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下柱抗火试验加载装置及其试验加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003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111041434.2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温下柱抗火试验加载装置及其试验加载方法,该试验加载装置结构包括反力架,所述反力架通过两个竖直设置的千斤顶连接有传力钢梁,所述传力钢梁一端通过一个水平设置的千斤顶与所述反力架一侧连接,所述传力钢梁底部用于连接试验试件。基于本发明上述试验装置而设计的试验加载方法,能够实现弯矩和轴力的独立变化,能够单独的轴压或者偏心受压加载在模拟火灾下子结构混合试验中使用。

    一种装配式复合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结构和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190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156586.3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复合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结构和装配方法,包括复合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该复合钢管混凝土柱内预埋有加强圆钢管,还包括节点环、连接片和若干连接件;该节点环设有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该腹板上设有贯通的连接管,该连接管外周设有若干加劲肋,该上翼缘和下翼缘分别连接于腹板上端和下端并设有适配连接管端部的开口;该钢管混凝土柱一端插入开口,其套筒通过连接件与上翼缘或下翼缘固定连接;该连接片罩设于连接管外并与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密封固定,其上还开设有小孔;该钢梁与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本发明保证了节点连接的可靠性,使节点的施工更加简单。

    一种装配式柔性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274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910261318.8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柔性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低松弛高强预应力钢绞线、套筒、螺杆、上锚固帽、压帽、楔块、上锚具约束锚段、下锚具约束锚固段、楔块、压帽、受压弹簧和下锚具帽。本发明的柔性连接装置在轴向方向具有很强的抗拉拔能力,可以满足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受力钢筋的内力传递;还具有一定的侧向变形能力,当拼接的上锚具和下锚具或者外伸的柔性连接装置与灌浆孔存在无法调节的误差时,柔性连接装置通过自身的侧向变形可以完全插入灌浆孔,不影响构件的拼装;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通过无收缩高强灌浆料预先灌入灌浆孔中,然后受柔性连接装置挤压,将多余浆体挤出,避免注浆不密实的风险。

    一种结构火灾混合试验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316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15057.1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火灾混合试验方法及系统,涉及结构抗火试验领域,方法包括:通过温度场时空分布模型预测物理子结构的温度;通过结构火灾反应混合模拟代理模型结合物理子结构的温度和前一时刻物理子结构的边界恢复力预测物理子结构的边界位移;控制热环境模拟系统的温度达到预测温度;控制作动器使物理子结构实现预测的边界位移;采集物理子结构的边界恢复力,并反馈至所述结构火灾反应混合模拟代理模型。本发明通过利用构建或训练模型的方式来预测不同时刻物理子结构各部分的温度以及物理子结构的边界位移,进行试验时,能够模拟火灾的发展变化,并且不需要开展热‑力耦合分析,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数值计算的实时性。

    多腔混凝土柱及其施工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3854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770706.6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腔混凝土柱,包括:支撑件、至少一个外接板和至少一个翼缘板,支撑件包括至少一个板体,每个板体的侧端固定设置有一个翼缘板,相邻的两个翼缘板之间通过一个外接板固定连接;支撑件、翼缘板和外接板围成具有至少两个空腔的空腔柱,每个空腔内均用于填充有混凝土,且空腔柱的至少一个外腔壁上具有用于与填充墙嵌固的凹槽。本发明提供的多腔混凝土柱,结构简单,受力性能好,便于安装施工,且凹槽与填充墙嵌固后,能够起到缓解冷热桥效应的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腔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

    一种柔性高强连接筋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6323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12966.4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一种柔性高强连接筋及其装配方法,包括两个锚固端头、套管和钢索;该锚固端头设有锚具帽、约束套和至少一楔块,该约束套设有变径孔,该若干楔块位于变径孔内且形成有通孔,该锚具帽罩设于约束套一端;该钢索两端分别插入两锚固端头的约束套并穿过通孔,钢索端部还锤入针体并形成外扩端,该针体端压紧锚具帽;套管套设于钢索上且位于两锚固端头之间。本发明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柔性高强连接筋及其装配方法,可有效避免由于钢筋变形导致的拼接困难或注浆困难的问题。

    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1132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25869.8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装置,包括钢制槽体、内隔环和栓钉;所述钢制槽体为上表面开口的结构,且所述钢制槽体能够套设在混凝土梁的外部;所述钢制槽体与所述混凝土梁之间具有一夹层;所述钢制槽体上表面沿长轴两侧各水平向外延伸一上翼平台;所述栓钉彼此相隔一段距离分别固设于所述上翼平台;所述内隔环彼此相隔一段距离固设于所述钢制槽体的侧面和底面所围成的凹槽内。通过内隔环和栓钉将钢制槽体和混凝土梁、灌浆层固结在一起,这样既可提高混凝土梁的受弯和受剪承载性能,还可有效避免灌浆层脱落,保证具有长期的加固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施工方法,确保上述加固方案的有效实施。

    一种新型混凝土柱纤维地聚物模板结构及固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27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896340.7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柱纤维地聚物模板结构及固定方法,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纤维地聚物模板,所述纤维地聚物模板的一侧设置有聚酰亚胺榫头结构,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聚酰亚胺榫槽结构;所述聚酰亚胺榫头结构适于与另一个所述纤维地聚物模板的聚酰亚胺榫槽结构配合连接以形成榫卯连接结构;靠近所述聚酰亚胺榫头结构与聚酰亚胺榫槽结构的内侧各设置有一连接在纤维地聚物模板板面上的防护支撑板,两个所述防护支撑板适于相互抵接以形成所述榫卯连接结构的防护挡板。通过本方案以方便建筑模板的施工安装。

    一种装配式倒梯形连接孔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347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1710499600.0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倒梯形连接孔制备装置:包括盖板、弹性套筒、插入棒和数量至少为三片的顶片,弹性套筒内开有内腔,弹性套筒上固定有盖板,盖板上开有通孔和分布于通孔周沿的若干道凹槽,顶片设置在弹性套筒的腔内,且顶片部分卡插于凹槽,插入棒插入弹性套筒内位于各顶片的围合圈内,顶片向外顶起成台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之处:制作装配件时,将该装置插入浇铸中的混凝土装配件,混凝土凝固时,取出该装置,可以在最终成型的装配件上形成截面为倒梯形状的灌浆孔,增加灌浆孔和混凝土填充料之间的机械咬合力,以增加预制浆锚构件连接后的抗剪性能和锚固性能。

    一种自锁防松螺栓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524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73557.0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锁防松螺栓及其安装方法,所述自锁防松螺栓包括销螺母、束螺母、紧固螺母;所述销螺母的一面沿轴向向外延伸出一圆台,所述圆台的直径自抵接所述销螺母的一端至远离所述销螺母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销螺母及圆台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圆台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束螺母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配合限位的第二配合螺纹;所述束螺母垂直于轴向的一面设置有一倾斜限位台;所述倾斜限位台的在轴向上的高度沿所述束螺母的周向由倾斜限位台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高;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使螺栓能够应用于普通螺纹,提高产品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