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1856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80054217.9

    申请日:2021-08-10

    Inventor: 今仲浩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3a~3d)具备显影容器(20)、搅拌输送部件(25)、检测显影容器(20)内的调色剂浓度或调色剂剩余量的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以及清扫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的刮板(52)。刮板(52)具有在搅拌输送部件(25)正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接触的第一部件(52a)、以及在搅拌输送部件(25)反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接触的第二部件(52b)。搅拌输送部件(25)具有沿着输送叶片(25b)的倾斜保持刮板(52)的刮板保持部(60)。刮板保持部(60)具有夹持刮板(52)的一方的侧端部的第一夹持部(61)、以及夹持刮板(52)的另一方的侧端部的第二夹持部(62)。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7708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80003174.0

    申请日:2016-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带电装置(51)具备:带电辊(65)、支承部(71)、导向部(73)、第一施力部(75)及第二施力部(90)。带电辊(65)使像承载体(50)带电。支承部(71)以使带电辊(65)能够旋转的方式对带电辊(65)进行支承。导向部(73)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支承部(71)。第一施力部(75)在第一方向(D1)对支承部(71)施力,使带电辊(65)与像承载体(50)压接。第二施力部(90)朝向导向部(73)对支承部(71施力。

    图像形成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17764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510922894.4

    申请日:2015-12-14

    Inventor: 今仲浩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不在显影剂的移动路径的落下路径内设置转动式输送部件,就能够防止显影剂堵塞所述落下路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以能位移的方式被支承的位移构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位移构件在从粉状显影剂的移动路径的落下路径分离开的第一位置和至少一部分进入了所述落下路径内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4454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149606.5

    申请日:2024-02-02

    Inventor: 今仲浩一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备:显影容器、搅拌输送部件、显影剂担载体、通气口、过滤器、以及防漏剂片。显影容器收纳显影剂,该显影剂包含调色剂。搅拌输送部件对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一边进行搅拌一边进行输送。显影剂担载体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显影容器内,并向像担载体供给调色剂,所述像担载体在外周面担载显影剂而形成静电潜像。通气口形成于显影容器,连通显影容器的内部与外部。过滤器以从显影容器的外侧覆盖通气口的方式配置。防漏剂片具有挠性,并以与通气口的全域重叠的方式对置配置于显影容器的内侧。在防漏剂片与通气口的开口缘之间形成间隙。

    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41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80034518.X

    申请日:2022-03-16

    Inventor: 今仲浩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3a~3d)具备显影容器(20)、搅拌输送构件(26)、一对轴支撑部(52)和一对轴承部(28)。显影容器(20)收容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搅拌输送构件(26)具有旋转轴(23)和形成在旋转轴(23)的外周面的搅拌叶片(24a、24b),搅拌并输送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轴支撑部(52)连接于旋转轴(23)的轴向的两端部。轴承部(28)将各轴支撑部(52)支撑成可旋转。旋转轴(23)形成有贯通旋转轴(23)的轴向的整个区域的第一贯通孔(50)。轴支撑部(52)从旋转轴(23)的轴向的两端部插入第一贯通孔(50),并且形成有贯通轴向的整个区域且与第一贯通孔(50)连通的第二贯通孔(53)。

    色粉输送装置、具备色粉输送装置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241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80005431.5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在色粉补给部(40)中,水平输送部(42)与垂直输送部(41)连结。搅拌输送螺杆(25)具备旋转轴(25a)和补给叶片(25c),将水平输送部(42)内的色粉沿旋转轴(25a)方向输送。驱动输入齿轮(50)将旋转驱动力输入到旋转轴(25a)。曲轴(47)具有:中心轴(47a),其与驱动输入齿轮(50)连结,以比旋转轴(25a)低的速度旋转;偏心轴(47c),其从在径向外侧离开中心轴的位置与中心轴(47a)平行地延伸。色粉分散部件(45)的一端与偏心轴(47c)连结,通过以中心轴(47a)为中心的偏心轴(47c)的环绕动作,色粉分散部件(45)在垂直输送部(41)内沿垂直方向往复移动。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7708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80003174.0

    申请日:2016-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带电装置(51)具备:带电辊(65)、支承部(71)、导向部(73)、第一施力部(75)及第二施力部(90)。带电辊(65)使像承载体(50)带电。支承部(71)以使带电辊(65)能够旋转的方式对带电辊(65)进行支承。导向部(73)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支承部(71)。第一施力部(75)在第一方向(D1)对支承部(71)施力,使带电辊(65)与像承载体(50)压接。第二施力部(90)朝向导向部(73)对支承部(71施力。

    图像形成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8271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10801314.1

    申请日:2014-12-22

    Inventor: 今仲浩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2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废碳粉收容部、移动部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图像形成部使用碳粉来形成图像。所述废碳粉收容部收容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使用后的废碳粉。所述移动部件被支承为,在从所述图像形成部移动至所述废碳粉收容部的所述废碳粉的移动路径中的、所述废碳粉落下移动的碳粉落下路径内,能够在与所述废碳粉的落下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移动部件在与所述废碳粉的落下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碳粉在废碳粉落下的移动路径中发生堵塞。

    色粉输送装置、具备色粉输送装置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2412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80005431.5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在色粉补给部(40)中,水平输送部(42)与垂直输送部(41)连结。搅拌输送螺杆(25)具备旋转轴(25a)和补给叶片(25c),将水平输送部(42)内的色粉沿旋转轴(25a)方向输送。驱动输入齿轮(50)将旋转驱动力输入到旋转轴(25a)。曲轴(47)具有:中心轴(47a),其与驱动输入齿轮(50)连结,以比旋转轴(25a)低的速度旋转;偏心轴(47c),其从在径向外侧离开中心轴的位置与中心轴(47a)平行地延伸。色粉分散部件(45)的一端与偏心轴(47c)连结,通过以中心轴(47a)为中心的偏心轴(47c)的环绕动作,色粉分散部件(45)在垂直输送部(41)内沿垂直方向往复移动。

    驱动力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6588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509802.0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离合器、输出轴、轴承和环状的垫片。所述离合器能够切换旋转力的传递和该传递的切断。所述输出轴输出所述离合器的旋转力。所述轴承经由润滑脂将所述输出轴的端部能够旋转地进行支承。所述垫片被套在所述输出轴的端部的外侧,并配置在所述离合器与所述轴承之间。所述垫片具有供所述输出轴的端部贯插的通孔,该通孔的形状与所述输出轴的端部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输出轴的端部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的周缘紧密接触。据此,能够以廉价的方法抑制从轴承飞散的润滑脂侵入离合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