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型火焰解耦燃烧炉及解耦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7421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174601.0

    申请日:2011-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W型火焰解耦燃烧炉及解耦燃烧方法。该解耦燃烧炉的炉膛由前后侧墙、上炉膛侧墙(12)、下炉膛拱(13)、下炉膛侧墙(14)和下炉膛冷灰斗壁(15)围成,在所述的下炉膛拱(13)上由炉膛中心往外依次设置若干组对称的超浓一次风喷口(8)、浓一次风喷口(7)和淡一次风喷口(6),若干组一次风喷口(8、7、6)在下炉膛拱(13)上在前后墙之间均匀设置,喷口方向向下,在所述的下炉膛侧墙(14)上对称设置若干侧墙上二次风喷口(4);侧墙上二次风喷口(4)与一次风喷口(8、7、6)沿前后向交错设置,所述下炉膛侧墙(14)上在前后墙之间设置若干侧墙下二次风喷口(3)。本发明装置降低了NOx的生成以及飞灰可燃物。

    降低燃煤污染物排放的煤炭子母燃烧炉及煤炭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3814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610088987.2

    申请日:2006-07-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煤的燃烧技术及燃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锅炉烟黑、一氧化碳、多环芳香烃和氮氧化物排放的煤炭子母清洁燃烧炉及煤炭燃烧方法。煤炭子母燃烧炉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呈左右对称结构的燃煤炉和这两个燃煤炉之间的烟道构成。一隔墙将燃煤炉的上部隔开为一热解室和一燃烬室,在燃烬室的上侧壁设有与烟道上部连通的上连通口;热解室和燃烬室的下部为一燃烧室,在燃烧室下方安装有炉排,炉排下方为一灰渣室,灰渣室两侧壁分别设有清灰门和与烟道下部连通的下连通口;在烟道的上部设有上翻转挡板,且位于左右燃烬室的上连通口处;在烟道的中部设有中翻转挡板,在烟道的下部设有下翻转挡板,且位于左右灰渣室的下连通口处。

    一种多角切圆多尺度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及其解耦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34049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74539.X

    申请日:2011-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角切圆多尺度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及其解耦燃烧方法,根据煤粉燃烧特性和物质转化规律,在微观尺度上,通过将多角切圆燃烧炉膛上的每列一次风喷口(3)采用至少2个或以上的喷口上下相邻集中布置方式,相对集中布置在距火焰中心较近炉膛温度很高的区域,实现多区径向前后分级燃烧;在中等尺度上,通过二级二次风喷口(1)采用局部集中布置方式,与一次风喷口(3)混合前后分别形成强还原性区域和弱还原性或弱氧化性区域,实现多区水平左右分级燃烧;在宏观尺度上,通过设置外周燃尽风喷口(8)和中心燃尽风喷口(9),使炉膛下部和上部分别形成还原性区域和氧化性区域,实现垂直上下空气分级燃烧。

    降低燃煤污染物排放的煤炭子母燃烧炉及煤炭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805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610088987.2

    申请日:2006-07-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原煤的燃烧技术及燃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锅炉烟黑、一氧化碳、多环芳香烃和氮氧化物排放的煤炭子母清洁燃烧炉及煤炭燃烧方法。煤炭子母燃烧炉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呈左右对称结构的燃煤炉和这两个燃煤炉之间的烟道构成。一隔墙将燃煤炉的上部隔开为一热解室和一燃烬室,在燃烬室的上侧壁设有与烟道上部连通的上连通口;热解室和燃烬室的下部为一燃烧室,在燃烧室下方安装有炉排,炉排下方为一灰渣室,灰渣室两侧壁分别设有清灰门和与烟道下部连通的下连通口;在烟道的上部设有上翻转挡板,且位于左右燃烬室的上连通口处;在烟道的中部设有中翻转挡板,在烟道的下部设有下翻转挡板,且位于左右灰渣室的下连通口处。

    一种煤炭清洁燃烧方法及燃烧炉

    公开(公告)号:CN1796868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410103542.8

    申请日:2004-12-29

    Abstract: 一种煤炭清洁燃烧方法及燃烧炉,包括:对称布置并隔开的热解室和燃烬室,其下方分别设第一热解气燃烧室和第二热解气燃烧室;热解室和燃烬室间设水套,第一热解气燃烧室和第二热解气燃烧室间设隔墙,其上设通孔;热解室和燃烬室底部安装水冷炉排;热解室、燃烬室、第一热解气燃烧室和第二热解气燃烧室的侧壁上分别设通风孔;热解室和燃烬室顶部分别设加煤门;一安装在热解室和燃烬室顶部的烟囱同时与热解室和燃烬室相通,在烟囱内设置封闭在烟囱与热解室和燃烬室之间的可翻转挡板。燃煤热解气首先穿过半焦层,然后进行充分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再一次穿过另一半焦层,在穿过两次半焦层的过程中,烟气中的NO还原为N2,CO被氧化为CO2。

    生物质的低NOx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89807A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410098604.0

    申请日:200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的低NOx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其装置包括:立式燃烧炉,其上方有烟道出口,其内腔被隔板分为底部相通的热解室和燃烧室,隔板下部有连通热解室与燃烧室的连通口;热解室上方安有料斗;在燃烧室下部依次设倾斜炉排和旋转出渣装置;燃烧室内位于热解室之下的燃烧区分为还原区和燃尽区,还原区在倾斜炉排之上,燃尽区在还原区之下,在与倾斜炉排、还原区和燃尽区相对应的炉壁上分别设有一次风进口、二次风进口和三次风进口;该方法结合生物质燃料挥发分燃烧与焦炭燃烧的特点,在炉内组织形成不同燃烧气氛来实现良好燃烧,减少黑烟的形成。利用缺氧燃烧以及灼热焦炭的还原作用降低燃烧过程中NOx生成量,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污染物的生成。

    原煤的层状解耦式燃烧技术及机械层状解耦式燃烧炉

    公开(公告)号:CN1403737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1131238.6

    申请日:2001-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原煤的层状解耦式燃烧技术及燃烧炉:原煤在预燃室中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入气化室或烟道,产生的半焦输送至气化室机械炉排上;半焦层上的原煤从下部引燃,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下部氧化,上部还原的缺氧燃烧和气化热解;烟气中NOx在半焦催化下,与NH3、CHi、C、O2及CO反应还原成N2;穿过煤层在煤层内被还原成N2,穿过煤层后在气化室内上部与烟道中被还原成N2;剩余NOx在进入主燃室或烟道前再次通过半焦层被还原;通过半焦吸附、扰混及与半焦区后段送入的二次供风混合,CO和烟黑燃尽;半焦在主燃室中燃烧,使剩余挥发份热解氧化,氮氧化物被还原,CO和烟黑被燃烬;本发明通过机械层状解耦式燃炉的分级分路燃烧,可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燃炉的燃烧效率。

    一种多角切圆多尺度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及其解耦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34049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110374539.X

    申请日:2011-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角切圆多尺度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及其解耦燃烧方法,根据煤粉燃烧特性和物质转化规律,在微观尺度上,通过将多角切圆燃烧炉膛上的每列一次风喷口(3)采用至少2个或以上的喷口上下相邻集中布置方式,相对集中布置在距火焰中心较近炉膛温度很高的区域,实现多区径向前后分级燃烧;在中等尺度上,通过二级二次风喷口(1)采用局部集中布置方式,与一次风喷口(3)混合前后分别形成强还原性区域和弱还原性或弱氧化性区域,实现多区水平左右分级燃烧;在宏观尺度上,通过设置外周燃尽风喷口(8)和中心燃尽风喷口(9),使炉膛下部和上部分别形成还原性区域和氧化性区域,实现垂直上下空气分级燃烧。

    一种高效分控相变换热系统及换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0753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53486.9

    申请日:2011-06-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分控相变换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过蒸汽管和冷凝液管相互连通而形成分控相变换热回路的热源换热器(3)和冷源换热器(12),在该回路上设有对其进行控制的气流调节阀及液流调节阀,以及设置在冷凝液管上的储液箱(16),热源换热器(3)顶部的蒸汽管母管分成两蒸汽管支管,其中第一蒸汽管支管与冷源换热器(12)相连,在该蒸汽管支管和冷源换热器(12)之间设置气流调节阀(11);第二蒸汽管支管经由设置在储液箱(16)内的冷凝液加热器(18)后与储液箱(16)相连通;热源换热器(3)的热源换热器上集箱(7)内设置上集箱内配液管(6),上设有若干喷头,用于蒸汽与冷凝液进行混合式热交换。本发明的系统效率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