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2383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310688112.6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最短路径的关键输电断面搜索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准则函数的随机聚类方法对由潮流追踪所获得的所有线路功率构成进行分类而获得故障或过载支路的并行支路集构成初始关键输电断面,以避免由于人为给定分类数的不恰当所产生的多选及漏选问题;对初始关键输电断面中的每一支路,依次从故障或过载线路的一端开始搜索包括相应支路到故障或过载支路另一端的最短路径,在该路径上所有与故障或过载支路潮流方向相同的支路构成了关键输电断面所有候选支路;候选支路再经功率分布因子校核计算即可确定为最后的关键输电断面支路,从而实现了对关键输电断面的快速搜索。
-
公开(公告)号:CN103823837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310688112.6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最短路径的关键输电断面搜索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准则函数的随机聚类方法对由潮流追踪所获得的所有线路功率构成进行分类而获得故障或过载支路的并行支路集构成初始关键输电断面,以避免由于人为给定分类数的不恰当所产生的多选及漏选问题;对初始关键输电断面中的每一支路,依次从故障或过载线路的一端开始搜索包括相应支路到故障或过载支路另一端的最短路径,在该路径上所有与故障或过载支路潮流方向相同的支路构成了关键输电断面所有候选支路;候选支路再经功率分布因子校核计算即可确定为最后的关键输电断面支路,从而实现了对关键输电断面的快速搜索。
-
公开(公告)号:CN104316792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56873.0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故障智能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综合友元模型的死区故障模拟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电网死区故障模型中计算节点量较大和计算效率较低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友元模型的死区故障模拟方法。为了减少计算节点,提高计算速度,本发明采用综合友元建模方法建立了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的组合模型,结合死区故障的特点,详细说明了在组合模型下发生死区故障的处理方法。发明设计简洁,易于实施,建设、维护和能耗成本较低,适合不同情况下电网死区故障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82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310746453.4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及其运行模式建模的电磁暂态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根据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得出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派克变换,得到数学模型在dq0坐标下的电压和电流方程式;对电压和电流方程式进行差分化,得到电压和电流在d轴与q轴的分量,从而得到逆变器的电磁暂态模型。该电磁暂态模型结合了电压型并网和电流型并网两种策略的优势,可以实现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无缝切换。将该模型扩展到配电网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使用者无需再拼接搭建具体的电路模型,更加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4316792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556873.0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故障智能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综合友元模型的死区故障模拟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电网死区故障模型中计算节点量较大和计算效率较低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友元模型的死区故障模拟方法。为了减少计算节点,提高计算速度,本发明采用综合友元建模方法建立了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的组合模型,结合死区故障的特点,详细说明了在组合模型下发生死区故障的处理方法。发明设计简洁,易于实施,建设、维护和能耗成本较低,适合不同情况下电网死区故障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844624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0816460.5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用铁芯型多绕组变压器的建模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共用铁芯多绕组(高)频变压器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共铁芯变压器绕组功率传输方程,分析了共铁芯变压器的绕组功率传输特征,为该类型变压器的应用建立基础。该方法能够准确阐述共铁芯型多绕组变压器各绕组之间的功率传输特征。通过建立共铁芯型多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为该类型变压器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建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82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46453.4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及其运行模式建模的电磁暂态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根据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得出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派克变换,得到数学模型在dq0坐标下的电压和电流方程式;对电压和电流方程式进行差分化,得到电压和电流在d轴与q轴的分量,从而得到逆变器的电磁暂态模型。该电磁暂态模型结合了电压型并网和电流型并网两种策略的优势,可以实现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无缝切换。将该模型扩展到配电网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使用者无需再拼接搭建具体的电路模型,更加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652756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496561.4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IPC: G05F1/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层极值搜索的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滑模层极值搜索控制系统;2)获取自适应的参数调整。所述步骤1)中,建立滑模层极值搜索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具体为:δ=Psref-Ps式中,Ps为光伏发电系统发出的有功功率;Spref,u,δ为递增函数(中间变量);Udref逆变器直流电容侧参考电压;Sat(α,β)为符号函数,ρ,Z0,U0为正常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保证最大功率跟踪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振荡,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同时也避免了繁琐的人为参数的调整,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204145082U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20643161.8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大同分部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2E60/7838 , Y04S10/16 , Y04S4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站培训的智能终端模拟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B码对时模块、多口以太网卡和以太网光电转换模块;其中,B码对时模块通过总线与中央处理器双向连接,实现对时功能;中央处理器通过总线与多口以太网卡双向连接,同时,多口以太网卡与以太网光电转换模块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GOOSE报文进行智能变电站内部状态量信息的输入输出,实现了仿真变位信息的上送和遥控功能。对于不同的智能终端,采用独立网络接口以满足仿真的实时性要求,配置灵活,易于扩展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203551692U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20669265.1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技术学院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通用硬件平台,包括商用服务器,商用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与测试员工作站通信,商用服务器还通过PCT总线与数字物理IO接口装置通信,数字物理IO接口装置通过电缆与第一端子板相连,第一端子板通过电缆与电子式互感器模拟装置及开关、刀闸模拟装置连接,开关、刀闸模拟装置通过电缆与第二端子板相连,第二端子板通过电缆与智能终端相连,电子式互感器模拟装置及智能终端分别通过光纤与对应的合并单元及保护测控单元相连,合并单元及保护测控单元通过光纤相连。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仿真智能变电站系统正常和故障工况下的全部运行过程,并给出与现场完全一致的物理现象。
-
-
-
-
-
-
-
-
-