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0186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0946427.0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加权组稀疏贝叶斯学习的人体活动分类方法,属于雷达及模式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对接收的人体活动雷达回波信号,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进行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加权组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对人体活动测试样本进行稀疏编码,再基于残差最小准则对人体活动进行分类识别。所述方法考虑了训练样本的标签信息,使得稀疏表示系数具有组结构特点,从而提升分类的准确性;且所采用的贝叶斯模型考虑了噪声的影响,对实际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稳健地实现人体活动分类;与传统方法相比,在有噪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48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55224.1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M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涉及滚动轴承实验。一种喷油润滑滚动轴承两相流动显示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驱动电机(1),储油槽(2),蠕动泵(3),抽油管(4),供油管(5),喷嘴(6),滚动轴承(7),轴承外圈定位件(8),轴承内圈套件(9),轴承内圈轴向挡板(10),相机(11),光源(12)。利用本发明可以获取滚动轴承内腔复杂流场的流型,为建立合理的两相流动模型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8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0946427.0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10/40 , G06V10/771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加权组稀疏贝叶斯学习的人体活动分类方法,属于雷达及模式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对接收的人体活动雷达回波信号,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进行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加权组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对人体活动测试样本进行稀疏编码,再基于残差最小准则对人体活动进行分类识别。所述方法考虑了训练样本的标签信息,使得稀疏表示系数具有组结构特点,从而提升分类的准确性;且所采用的贝叶斯模型考虑了噪声的影响,对实际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稳健地实现人体活动分类;与传统方法相比,在有噪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52500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790686.9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形分子/聚丙烯酸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丙烯酸复合膜领域。本发明以树形分子为功能组分,聚丙烯酸为基体材料,通过两者共混后,再经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复合膜。该复合膜以树形分子为功能组分,树形分子具有精确的分子结构,高度的几何对称性,因其表面存在大量的官能团而具有多功能性,可改善聚丙烯酸膜的机械性能;树形分子本身为纳米尺寸的球状结构,可为其他的物质引入提供场所,便于进一步的复合膜性能优化;同时树形分子带有的碱性可以中和聚丙烯酸的酸性,降低了环境pH值对膜性能的影响,提高了膜的选择性能,扩大了复合膜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485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610055224.1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涉及滚动轴承实验。一种喷油润滑滚动轴承两相流动显示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驱动电机(1),储油槽(2),蠕动泵(3),抽油管(4),供油管(5),喷嘴(6),滚动轴承(7),轴承外圈定位件(8),轴承内圈套件(9),轴承内圈轴向挡板(10),相机(11),光源(12)。利用本发明可以获取滚动轴承内腔复杂流场的流型,为建立合理的两相流动模型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52500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90686.9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形分子/聚丙烯酸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丙烯酸复合膜领域。本发明以树形分子为功能组分,聚丙烯酸为基体材料,通过两者共混后,再经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复合膜。该复合膜以树形分子为功能组分,树形分子具有精确的分子结构,高度的几何对称性,因其表面存在大量的官能团而具有多功能性,可改善聚丙烯酸膜的机械性能;树形分子本身为纳米尺寸的球状结构,可为其他的物质引入提供场所,便于进一步的复合膜性能优化;同时树形分子带有的碱性可以中和聚丙烯酸的酸性,降低了环境pH值对膜性能的影响,提高了膜的选择性能,扩大了复合膜的适用范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