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34256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80004639.1
申请日:2011-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0 , H01M2/1077 , H01M10/0404 , H01M2220/20 , Y10T29/49108 , Y10T29/5313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电池组装装置,具有:第1和第2旋转台,其外周的一个部位彼此相互面对,该第1和第2旋转台相互对向旋转;电池把持部,其设置在第1旋转台的外周,把持电池;框体把持部,其设置在第2旋转台的外周,把持框体;电池供给部,其在第1和第2旋转台的面对位置之外的位置向电池把持部供给电池;框体供给部,其在面对位置之外的位置向框体把持部供给框体;和运出部,将组装了电池和框体而得的组装体从面对位置运出,第1和第2旋转台以电池把持部和框体把持部每次在面对位置面对的旋转速度比和相位关系旋转。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对电池和收容该电池的框体进行组装,并且其生产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256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180004639.1
申请日:2011-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0 , H01M2/1077 , H01M10/0404 , H01M2220/20 , Y10T29/49108 , Y10T29/5313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电池组装装置,具有:第1和第2旋转台,其外周的一个部位彼此相互面对,该第1和第2旋转台相互对向旋转;电池把持部,其设置在第1旋转台的外周,把持电池;框体把持部,其设置在第2旋转台的外周,把持框体;电池供给部,其在第1和第2旋转台的面对位置之外的位置向电池把持部供给电池;框体供给部,其在面对位置之外的位置向框体把持部供给框体;和运出部,将组装了电池和框体而得的组装体从面对位置运出,第1和第2旋转台以电池把持部和框体把持部每次在面对位置面对的旋转速度比和相位关系旋转。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对电池和收容该电池的框体进行组装,并且其生产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728507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910179451.5
申请日:2009-10-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021 , H01M10/0525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端子单元,该端子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用于与电极体连接的电极部分,以及形成为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棒形状的端子部分,该第一端部用于固定到电极部分,该第二端部延伸到壳体的外部。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部分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端子部分的插孔,所述端子部分包括插入部和前端部,该插入部具有比所述插孔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该前端部具有比所述插孔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与该插入部相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的更靠近端部侧。而且,铆紧部压配合到插孔中,从而将端子部分固定到电极部分。根据本发明,防止了端子单元的导电性差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728507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179451.5
申请日:2009-10-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021 , H01M10/0525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端子单元,该端子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用于与电极体连接的电极部分,以及形成为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棒形状的端子部分,该第一端部用于固定到电极部分,该第二端部延伸到壳体的外部。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部分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端子部分的插孔,所述端子部分包括插入部和前端部,该插入部具有比所述插孔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该前端部具有比所述插孔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与该插入部相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的更靠近端部侧。而且,铆紧部压配合到插孔中,从而将端子部分固定到电极部分。根据本发明,防止了端子单元的导电性差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