命,实现了粒子数的快速反转,提高了黄光激光输出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5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25221.2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拉曼光谱强度及均匀性的结构,包括:金属基底、测试样本层、石墨烯层以及设置在石墨烯层上的纳米粒子层,纳米粒子层为单层、呈等间距阵列分布于石墨烯层上的若干半球状金属纳米粒子。本发明利用飞秒激光纳米直写工艺制备了等间距均匀分布的单层纳米粒子,能提高被激光激发的局域光电场均匀性;本发明采用半球状金属纳米粒子阵列应用于拉曼增强结构,能将最强处的电场作用于被测样本,与球状纳米粒子相比,本发明的结构缩短了“热点”与被测样本的距离,可产生更强的拉曼信号;本发明采用石墨烯隔断纳米粒子与被测样本的接触,避免了直接接触产生的化学反应和吸附临近分子产生的干扰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