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24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995239.0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上下行解耦的车联网切换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包括基站和车辆轨迹的车联网信息数据,根据所述车联网信息数据建立车联网空间模型,所述车联网空间模型的基站包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根据所述车联网空间模型,建立以平均吞吐量最大为目标的切换策略,所述切换策略通过选择用户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户的平均吞吐量最大;根据所述切换策略控制用户选择上行基站和下行基站。本发明通过针对车联网切换场景进行研究,构建了模拟现实的车联网模型,使用从场景中捕获的实时数据进行训练,获取能够满足要求的切换策略,切换策略考虑了上下行解耦的问题,以满足目前上下行解耦的车联网切换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6128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80756.1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一种基于上下行解耦的异构无线网络用户接入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接入策略模块,所述接入策略模块和多个用户端通信获取多个用户的用户状态观察序列和用户端之间的通信关系,所述用户状态观察序列包括用户的应用类型;所述接入策略模块根据多个用户的所述用户状态观察序列和所述通信关系选取接入动作;根据所述接入动作控制多个所述用户接入上行基站和下行基站。本发明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用户接入算法,从而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用户选择接入的基站和载波不仅是损耗最小的基站,而是最能满足需求的基站,从而提高用户的需求满足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8253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36256.8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H04W16/14 , H04W72/0453 , H04W72/52 , H04W72/541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上下行解耦的频率复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上下行解耦的频率复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接入用户数,目标小区的各接入用户基于最小路径损耗接入目标小区;若目标小区的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阈值,确定目标小区接收共享频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目标小区的所有接入用户均根据最小路径损耗对应的路径接入目标小区,基于获取的目标小区的接入用户数,在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阈值时,确定目标小区接收共享频率,实现了将频率复用方法引入到补充上行技术中,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和小区间频率分配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2447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95239.0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上下行解耦的车联网切换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包括基站和车辆轨迹的车联网信息数据,根据所述车联网信息数据建立车联网空间模型,所述车联网空间模型的基站包括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根据所述车联网空间模型,建立以平均吞吐量最大为目标的切换策略,所述切换策略通过选择用户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户的平均吞吐量最大;根据所述切换策略控制用户选择上行基站和下行基站。本发明通过针对车联网切换场景进行研究,构建了模拟现实的车联网模型,使用从场景中捕获的实时数据进行训练,获取能够满足要求的切换策略,切换策略考虑了上下行解耦的问题,以满足目前上下行解耦的车联网切换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612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80756.1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一种基于上下行解耦的异构无线网络用户接入方法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接入策略模块,所述接入策略模块和多个用户端通信获取多个用户的用户状态观察序列和用户端之间的通信关系,所述用户状态观察序列包括用户的应用类型;所述接入策略模块根据多个用户的所述用户状态观察序列和所述通信关系选取接入动作;根据所述接入动作控制多个所述用户接入上行基站和下行基站。本发明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用户接入算法,从而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为异构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用户选择接入的基站和载波不仅是损耗最小的基站,而是最能满足需求的基站,从而提高用户的需求满足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8253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36256.8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H04W16/14 , H04W72/0453 , H04W72/52 , H04W72/541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上下行解耦的频率复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上下行解耦的频率复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接入用户数,目标小区的各接入用户基于最小路径损耗接入目标小区;若目标小区的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阈值,确定目标小区接收共享频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目标小区的所有接入用户均根据最小路径损耗对应的路径接入目标小区,基于获取的目标小区的接入用户数,在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阈值时,确定目标小区接收共享频率,实现了将频率复用方法引入到补充上行技术中,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和小区间频率分配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91750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910217471.7
申请日:200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37/00
Abstract: 用于远程焊接的机器人遥控焊接系统及方法,它涉及一种机器人遥控焊接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解决目前遥控焊接中的焊接过程实时性要求高、自主控制进行遥控焊接的适应性不好、遥控焊接的视觉反馈差以及系统对焊接任务的通用性低的问题。系统方案:中央监控人机界面与机器人控制器连接,机器人控制器分别与激光视觉控制器、机器人和焊接电源连接;方法方案:双目摄像机将焊接环境图像传输给立体视觉显示器,操作者获得远端环境的深度信息,引导焊枪向焊缝起始位置运动;可以分别采用直接控制、遥控示教、激光视觉传感跟踪或人机协作共享控制四种工作方式完成遥控焊接。本发明用于机器人遥控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782429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1010300463.1
申请日:2010-0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非对称电弧光谱强度多角度测量装置及方法,涉及一种测量电弧光谱强度的装置和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电弧光谱强度的测量装置和方法存在装置不固定而引起的占用空间大、系统周围工作空间受限制的问题。步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焊枪通过从动齿轮和轴承固定在焊枪夹板上,水冷铜板设置在焊枪的正下方,依次设置透镜、窄带滤光片和CCD摄像机,步进电机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控制信号,步进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固定角度,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相应角度,从动齿轮带动焊枪转动;焊枪产生非对称耦合电弧,非对称耦合电弧产生的电弧等离子体辐射光通过透镜、窄带滤光片和CCD摄像机采集图像;适用于工作空间受限的非对称电弧光谱强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844891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610010003.9
申请日:2006-04-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焊接电弧温度与成分分布测量用成像装置,它属于焊接电弧等离子体的光谱诊断领域,它克服了传统的用于焊接电弧诊断的光谱仪扫描速度慢、不能同时获得等离子体光谱强度二维空间分布的缺点。目标焊接电弧(1)所发出的光依次经准直透镜(2)、带通滤光片(3)、多级分光装置(4)、滤光器(5)后获得多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平行光束,此多束单色平行光束经过成像物镜(6)后在CCD探测器(7)上成像。本发明由于采用光束分离装置和CCD探测器,使得成像速度快,二维投影光谱强度的空间分辨率高,不需要对光谱进行扫描,一次成像即可完成所需光谱信息的采集,因而对随时间变化的焊接电弧的光谱诊断是十分有利的。
-
公开(公告)号:CN1446662A
公开(公告)日:2003-10-08
申请号:CN03111560.8
申请日:2003-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钨极-熔化极氩弧焊双电源单面双弧同熔池复合焊接方法,它涉及钨极即非熔化极氩弧焊(TIG)和熔化极氩弧焊(MIG)两种焊接方式的组合应用。本发明采用双电源,即TIG焊和MIG焊分别采用自己的电源,焊接时非熔化极电弧与熔化极电弧同时作用,产生一个熔池进行焊接。所述双电源即TIG焊和MIG焊都是直流电源,或TIG焊的电源和MIG焊的电源一个是直流电源另一个是交流电源。本发明具有克服了MIG焊接和TIG焊接各自的缺点,利用了MIG焊接和TIG焊接共同的优点,优势互补,焊接效率高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