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81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77113.7

    申请日:2022-10-19

    Inventor: 田丹英 李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涉及神经外科技术领域,包括箱体、驱动组件和按摩组件,箱体内安装有挡板,挡板侧面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一端设有脚踏,箱体侧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穿设有放置板,用于放置患者小腿,以便于患者脚底与脚踏紧贴;驱动组件设置于脚踏与箱体之间,用于带动脚踏进行旋转;及按摩组件设置于脚踏上,用于在对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同时按摩患者脚部以辅助患者康复。该种装置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对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同时,对患者脚部进行按摩,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康复效率,同时能够根据患者踝关节的情况来调节踝泵运动的强度。

    一种普外科防菌便携式清创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506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46167.3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外科防菌便携式清创装置,包括箱体,箱体靠近上端的部位滑动抽拉的设置有上部为开口结构的收纳盒,箱体的顶板内侧在收纳盒的上方设置有紫外线灭菌灯;收纳盒靠近所述箱体外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手,收纳盒的内部设置有支架、药液袋以及超声仪;支架包括固定设置在收纳盒上的连接座,连接座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连接耳并且外侧转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耳的旋钮;连接耳的端部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筒的另一端滑动插装设置有伸缩杆并且外部转动设置有用于固定伸缩杆的顶丝。本发明方便外出携带,利于开展户外救援;并且可降低手术废液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避免废液污染患者的其他部位、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

    一种吞咽困难患者预防呛咳的饮食饮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813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85235.0

    申请日:2022-10-20

    Inventor: 田丹英 李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吞咽困难患者预防呛咳的饮食饮水装置,涉及患者防呛咳饮食饮水技术领域,包括杯体、杯盖、旋转组件、按压组件和调节组件:杯体上方设有杯盖,杯盖内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连通管,安装板上设有气压箱,杯盖上表面设有调节块,杯盖上设有吸管;旋转组件设于杯盖与吸管之间,用于改变吸管内液体的流速;按压组件设于杯体与杯盖之间,用于将杯体内的水或流体食物压入到蓄水腔内;及调节组件设于调节块内,用于改变连通管的高度。该种装置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来调节患者单次摄入量,从而减少患者饮食饮水次数,同时通过旋转组件的设置,能够减缓水或流体在吸管内的流速,以防呛咳。

    一种可解除下颚限制的颈椎术后固定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7077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09379.5

    申请日:2022-10-25

    Inventor: 田丹英 李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解除下颚限制的颈椎术后固定设备,涉及颈椎术后固定技术领域,包括前片、后片、固定组件和调节组件,前片由前下片和前上片组成,后片由后上片和后下片组成,前下片表面设有设备块,设备块上方设有支撑板;固定组件设于前片与后片之间,用于固定前片和后片;及调节组件设于设备块内部,用于调节整体的高度,以及调节支撑板的高度。该种固定设备通过固定组件和调节组件的设置,使得颈托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脖子长度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颈托能够与患者下颚紧贴,同时能够改变支撑板的位置,以便于患者在说话或进食饮水时解除对下颚的限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一种弧形肠管切缝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414861U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22769689.8

    申请日:2020-11-26

    Inventor: 李伟 陶凯雄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弧形肠管切缝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两个扎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了弧形座、橡胶垫、钢针和扎带,让该切缝器一次便可以完成对肠管的固定,使肠管不会在切割和缝合时出现滑动的情况,通过设计了两个独立的弧形座、切刀、扎带、滑块一、推拉杆和滑槽一,改进了现有线性切缝方式,实现半圆形闭合和切割肠管,让医生在后期的肠管(直肠)吻合时,实现完全端端吻合,避免“猫耳朵”的出现,进而使得肠道重建更符合生理结构,减少直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同时,避免出现目前直线切缝器在切缝低位直肠肿瘤时所遇到的操作困难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