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4538651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709510.6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端板、氢气集流板及氢气反应双极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膜电极的一侧,氧气/空气端板、氧气/空气集流板及氧气/空气反应双极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膜电极的另一侧;氢气端板、氢气集流板、氧气/空气端板及氧气/空气集流板上均开设有用于X射线进入的开口,且四层板上的开口上下重叠,X射线可以透过端板与集流板进入膜电极,膜电极上用于设置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运行时XAFS原位测试,以表征催化过程中Pt催化剂的价态变化,获得PEMFC运行过程中Pt及其它金属原子的价态、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等数据。同时并没有改变传统燃料电池的组成结构,不会造成单电池反应停止。

    一种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372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0835192.6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气体扩散层包括充当载体的导电网状结构和涂覆在该导电网状结构一面或两面的涂层,涂层包括碳粉和粘结剂,涂层为具有特征孔隙度和疏水性的多孔结构,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碳粉颗粒分散到水中,通过均化器进行浆液分散,再加入粘结剂,进行机械搅拌,调节浆液混合物至合适粘度;将浆液混合物涂布到导电网状结构表面;将样品进行热处理以去除添加剂,形成碳和粘结剂的均匀粘合混合物,即制得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气体扩散层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疏水特性,在氢气/氧气或氢气/空气或其他燃料电池操作时,具有优越的性能和水管理能力。

    用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453865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09510.6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 H01M8/02 H01M8/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端板、氢气集流板及氢气反应双极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膜电极的一侧,氧气/空气端板、氧气/空气集流板及氧气/空气反应双极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膜电极的另一侧;氢气端板、氢气集流板、氧气/空气端板及氧气/空气集流板上均开设有用于X射线进入的开口,且四层板上的开口上下重叠,X射线可以透过端板与集流板进入膜电极,膜电极上用于设置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运行时XAFS原位测试,以表征催化过程中Pt催化剂的价态变化,获得PEMFC运行过程中Pt及其它金属原子的价态、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等数据。同时并没有改变传统燃料电池的组成结构,不会造成单电池反应停止。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排气管加热保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102998U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20141486.6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排气管加热保温装置,该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车内计算机、加热层和保温层;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内设线路与车内计算机连接;所述加热层和保温层由内向外依次包裹在排气管的外表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燃料电池汽车在0℃下工作时,排气管中的水蒸气结冻堵塞排气管,影响废气排放和汽车运行的技术缺陷,能使燃料电池汽车在低温环境下仍可以成功启动并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基于XAFS谱测试的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204271191U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20732488.2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XAFS谱测试的燃料电池,氢气端板、氢气集流板及氢气反应双极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膜电极的一侧,氧气/空气端板、氧气/空气集流板及氧气/空气反应双极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在膜电极的另一侧;氢气端板、氢气集流板、氧气/空气端板及氧气/空气集流板上均开设有用于X射线进入的开口,且四层板上的开口上下重叠,X射线可以透过端板与集流板进入膜电极,膜电极上用于设置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运行时XAFS原位测试,以表征催化过程中Pt催化剂的价态变化,获得PEMFC运行过程中Pt及其它金属原子的价态、结构、原子间相互作用等数据。同时并没有改变传统燃料电池的组成结构,不会造成单电池反应停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